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期末考试提纲及答案_第1页
民俗学期末考试提纲及答案_第2页
民俗学期末考试提纲及答案_第3页
民俗学期末考试提纲及答案_第4页
民俗学期末考试提纲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为什么说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传统节日”,主要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或活动,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这里所谓的“传统”,指的是民间节日一定要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属于民间自发的遵循和继承的一种仪式和活动。在民俗学里“时空”指的是人们日常的正常生活,例如说从早上到晚上的一天工作,休息,饮食等等。那么“时空以外的时空”,指的是与一般事情相反的事情,跟正常民间生活不一样,人们可以丢掉一切紧张的工作进行的玩耍,但也有跟正常生活不一样有很多禁止做的事,有各种仪式。例如,做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和仪式。传统节日又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是因为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

2、为模式往往有悖于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律。例如,节日期间的人们可以暂时远离劳作之苦而专心于享乐、游戏、探亲和访友,孩子们也不必担心玩儿的太疯而招致长辈的责骂。身份的差异,如尊卑贵贱也会因为节日的缘故而淡化。总之,传统节日是人们给自己紧张生活的一个“假期”和“加油站”,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机会来享受自己通过艰苦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生活,进行各种仪式,所以说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思路:1.解释“传统节日”和“传统”;2.解释“时空”和“时空以外的时空”;3.解释“传统节日是时空以外的时空”,即节日符合外时空的特点。2. 史诗歌手是怎样“记住”长达几万甚至十几万行的史诗的?史诗就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

3、存的长篇“复合”故事歌。史诗具有传统性、保守性、互动性、程式化倾向、音乐性、神圣性、延续性等特点。依据美国的米尔曼帕里和艾尔伯特洛德创造的口头程式理论,史诗的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以及故事模式或故事类型。史诗歌手之所以能够记忆、创编、演唱鸿篇巨制的史诗,并非由于他们惊人的记忆力,而在于他们对程式、主题以及故事模式的熟练拿捏。史诗歌手们在演唱过程中,遵循着一种创作模式和规律,其中包括一些固定的常规语句和典型场景,被称为“口头程式理论”。歌手在表演一部史诗之前,首先会考虑它属于哪种类型的史诗,以此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故事模式;接着,他会将整个故事划分为一系列的主题或场景,并且对

4、应该如何叙述每个主题、描绘每个场景有一个大致的想法;继而歌手会从自己的程式库中调取相应的程式,将大量的程式排列组合起来,完成对主体的叙述和场景的描绘。最后,当一个个被程式组装起来的主题、场景有序的排列起来之时,一部鸿篇巨制的史诗就完成了。每一次表演就是一次创作的过程,没有两次的表演是一模一样的。总之,史诗的演唱是高度程式化的。掌握了史诗的不同层次上的模式和技巧,有助于歌手在演唱过程中顺利而不间断,“记住”了长达几万甚至十几万行的史诗。思路:1.解释“史诗”及史诗的特点;2.以某人的理论解释史诗的结构;3.分析史诗歌手如何利用史诗的结构来记忆史诗;4.高度概括总结。3. 如何理解当代“鬼搭车”传

5、说的传统性?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属于散文叙体。传说具有传统性。传说像神话一样,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不过神圣的成分少一些,世俗的成分要多一些。传说具有某些历史的因素,但并不是历史,因为无论从结构方式还是从情节发展上,传说都有一定的程式化倾向。不同类型的传说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迷信传说在某种程度上为迷信或传统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收集到了汽车司机夜间开车遇见鬼搭车的传说,其传统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鬼搭车”传说容易被人们相信是一种事实,而且人们在讲述或者重述这个传说的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一再

6、强调自己讲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引起听者的注意。(2)“鬼搭车”传说的程式化倾向主要体现在“鬼”的鉴定上,这类传说中人们很难在外型上把人和鬼区别开来,因而几乎都有冥钞这一细节。(3)从某种角度来说,“鬼搭车”之类的遇鬼传说无疑具有向世人印证鬼蜮的存在的性质,实际上,民间的很多迷信、传统信仰和观念都是依靠传说来维持的。总之,“鬼搭车”的传说同传统的遇鬼传说一样,具有“历史性”、程式化倾向、共同的功能,所以说“鬼搭车”传说具有传统性。思路:1.解释“传说”;2.从三个方面解释传说的“传统性”;3.具体分析“鬼搭车”符合传统性的三个方面;4.总结。4. 以“出嫁歌”为例,谈中国女性的成年礼。人的一生分为

7、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到儿童期的育儿和家教。第二阶段是青春期走向成熟的各种角色准备和训练。第三阶段是成年后的学习。人的一生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需要借助于特定的仪式,这些仪式被称为人生礼仪。人生礼仪,又称为“通过礼仪”,主要指围绕着人的历程中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一些特定的仪式活动。仪式的主要目的是标记或帮助人们成功或顺利地度过这些关键时刻,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成年礼便是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代表一种身份的转换。以“出嫁歌”为例,出嫁歌体现的是人生礼仪标记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三大功能中的心理功能,在协助人们实现角色转换的同时实现心理转换,安抚人们在角色转换时期不安的心理状态。哭嫁

8、歌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表达女儿与父母及亲人的难以割舍的亲情和女儿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另一个主要内容则是父母对女儿出嫁后身份和角色变化的担忧。婚礼的过程就是女性脱胎换骨的过程,他必须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变为一个全职的媳妇,也就是“成人”的过程,所以说我国古代女性的成人礼是和婚礼合并在一起的。思路:1.解释“人生礼仪”;2.解释“成年礼”;3.具体分析出嫁歌,其内容分为安抚和角色转换两个方面,安抚即具有心理功能,角色转换即成人礼。5. 如何理解传统饮食文化中“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以及食物的属性、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

9、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饮食的习尚,每一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国的饮食习俗不仅重吃,还看重食物的准备、制作过程,食物还可能是许多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饮食非常注重“平衡”、“中庸”,还有强烈的“食补”观念,即“吃什么补什么”。“吃什么补什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与性情关系密切,食物的品性可以影响到食者的品性,例如吃肉的动物勇敢而强悍,熊、豹子都是吃肉的性情凶猛的动物,所以“吃了熊心豹子胆”的人便会染上这些动物的性情。(2)围绕相似性原则将食物对应食者,例如千金方中明确

10、提出“以脏治脏”“以脏补脏”的观点,中国饮食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紧密结合,使得“以形补形”的观念在中国人思维中根深蒂固。(3)在某种特定的节日时间等条件下,吃什么还和生育有关,例如吃瓜、鸡蛋、枣、栗子、花生、石榴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多籽(多子)或孕育生命,俗说都可以帮助人们怀孕生子。究其根源,这种观点来源于人们的巫术观念,其理论基础就是弗雷泽的接触律和相似律。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意识可以控制和影响自然以及周围环境,自然和环境也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影响人类,因为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是具有生命力的。人与自然相互感染的途径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接触方式之一就是饮食。思路:1.解释“民间饮食”;2.列出民间饮食的四个

11、理念;3.分析食补的三个方面内容;4.分析根源。6. 为什么说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是民俗学的两种基本的工具书?民俗学研究的是以传统的形式,或者说是以非书面、非官方和非正式的形式流传和保存下来的某一种社会文化传统。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随着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信仰等因素的差异,同一民俗事项也会有众多的异文,这些异文可以是跨文化、跨地区的,但它们却属于同一类型,他们之间也往往表现出高度相似。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许多民俗事项的类型是世界性的,我们在深入研究某一种民俗事项的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的文本时,就需要借助某些工具书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民

12、间文学母题索引作为民俗学的两种基本的工具书,与其自身的内容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是由斯蒂斯汤普森编著的。母题即指那些在民间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情节因素。尽管每一种文化传统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但不同民族的神话在一些情节因素上往往非常相似。如世界各地的人类起源神话有这样的一些母题:“女人是用狗尾巴创造出来的”、“男人是用黏土做成的”、“第一个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成的”等等,汤普森把许许多多这样的要素系统地编入母题索引,并附有这些因素的出处及参考书目。这对民俗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汤普森还把神话中的母题进行了分类,在每一种类型的下面又进行了更详细而又具体的分类。母题索引对世界

13、各地的神话进行了有步骤地剖析,然后再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纳,对我们研究神话的起源、传播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比较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最早是由芬兰民俗学家阿尔涅整理出版。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于1928年翻译此书,并先后两次进行扩充。民俗学中的类型是指一组具有相同情节和结构发展模式的民俗事项,如故事类型、游戏类型等。这本书主要是基于印欧民间故事进行分类和整理,其分类方法被称为阿尔涅汤普森分类法,简称AT分类法。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笑话和轶事、程式故事、不分类的故事五个不同的大类,涵盖了世界民间故事的大部分类型。同时,每一个大类下面又有小类

14、,每一种故事类型下面都列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及其异文流传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提供了与故事的发表和出版相关的书目材料,对我们鉴别故事、寻找异文和对故事的比较研究都非常重要,另外,也对我们发现民间故事的内涵、价值、意义及民间故事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观之,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是民俗学家研究民间故事和民间文学必备的工具书,不参考这两本书或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都将使民俗学的研究走向歧路或失去意义。思路:1.提出民俗学的特点及因此导致的异文的存在 2.对两本书分别进行关于编者、内容及意义方面的介绍7. 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及其理论基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是

15、一则迷信。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但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和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纯粹是一种随意、任意的联想,但这种随意的联想对特定的人群来说是具有前逻辑关系的,其中也有其知识背景和道理所在。换句话说,迷信是文化的产物,与特定文化中的价值观、宇宙观、哲学和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则迷信采用的是“(如果)A的话,那么就会B”的表述方式,属于一种征兆迷信。在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的跳动却是灾难的前兆。我们认为,

16、人们对“左”和“右”的理解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把世界分为阴阳两类,且认为左为阳,右为阴。阳虽与阴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但从总体来讲,阳往往与光明和生命联系在一起,阴往往与黑暗、死亡联系在一起。由此便形成了“左为上,右为下”的观念。左眼跳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吉兆,右眼也就成为凶兆。因此,这一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产生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思路:1.迷信的定义,指出迷信背后的逻辑 2.从表述方式和类型两个方面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3.“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理论基础,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8. 分析“抓子儿”游戏与“仪式”的关系。游戏总的来说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传授,以直

17、接参与为目的的竞技和演示活动。仪式是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计划好了的正式行为,是对神秘的(或非经验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作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和终极的原因。一般认为,游戏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模仿,如巫术仪式和行为。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成年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消失了,但是许多却保留在孩子们的游戏当中。“抓子儿”游戏是一种巫术游戏。常见的一种玩法是选五粒形状大小均匀的石子撒在地上,抓起一粒石子抛向空中,同时迅速在地上再抓起另一粒石子,然后再接住抛向空中的那粒石子,这时手中便有了两粒石子。再把两粒石子抛向空中,同时迅速地在地上再抓起一粒石子,然后再接住抛向空中的那两粒

18、,这时手上便有了三粒石子。如此重复直至五粒石子全部抓在手里为止。“抓子儿”游戏也来源于某种巫术仪式,属于巫术仪式的残余物。据记载,新年之后的正月,在妇女是求子月,一直到当代我们还可以看见这种求子仪式的遗迹。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许多求子的妇女到庙里求神许愿之后,行为之一就是把一些石子装在袋子里,悬挂在寺庙周围的树上,据说心愿便可实现。石子的子与儿子的子同字同音,所以我们现在玩儿的抓子儿(抓石头子儿)来源于古代的“抓子儿”(抓儿子)仪式。思路:1.游戏和仪式各自的定义 2.笼统地说游戏来源于对仪式的模仿 3.结合抓子儿这个具体的游戏分析它与仪式的关系9. 如何理解“建筑如人”的说法?建筑是人类为自

19、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牺身,藏身之所。民间建筑是传统物质文化的根本,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反过来又对传播和保持这些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建筑对建筑物与建筑物,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处理,建筑物的高度,体积,光线和视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房屋的装修以及许多其他因素,都体现了人们特定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成为保存这些价值观念的力量。建筑是自然和文化的共同产物。“建筑如人”包含几层含义:(1)建筑如人的结构头、身、脚。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是有头(屋顶)、有身(墙体)、有脚(台基)的,是按照人的理解去建造房屋,从而决定了中国建筑是土木结构,土是可以创造生命、繁衍生命的,木也是有生

20、命的。用土木建造房屋,就赋予了房屋以生命力。中国建筑局部的装饰也是分为头、身、脚三部分。比如镂空的装饰就表现的是人的呼吸的象征,或是心脏的玲珑剔透。(2)建筑如人的文化建筑是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综合产物。一方面,自然环境不同,建筑的样式就会有显著的差异。如热带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另一方面,建筑又是人类设计的结果。建筑无不体现着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例如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和生命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材料、格局和色彩等因素的指导思想。民间建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思想及其观念的“物化”。因为,无论是建筑地点的选择、建筑材料、建筑模式、建筑技巧、建筑内部的结构安排和建筑过程都体现着人们的宇宙

21、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四合院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四合就是四象、四方、四时和五行观念的集中体现,四合院还注重中轴线和对称性,体现了八卦方位的涵义。(3)建筑如人所在的社会建筑是生存与社会中的人的创造,是私有财产之一,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社会的烙印。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就传递着明显的道德伦理和等级尊卑观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的四个等级庑殿、歇山、悬山和硬山的划分。社会地位高、财力雄厚,则房屋的规格、装饰等都是与众不同的。最突出的反应就表现在屋顶的使用限制。(4)建筑如人的性格、审美、宗教信仰等。建筑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22、多采用横向的形式,与大地仅仅相连,表现出中国人稳健、平和、纯朴、自然、自信、保守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信仰习俗相一致。横向建筑线条柔和,不过分渲染和突出建筑的非自然特点,同时又配以纯天然的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就体现了中国人温和、务实的性格倾向,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顺应,追求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则追求纵向的建筑形式,具有浓郁的西方宗教色彩,表现出一种追求个性张扬、坦率、夸张、骄傲、自豪、刚硬、好奇、冒险的性格特征,选择石材作为建筑材料,则体现出一种追求永恒不灭、无生无死的境界的一员。中国的建筑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除了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外,在房屋的装饰、设计上,还体现了中

23、国人独特的庭院艺术,可以制造多种精致,比如苏州园林。思路:1.建筑的定义、民间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2.分点阐释建筑如人在各个方面的含义PS:这一题答案非常长,从网上的材料看,这道题的答法应该来自于之前的笔记或者什么,所以没敢做太多删减。还有一个简短版的,但我觉得显然这个版本打得好。大家一起看看什么地方可以做些删减。10. 举例说明民间节日中的“净化仪式”民间节日指的是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与的事件或活动,是民间自发的遵循和集成的一种活动,具有很长的历史传承性。民间节日作为一种传统的时间和活动,其结构形式往往带有程式化的倾向,往往是由一系列既定的活动和仪式组成的。净化仪式是民间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

24、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净化人们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环境。这里所谓的“净化”是从宗教或巫术的意义上而言的,目的在于驱除邪恶、疾病、瘟疫、厄运和一切不吉利的因素。春节期间的净化活动主要包括放鞭炮、点灯、贴春联、贴门神、挂桃符等,人们选择用响声、红色和光亮来驱赶邪恶。清明节的踏青、放风筝,端午节的香包、艾草、角粽,泼水节中的泼水等也都具有辟邪的意思。人们希望在节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借助于各种净化仪式,除去各种不吉利的因素,从而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干干净净地进入下一阶段。思路:1.民间节日 2.民间节日的结构和净化仪式 3.举例及其意义11. 简单谈一下重穿“汉服”与保护传统的关系民间服饰指的是传统服装,包括

25、服装的款式、材料、样式、色彩、搭配、装饰以及服装穿着时所佩戴的各种饰物。服饰是文化之间差异的最直接的体现,具有标记不同种族或民族的功能。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在体质上可能差别不大,但传统服饰却可以准确地把答案告诉我们。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服饰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例如美国人服饰的突出特点就是追求个性解放、突出自我,而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却突出了等级观念、保守、朴素、无个性主义及绝对的平均主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服饰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服饰系统,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汉服象征着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将中国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和伦理制度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

26、程度。但是,重穿“汉服”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汉服的式样是怎样的呢?我们现在发现“汉服“多是在墓葬中发现的,属于丧服,这必然与古人现实生活中所着的服饰差别甚大;其次,即使我们确定了汉服的式样,但是汉服是指明末清初以前汉族(及汉族的先民)所着的、具有浓郁汉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如果需要重穿汉服,哪个朝代的服装才最具代表性呢?这都是重穿汉服推行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笔者认为,与其他文化注重文化的标记不同,中国文化具有更加观念化、更加本质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尽管历经变化,但是由于其能够将自己的文化观念附着在新的事物上,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因此,重穿“汉服”对于保护传

27、统并非十分必要。思路:1.民间服饰的定义 2.笼统地说服饰是文化的体现 3.指出中国的服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 4.转折指出重穿“汉服”面临的问题 5.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下结论12. 简要解释一下“繁衍”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繁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要生存,要繁衍,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意味着生命的无限延续。人们大量繁殖后代,接续祖先香火,使得繁衍这一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婚姻观念 结婚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延续家族的生命。“繁衍”是中国人传统的否定死亡方式。中国人深

28、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有限的,生育了后代,就意味了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以致如果妻子不能生育,男人可以休妻或者娶妾,为的就是延续香火。 (2)哲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阴阳哲学中。阴阳哲学认为万物都是阴阳相合,阳指男性阴指女性,共同创造万物,万物又在此基础上生殖繁衍,生生不息。(3)民间物质文化 这主要体现在在阴阳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一系列的物质文化,突出反映在剪纸中。在 新 婚 的 时 候,都会在 洞 房 贴 剪 纸,比如“鱼穿莲”、“喜女神”、“抓髻娃娃”等。还有影响了饮食文化,人们爱吃种子和蛋类似的事物,都代表了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期盼。 (4)对一个

29、文化千百年来的延续的巨大作用 繁衍代表着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繁衍”的观念在中国文化的保存和延续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得出,繁衍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思路:繁衍的定义对于文化的四方面的作用13. 如何理解神话与历史的关系?苏格兰民俗学家洪科认为神话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很难用几句话定义。应从多角度描述。总而言之神话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宗教信徒们 相 信 神 话,并 以 神 话 作 为 自 己的 信 仰。神 话 是 教 义 的 化 身,因 而是 神 圣 的。神 圣 的 讲述常常被处置在神圣的仪式活动中。而历史,简言之,就是发生过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神话与历史的关

30、系:神话对创造和传承它们的人来说是一种事实,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活动,是关于它们的祖先的功过的“真实”记录。因此,在这些人的眼中,神话就是历史。在历史学家的眼中,神话不等同于历史,不容忽视的是在神话的创造过程中,人的思维和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神话是历史事实的某种程度上的反映。事实上神话的体载和形式不适合表现历史事件。民俗事项之所以形式多变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功能不同。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内容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某一历史时期,当文学表现形式不能满足人们表达某种感受和思想的需要时,新的体载就会产生。神话是虚构的,一个适合于表现神圣的事件,表现世俗的事件。是一种散文体,不适合记录和

31、表现历史。神话中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神话不是主要表达历史的对象。正如,洛德所说的:历史事件不能为一种模式提供相应的强度和力量,以拯救处于变化过程中的传统。这些变化不是时间导致的衰落,而是持续出现的有后续的时代和社会所做出的在读的诠释。传统并没有衰落,而是存在于绵延持续的复兴与更新之中。因而,这 些 模 式 保 持 着如此的推进力,就必定是超越历史的。它们的基石是神话而不是历史。思路:洪科的认识神话与历史各自的定义神话体材的限制洛德所说的话。14. 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鱼穿莲”的图案表现了中国人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民间美术主要指传统的美术形式,以民间世代传承为主要流传方式。民间文学的实用性要大

32、于欣赏性。也就是说,民间美术的创作不是作为一种欣赏,而是作为一种人们对生产,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装饰或期望。民间美术中的鱼穿莲图式暗示的是男女交合及子孙繁衍,该图式中的鱼是男性的象征莲是女性的象征。莲花指示阴性,鱼则指示阳性,一阴一阳,阴阳结合,象征着生殖和繁衍。表现的是中国人的阴阳哲学思想。原始的阴阳哲学思想史民间美术创作的基本运作法则。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生命创造的基本原理阴阳结合,创造万物,万物又在此基础上生殖繁衍,生生不息的观念是中国民间美术创作的基础。民间美术的基本构图一般都是由象征阴阳两种事物的符号或动植物等组合在一起。一直到现在,这些传统的动植物还是我们进行民间美术创作的基本素材。

33、因此,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阴阳观念作为一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鱼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产物,父系氏族社会成型以后,它逐渐衍变成生殖繁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鱼进一步扩展为祈祷丰收与迎祥纳福的吉祥图形。思路:什么是民间美术鱼穿莲的象征意义民间创作基础与文化关系鱼从母系社会而来的演变。15. 简单解释一下,婚礼中的新娘子为什么要戴红盖头?人生礼仪是人的一生中的“节”,人的一生有很多“节”。它都表示着阶段性的特征。人生是由若干个阶段组成的,当具备某些条件时,通过一个个人生之节,发育成长,走向终点。人生礼仪有三个结构,具有分离仪式,通过仪式,进入仪式等。新娘子“红盖头”就是一种通过仪式

34、结构的典型的例子。新娘从自己的家到新浪的家是一个通过的过程,因为女性离开家还没有进入洞房之前他不是任何人的妻子,还是女孩子,所以用红盖头盖着,就摸拟死亡过程,女孩身份还没确定,准备到新身分阶段 ,当 进 入 洞 房 ,男 性 揭 开 红 盖 头,预示着已经成为了那个男人的妻子了,类似于用白布盖死人的脸似的。还有红色在中国人的观念是吉祥喜庆之气,具有避邪功能。红色既防止新娘受到邪气的感染,又做到确保新娘不把邪气带到新郎家,造成不祥的后果。因新娘旧身份的丧失和新身份的开始,容易被邪魔乘虚侵入。为了把新娘从旧身份、旧生活中分离出来,盖头便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措施。 此外,盖头也有保证新娘安全的功能,主要

35、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新娘在入洞房之前,不能见与自己属相相克的人。思路:什么是人生礼仪以及人生礼仪的种类新娘子红盖头的模拟死亡红色的喜庆与辟邪保护安全的功能16. 为什么说“捉迷藏”的游戏是古代巫术的残余物?民间游戏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传授,以直接参与为目的的竞技和演示活动,分为成人游戏和儿童游戏。“捉迷藏”的游戏就是一种儿童游戏。民间游戏分为巫术游戏、占卜游戏、社会游戏等。“捉迷藏”游戏就是一种巫术游戏。巫术游戏来源于古代的一种巫术仪式,我们可以从现在一些游戏当中看到这些巫术仪式的痕迹。从捉迷藏可以追溯到献贡牺牲礼仪的痕迹。原因如下:游戏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模仿,如巫术仪式和

36、行为。传统的捉迷藏的游戏与古代的巫术仪式密切相关,它其中的许多观念都与巫术观念非常相似。在社会中,巫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是人类又有超能力。巫师往往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既 让 人 尊 敬 ,又让人害怕,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又常常被处置在远离社会、没有社会亲情的环境里,令人不敢接近。捉 迷 藏 游 戏中的“鬼”就 非常类似于巫师的身份,被 排 斥 在 社 会 群 体之外,但 同 时 又享有很高的权力,具有“危害”人类的能力。在仪式中,巫师主要是通过行为和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咒语,“接触对方”或用“巫术舞蹈”表现自己的能力。捉迷藏中的“鬼”也是通过触摸或者喊出人们的名字来“抓住”游戏的其他孩子的,与巫

37、术的行为也很相似。在现实生活中,巫师虽然具有潜在的伤害能力,但同时又具有保护盒救助的能力。在一些社会中,每当人们遇到自然或人为的灾难时,请巫师举行巫术仪式是人们经常选择的一种“禳解”和途径。通过接触巫师的一些所属物而获得“免疫力”,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传非常广泛的接受或获取“救助”的方式之一。捉迷藏游戏中的触摸大树的行为应该来源于巫术的这种接触概念。思路:民间游戏的流传捉迷藏的由来巫师与鬼的相似之处现实生活中巫师的帮助与捉迷藏触摸大树的相似。17. “纵向建筑”与“横向建筑”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世界观?答: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所建造的一种栖息之所。分为经典建筑、通俗建筑和民间建筑三大类。民间

38、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所建造的栖息之所。它是传统物质文化的根本,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反过来又对传播和保持这些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建筑的模式可以反映出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不同的世界观。中国人传统建筑形式多采用横向形式,横向建筑线条柔和,不过分渲染和突出建筑的非自然特点,同时配以纯天然的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与大地紧紧相连,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顺从,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西方许多文化传统则追求纵向形式,纵向建筑则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它突出了建筑的高度,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天空,引向宇宙,突出了宇宙的神秘和无际,此外,它也凸显赫夸大了天与地、黑暗与光明、生与死

39、的界限,且以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线条刚硬,体现出下方人的一种追求永恒不灭,无生无死的世界观。思路总结:1.建筑2.民间建筑及其与文化、世界观的关系3.中国 横向建筑 天人合一4.西方 纵向建筑 永恒不灭、无生无死18. 试分析如下图案答:图中所示图案为民间剪纸喜女神。剪纸是民间美术的一种。原始的阴阳哲学思想史民间美术创作的基本运作法则之一。生殖崇拜是民间美术中最常见的主题。“喜女神”表达的观念是人们对生命的起源的关注和认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阳相合万物生”。中间的娃娃代表的是“生命”,娃娃左手是鸟,右手是兔子,分别属于“阳”和“阴”,头顶的云纹装饰是通天的指示符号,是神性的指示,也是阳性的指示

40、符,腹部的钱纹和荷花纹的结合属阴,胸部的符号则是阴阳相合的指示符,脚之间的青蛙与“娲”同音,也代表着创造和繁衍生命。总之,“喜女神”男女合体,象征阴阳结合,体现了中国人的阴阳观及强烈的生殖崇拜和生殖繁衍的意识。思路:1.民间美术的创作基本法则,主题2.分析图案19. 分析一下下面这首童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扔在山沟里,把媳妇放在炕头上。”答:民间歌谣是以口头歌唱或吟诵形式流传和保存的传统韵文,分为民歌、民谣、故事歌三种。民谣指的是以吟诵形式流传和保存的传统韵文,形式短小。民谣分为口头民谣和书写民谣两种,口头民谣又包括童谣、时政谣、仪式谣。童谣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主要传承者也是儿童。童谣的主要类型有: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这首童谣是生活谣中的育儿谣。生活谣以反映生活为主,但大部分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表现儿童或成年人的。童谣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育儿谣通常是大人讲述给幼儿听的,对于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歌吟也是儿童天然的需要,可以有效的利用歌谣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开发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花喜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婆媳关系对立的文化,描绘了一幅娶妻后疼妻虐母的画面。这首童谣教育儿子要善待母亲,坚持孝道。这则童谣运用了对比和比兴的手法,朗朗上口,易于模仿和传播。思路:1.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