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纲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考点一 传统文化面面观(重点)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 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被称为_。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_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

2、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凝固的艺术,民族精神,(1).传统文化具有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相对的稳定性,民族性,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特点,4.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

3、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1.(2009年湛江二模)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对当今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D.具有两面性,有精华,也有糟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今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表明对当今文化建设仍有积极意义,C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基础

4、”错误,D“两面性”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是正确的,但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C,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_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_。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_。,“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和发扬,加以改造或剔除,注意: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因此,不能简单认为传统文化是包

5、袱而不是财富。 注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搞“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6、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影响的意义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 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 兴旺发达;(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 生活.,2.(2009年海南联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由此看来,应该(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

6、采众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解析:A、B都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但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社会的“愚孝”束缚了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B符合题意要求;A与题意不符合;C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D是指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B,1.继承是发展的_,发展是继承的_。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_ 。 2.文化在_的基础上发展,在_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考点二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要

7、前提,必然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发展,注意:1、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统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问题。 2、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

8、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考点三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的兴起。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

9、的角色。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它们都( ) A.是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 B.决定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D.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解析:这些运动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它们也不能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艺才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答案:C,深刻认识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1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正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又体现了政治、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3)当今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关系。,一、选择题 1.(2009年广东卷)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 A.新文化在发展

11、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很明显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故D符合题意要求。A“偏离了”说法错误;B“批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已取代”错误,割裂了新旧客家文化之间的联系。答案:D,2.(2008年广东卷)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解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

12、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塑造人生仍有积极的作用,因此B项符合题意。A、D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3.(2009年广东卷)“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由材料可知,我们过去倡导“信”,今天依然提倡“诚信”,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故C符合题意要求。D在题目中没有体现,A、B很明显与题意无关。 答案:C,4、(2010年福建模拟)2010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新设立了“杰出

13、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计划”,鼓励35岁以下获得高级职称的科技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转化成果。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科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解析:从材料看主要强调科技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A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D项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 7.镜头一 9月17日至27日,广州村落民俗风情展在广州购书中心6楼举行,用图片的方式展示一幕幕民间文化风情:消失的岭南水乡风情,黄埔

14、五子朝王风俗,各乡村的龙船风俗,乡村十二节气风俗 镜头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 (2)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我们应当如何处理继

15、承和发展的关系?,答案:(1)“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统一的关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非选择题 8.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国际儒学论坛于12月3日下午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和伦理智慧,是我们建设新时代道德精神丰富的文化宝藏和重要的思想资源。举行以“儒家文化与当代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儒学论坛的意义在于,将儒家的优秀道德传统作用于当代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2)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学。,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