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用《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讲课用《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讲课用《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讲课用《寡人之于国也》_第4页
讲课用《寡人之于国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

2、”为中心的“仁政”、“王道”。,返回,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共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返回,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立功争强,胜者为右”。 魏国在梁惠王之前是一个强国,但梁惠王期间,连遭强秦重创,衰落下去,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为了重新称霸于诸侯之间,梁惠王不得不励精图治,招贤纳士,孟子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魏国。公元前335年,梁惠王邀请孟子

3、到魏国宣讲治国之道。,核心话题,民不加多,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 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人口问题。,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

4、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使用心力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为什么呢?”,2. 梁惠王施行的政策是什么?困惑有哪里?,于国尽心:移民 移粟 困惑在:民不加多,一 、第一段 1. 字词句重点: 凶、河东、河内 、无如、 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3.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

5、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比喻梁惠王的治国与邻国之君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事例来比喻什么?,第二、三、四自然段 1. 注音: 王好(ha)战 弃甲曳( y )兵 2. 重点词句: 好、请、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走、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何如,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6、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这句话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

7、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在指出梁惠王的缺点之后,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仁政”的主张。那么,孟子的主张有哪些呢?,第五、六段,重点字词: 1. 注音: 胜(shng)食 数( c )罟( g ) 衣(y)帛 鸡豚( tn)狗彘( zh )之畜(x) 庠(xing)序 孝悌(t) 然而不王(wng),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bi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

8、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

9、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措施 效果 不违 不可胜食也。 主张一 鱼鳖 不可胜食也。 斧斤 不可胜用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侧重于发展农业生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主张二,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道之成),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还有教化百姓的主张,谷不可胜食 数罟 以时 可以衣帛矣 无

10、失其时 庠序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然而不王者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未之有也,尽 密网 按照 穿 通“毋” 学校 同“斑”,斑白。 顶着东西 这样却还 称王,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第七段,注音:饿殍(pio) 重点字词: 食人食不知检 涂有饿殍不知发 岁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吃,动词;食物,名词。约束同“途”,道路。打开 年成 同“毋”,不要。动词,归咎、归罪 则,那么 转折连词 递进连词,对比,狗彘食人食 诸侯贵族 涂有饿殍 下层百姓,通过对比,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也对梁惠

11、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消除自满,施行仁政,才能“天下之民至焉”,目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七段译文:“(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君王的态度,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罪

12、于武器 施仁政 除虐政(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论点:民不加多,须实行王道(“仁政”)。 王道之始:养生丧死无憾 (措施)不违时令,保护资源 (农、渔、林) 排比 王道之成: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措施)养民(物质) 不王者 未之有 排比 教民(精神) 王道之阻:罪岁 (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比喻 对比 结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总结全文,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了下列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二孟子

13、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返回,探讨文章的结构层次,尽心焉,移其民 移其粟,而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数量不同 实质相同,民不加多,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则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孟子的雄辩艺术,1、孟子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仁政”的一系列

14、措施,它包括:不违农时,合理的发展生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发展农牧业;加强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2、本文长于设喻,贴切的比喻使其说理充满不可辩驳的力量。 3、另外在辩驳艺术上,当对方一个错误的论题出现,孟子往往从侧面进攻,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以退为进,水到渠成,说服对方。,孟子文章特点,本文彰显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论辩艺术 ()比喻排比对偶手法 ()长于诱导启发,“欲擒故纵”手法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句式整齐,气势充沛,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

15、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写作特色,(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通假字,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

16、在了“有”的前面。,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凶,A河内凶,B凶多吉少,C汉初匈奴凶黠,D甫闻凶讯,E缉拿元凶,庄稼收成不好,不吉利的事,凶恶,残暴,不幸,多指丧事,杀人的人,加,A邻国之民不加少 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C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更加,施加,增加,或,A或百步而后止 B天之行,或日或雨 C莫之或止,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胜,1、驴不胜怒,蹄之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能承受,尽,胜利,超过,优美的,以,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凭借,介词,用,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花发而幽香,发射,派遣,打开,花开,兵,(1) 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3) 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4)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兵器、武器,军队,士兵,军事、战争,例题1,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答案:D,例题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