吴良镛和菊儿胡同改造_第1页
吴良镛和菊儿胡同改造_第2页
吴良镛和菊儿胡同改造_第3页
吴良镛和菊儿胡同改造_第4页
吴良镛和菊儿胡同改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吴良镛“菊儿胡同”看中国旧城改造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城市改造的文章,只是一直没有动笔的契机。今天看了王受之先生传统现代中国设计何去何从的文章后当初写作的初衷又开始强烈的萌动了,觉得不写出来有种不快之感。于是走笔疾书成此下文旧城是过去式、是过去的东西。很明显是为了满足当时人的生活需要和生活习惯而建造的。让现代人去居住使用当然会觉得不习惯、不自在,改造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何改造却困饶了几代人:是原封不动的保护?还是有选择性的保护?亦或是象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一般全盘否定?旧城改造涉及到两类建筑:一类是皇宫、宗庙建筑等官方或公众性的建筑;一类是以居住为主的建筑,包括名人故居和民居。现在好多城市

2、在旧城改造中对前一类是采取保护或有选择性的保护,而对于后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对名人故居还是适当的保护,但是对待民居却是拆你没商量。所以在现代中国的城市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满是现代建筑的夹缝里突然出现几间极不协调的旧式建筑,就象在满是白子的棋盘中出现了几粒黑子。所以一些激进派认为这种不和谐是旧式建筑惹的祸,于是几间仅存的旧式建筑也从视野中消失了。这下清静了,到处都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天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相同的方盒子,都是相同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好似一统了,但城市却变得没有了个性,也失去了它独特的魅力。这还是原来的城市吗?这还可以用原来的名称来称呼它吗?用陈丹青的话来说:现在的上海已不是当年的

3、上海,但悲哀的是它还叫上海。中国的城市将向何处去?成为高速城市化的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但解决这一问题的人不仅仅是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者,还应该包括城建决策者,如何协调这几方的观点是困难的。除了一些比较超前的城市外,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建还是杂乱无章的,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如何来保护和改造现代仅存的古代建筑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有破坏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借鉴。曾记否?1992年拆除的济南火车站。这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建成于1911年,被誉为“远东地区最著名火车站。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的儿子,每年都会带一批德国专家来免费为济南老站提供维修和养护。当听到老火车站被彻底拆毁的消息后,菲舍

4、尔气得老泪纵横。这个火车站的拆毁也引发了全国性的对如何拯救和保护历史建筑的一场大讨论。津浦铁路济南站,建成于1911年.被誉为远东地区最著名火车站对于四合院的改造,建筑界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其中最有名气的便是吴良镛先生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历史悠久的菊儿胡同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缩影,但也曾是危旧房较为集中的街区。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用“有机更新”的理论成功地进行了这片胡同的改造。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有它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北京这样的历史名城也有一个延续的过程。一个城市是怎样发展过来的,这对城市建设而言至关重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首都北京,实行的大规模危旧房改造的模式对于各个中小历史文化名

5、城起着示范作用。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这一理论在菊儿胡同改造时得到成功实践,建立了“新四合院”体系。200多户居民居住在这条438米的菊儿胡同里。两条南北通道和东西开口,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基本院落”,即新四合院体系。原有树木尽量保留,结合新增的绿化、小品,新的院落构成了良好的“户外公共客厅”。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高度基本上是胡同院落体系,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既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

6、室内空间,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菊儿胡同新四合院, 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利用连接体和小跨院,与传统四合院形成群体,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重视邻里情谊的精神内核,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所包含的邻里之情。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曾获1992年世界人居奖,这也标志着世界对菊儿胡同及其文化内涵的认同。菊儿胡同改造不仅是北京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吴良镛认为,“今天盖房子数量特别多,规模很大,所以现在不是盖房子,实际上是在盖城市。”因此,他认为建筑师应当认真研究城市环境,否则,给城市风貌带来的破坏,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上一世纪的70年代起,吴良镛提出

7、了“如何保护北京古城”这一命题。90年代初,他设计的“菊儿胡同”获得了联合国1992年世界人居奖、亚洲建协优秀建筑设计金奖。1999年,他在国际建筑家协会第20届建筑大会上,以这次大会的科学委员会主席和国际建协北京宪章起草人身份走上讲台,郑重向中外建筑师提出了“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北京宪章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城市的灵魂就在街道、胡同、四合院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里,这些场所就像细胞一样,就像表皮下面纵横交错的血脉一样,组成了城市的肌理,要保护好古

8、城风貌,关键就在于保护好古城的肌理。他认为一个城市总是需要新陈代谢的,但是,这种代谢应当像新老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古城的整体风格与肌理。吴教授一向重视地域文化。他认为,不同的文化名城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其城市风格与肌理也各不相同,譬如苏州的城市肌理就和北京不一样,但是,都可以运用“有机更新”的思路,来保护好古城的肌理和灵魂。吴良镛设计“菊儿胡同”,就是对传统四合院的一种“有机更新”。它不是简单地抄袭过去已有的建筑模式,而是前所未有地创造了一种既适应于北京老城原有的肌理,又适合于现代人居住的一种新的场所。他认为把“菊儿胡同”说成是新四合院

9、,不如说“类四合院”更好一点。吴教授说,现在独门独户地居住四合院的人少了。传统的四合院通常都是“独院”,而实际上,现在多数“独院”早已变成为“杂院”,许多人家挤在一个小院里,没有煤气,没有卫生间,有的甚至还没有厕所。显然,这样的四合院,居住质量是并不高的。既要满足老北京对居住四合院的喜好,又要让他们住得舒服,这就是设计“菊儿胡同”的宗旨。可以说,“菊儿胡同”就是专门为普通老百姓设计的。“菊儿胡同”里也有一个共用的院落,里面仍然住着多户人家,但人们相处在一起不显得拥挤。齐全的煤卫设备,使生活舒适方便。在营造“菊儿胡同”时,吴良镛始终坚持了以下几条原则:第一,采用普通材料,造价不能贵;第二,面积不

10、能太大,每家使用面积分别为45、70、90平方米,让中等收入的家庭也能买得起,住得起。此外,他特别提出,“菊儿胡同”中的院子都围绕老树设计,因此很有趣味。胡同中原有的每一棵老树,不但受到精心的保护,而且,在设计中享有一席之地。北京菊儿胡同里的人居气氛的确十分优雅:黑瓦白墙的色彩,高低错落的楼群,安静宜人的环境。那里看不到旧四合院那种拥挤和随意堆放的杂物。吴教授认为,北京的四合院,有些属于文物建筑,要加以认真保护。有些年久失修,最好还是按旧城的原有肌理加以维修。如果属于必须全部拆除的危房,一旦新修,也应当与原有的城市肌理取得协调。“菊儿胡同”属于危房重建一类。他指出,国际上对历史文化名城大拆大改差不多没有成功的范例,而小改小修可使旧城常改常新,城市的传统也得以传承。可悲的是,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史是一部“拆”的历史。传统建筑、古代民居被一大片一大片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