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205)本科(3+1)培养方案材料_第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205)本科(3+1)培养方案材料_第2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205)本科(3+1)培养方案材料_第3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205)本科(3+1)培养方案材料_第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205)本科(3+1)培养方案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德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目 录第一部分 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方案1一、总体要求与运行机制1二、师资队伍2三、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4第二部分 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9一、专业简介9二、专业培养目标10三、专业培养标准10四、培养标准实现矩阵14五、专业课程体系设置19六、指导性教学进程表23七、专业培养教学计划27第三部分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32一、企业培养目标32二、企业培养要求32三、企业培养计划32四、企业培养学业成绩评定34五、企业培养组织管理34六、合作企业概况36第一部分 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与运行机制 1

2、.总体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培养方案以国家通用标准为指导,以能源动力行业专业标准为依据,以“依托学科支撑,体现专业优势,对接地方产业,调整专业方向”为指导原则,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深入调研太阳能行业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结合德州学院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能源动力领域,特别是太阳能利用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模式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基本学制为四年,采用“3+1”模式,即接近3个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

3、践所需的基本技能,利用多于1个学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符合学校学籍学位管理条例要求,即可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如达到以下全部要求,方可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1)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修满175 学分;(2)企业实践环节全部达到“优秀”标准;(3)具备以下规定项目中的任意四项: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前两位,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以上;取得某一种设计制造、模拟仿真等软件(AutoCAD、Pro/E、Fluent等)的中级技能证书;参与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课题或项目的研发;主

4、持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即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参与企业太阳能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制定、现场施工或管理;参与企业太阳能工程方案的汇编、标书制作等相关工作;参与企业工程技术改革、科研课题研究、新产品的研发等;其他经“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项目。3.遴选机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本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人选,拟在全院新生所有工科专业本科学生中选拔。具体过程如下:(1)宣传动员阶段: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采取聘请太阳能行业权威人士举办讲座、与企业联合开展太阳能产品和图片

5、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太阳能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发学生兴趣。向学生深入宣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进行宣传动员。(2)预选拔阶段:军训结束后,利用两周的时间,组织有意向的同学填写太阳能利用方向本科卓越工程师选拔申请表,递交一份太阳能行业调研报告,结合学生高考成绩,经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试点班工作组评选后,遴选50名学生作为试点班候选人。(3)正式选拔阶段:利用一学期时间,聘请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讲座,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观,由学校组成专家组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对太阳能行业的兴趣度、持久力和创新力,结合学生在入学后的整体表现,经过校企联

6、合成立的专家委员会进行面试、认定,12月底,最终确定30名学生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班。(4)公示阶段:张贴试点班培养学生名单,进行公示,时间为1周。其中产生疑义的情况由试点班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解决。自第二学期开始,对选拔的30名学生正式实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4.退出机制卓越班的学生将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退出的学生将转入非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原专业继续完成后续的学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将实行强制退出:(1)在学习期间,出现严重的考试违规,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者;(2)一学年内累计重修课程达到10学分者;(3)

7、在企业学习期间,不服从企业管理,违反企业管理规定且影响恶劣,或造成责任事故者;(4)在学习期间,年度综合测评为“不合格”,经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建议,认定为不合格工程技术人才者;(5)自愿终止卓越工程师培养者;二、师资队伍1师资配备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导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要具有高级工程师或以上职称。基础课程由机电工程系选聘优秀教师进行授课,需要独立进行的专业课程由机电系选聘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不需要独立进行的专业课程随原专业合班上课。在4年内,太阳能光热和光伏方向的专业课全部由具备3年以上企

8、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2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通过采取教师取得企业工程经历的方法,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35年内,使专业课教师中具备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每一届有8门专业课是由具备1年以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1)增加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专业教师人数通过加强与企业间的研究和开发合作,一是使已经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历,二是使已经具备一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工作的经历。采取与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式,教师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进行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5年内使4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备1年以

9、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并同时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2)帮助专业教师取得一定的工程经历对教师队伍中工程实践经历不足或是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采取集中训练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技术项目合作、专题训练等方式派遣到相关企业进行每年至少累积36个月的工程实践,熟悉生产过程、工程技术和管理。每年选送不同专业方向的58名教师进入相应企业,通过直接参加实际生产完成相关的工程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获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校内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实行“一对一”的互相帮、带的长期培训方式。在35年内,使专业教师中具有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3.

10、企业教师的聘用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执行需要,从三个方面聘用相关企业人员参加教学。(1)企业教学顾问针对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聘请企业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门)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参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目前计划聘请24名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教学顾问。(2)企业兼职教师 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主要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进行。 聘用企业的相关人员开设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专题培训,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

11、的教育。 企业技术人员为各个工程实践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的咨询。根据培养方案目前计划,聘请46名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学兼职教师。(3)企业导师在企业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为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进行工程师专业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同时,企业导师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根据学生人数目前计划聘请1015名企业导师。三、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组织保障(1)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和试点工作组,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专家委

12、员会由教务处处长、机电工程系负责人任主任,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处长、合作培养企业负责人,企业高级工程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等学校与企业的各方面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试点工作组由机电工程系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各相关企业一线负责人参加,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机电工程系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负责起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协调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师资聘请与培训,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在各合作企业建立卓越工程

13、师培养工作站,明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到企业后的各项工作。(2)建立会议制度,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每年召开三个座谈会,即学生座谈会、骨干教师座谈会、企业人员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感受、企业期望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及时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为下一步方案的优化与落实提出预案。每学期召开1-2次试点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本学期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计划情况,提出下学期计划执行方案,落实各环节责任人。2.条件保障(1)建立激励机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工程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试点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定期选

14、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了解生产实际,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同时,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共同完成技术开发等方式,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另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工程能力。另一方面,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讲座,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工程师专业的基本训练。形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两方面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在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创新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开放教学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分利

15、用我校清洁能源技术与推广中心的优势,将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校内现有的设备、试验体系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完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实验室、科研基地、训练基地对学生开放。利用学校举办各种会议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交流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学院已经设立“专业试点改革”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基本建设经费将向试点专业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设倾斜。3.教学保障(1)以工程性为主题,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太阳能利用方向是一个多学科综合

16、性技术领域,工程实际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因此,改变按学科理论体系授课、以知识点学习为主的模式,注重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知识与能源类、机械类、自动控制类和太阳能利用知识体系结构的融合,积极探索按工程项目、工程案例和工程问题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工程实例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课程内容更新,将理论教学与分析、解决生产工程问题相联系,重视多学科知识在工程实际问题上的综合应用。(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行小班式授课,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引导、互动、对比等多样化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

17、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情景式教学、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CDIO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式、研究式、团队模式教学,强化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强化综合设计和工程实践训练。(3)以能力考核为根本,制定考核体系和评价办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培养过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多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根据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灵活采取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实验项目或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或小论文、技能认证、进行项目方案制定、设计制作或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8、实行学校和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形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1)领导听课与巡视检查开学初、期中及期末,学校、系领导带队开展教学巡视。坚持校、系领导及职能部门干部听课、巡课制度。(2)督导员全面督查通过随机与重点听课、开学初及节假日后教学检查、考试巡查,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实习等环节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和有针对性地抽查,以及围绕教风、学风等展开座谈与调查等,实现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控制。(3)管理部门监控教务处通过规章制度与质量标准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控制;团总支与办公

19、室密切配合,通过学生事务的严格管理以及学风建设等,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作用。(4)教、学互评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同行听课评教、评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相长。5.实习质量监控体系(1)明确实习工作流程,规范管理(2)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统一标准,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如表所示,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并相应的做出成绩评定准则。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数比重(%)工作岗位评价专业贴近度5理论知识结合度10技能训练的时效性5工作过程评价团队合作能力

20、的表现10实习工作态度表现10业务操作能力表现10实习手册完成情况10实习成果的评定作品(产品)制作或方案策划20竞赛或评比中获得荣誉10实习(总结)报告10加分项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参与技术解决515%减分项不服从管理、发生责任事故、严重违纪1020%(3)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 企业对实习学生视为岗位职工,采用同一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加快向社会人的转变。企业按员工的考核方式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学校指导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习手册完成情况等,依据德州

21、学院实习管理办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4)建立学校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一方面,实行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学校定期向实习单位发放实习学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工作适应性、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走向,并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使学校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形式,注重将企业内部岗位技能需要与社会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仅满足了企业管理岗位对学生技能素质的需要,还为

22、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更广的选择空间。第二部分 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之一,其前身是2006年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成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2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对专业的调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该专业自建成以来,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念,按照“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和质

23、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该专业的考研录取率每年均在4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8%以上。目前,为满足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战略,适应德州市以新能源为引领的“10+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对人才需求,结合当地新能源行业与企业优势,该专业方向设置为:太阳能利用和新能源装备方向,旨在依托德州市在全国新能源领域中太阳能利用和新能源装备的产业特色,建立具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校企共建,着力培养新能源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德州学院办学特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定位于面向山东省,特别是德州市及周边地区对能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贴近市场、服务社

24、会、自主发展、开放办学”为理念,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高素养、重责任、懂管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在动力机械(如流体机械、水力机械、新能源汽车)和动力工程(太阳能利用)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工作的“现场工程师”,为山东省和德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利用方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为“3+1”, 即接近3个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所需的基本技能,中间穿插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太

25、阳能利用领域产品的生产流程。利用多于1个学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直接进入企业相关部门和车间进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分别指派教师,采用“双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发展加强指导。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以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以相关企业为依托,对接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伏行业,重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能源动力领域,特别是太阳能利用领域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能源工程、动力机械、

26、动力工程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懂得经营和管理,能够在能源动力领域,特别是太阳能利用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工作的“现场工程师”。三、专业培养标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指导下,按照能源动力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缓解能源危机为己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调研太阳能行业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结合德州学院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从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和素质修养三个方面制定能

27、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太阳能应用方向)培养标准和实现矩阵。本专业学生应达到本培养标准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规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后,方可准予本科毕业,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见习工程师资格。1.知识体系1.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1.1.1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1.1.2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1.1.3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和情报交流等知识。1.1.4相关行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知识。1.1.5现代企业管理、工程管理、营销、技术经济等基本知识。1.2工程学科基础知识1.2.

28、1一门外语和外文科技写作知识。1.2.2工程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学、物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等。1.2.3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常用计算机软件,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知识。1.2.4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所需的包括机械类、电工电子类、自动控制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2.5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热工测试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等基本知识。 1.2.6科技文献检索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能源动力类专业核心知识1.3.1能源与动力工作装置的原理、设计、检测与控制等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2动力系

29、统及装置过程参数的检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相关的现代实验方法与技能。1.3.3能源与动力系统和装置的能源效率的分析方法,包括热平衡法、可用能(火用)分析法及熵分析法,能源管理与评价。1.3.4能源与环境的危机与矛盾,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态。1.3.5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技术标准。1.4太阳能应用特色专业知识1.4.1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4.2太阳能热水工程、热水系统、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热发电等技术的原理、设计、生产、制造、检测与施工等知识。1.4.3太阳辐射、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和工作机理、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材料和制

30、备工艺、集热器部件的加工和组装。1.4.4硅片加工技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原理及制备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设计与施工知识。2.能力要求2.1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2.1.1获取信息能力。可以应用各种手段获取资料、信息,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2.1.2主动学习能力。能够洞悉或预测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置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的能力。2.1.3继续学习能力。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发展职业计划,具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

31、知识的能力。2.2 进行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2.2.1了解太阳能应用的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在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下,找出、评估和选择完成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确定方案进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2.2.2具有进行典型太阳能应用工程装置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及工程项目集成创新的初步能力。2.3设备运行保障及维护能力 2.3.1采用现代诊断技术方法和使用各类检测设备,正确分析和判断太阳能应用工作装置的运行状态,并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2.3.2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太阳能应用工程装置的检测与评价,对其应用状况进行

32、诊断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案。2.4工程项目实施及工程管理的能力2.4.1按照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太阳能应用工程项目工作的能力。 2.4.2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来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项目的初步能力。2.4.3在太阳能应用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2.4.4参与工作团队管理的能力,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2.4.5参与项目评估并主动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2.5工程创新能力2.5.1必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求异思维、反向思维、超前思维、开放性思维、多维性思维等多种

33、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2.5.2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提出支持产品策划、改进方案及较为优化的工程解决方案。2.6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2.6.1正确使用技术语言,在实际工作中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具有流畅的专业书面表达能力。2.6.2编纂能源与动力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和投标书等,并可对其进行说明与阐释。2.6.3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协调与管理团队的能力。2.6.4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3.素质修养3.1身心素质3.1.1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自信地和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

34、境。3.1.2敢于质疑、积极探索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3.1.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表达技巧,尊重他人,能够控制自我,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3.1.4拥有健康的体魄,能够承担复杂环境具有一定强度的工作。3.2道德素质3.2.1高度的责任感、宽广的包容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3.2.2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3.2.3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3.2.4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节能环保意识,能自觉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社会责任。3.3科学与人文素养3.3.1树立成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具有为人类进步服务

35、的意识。3.3.2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3.3.3理性的继承和批判精神。3.3.4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3.5面向未来、追求卓越的开创精神。3.4工程素质3.4.1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即演绎和归纳的结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3.4.2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3.4.3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对太阳能应用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敢于涉足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3.4.4良好的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现象或问题的习惯,学会正确地判断,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构思变为现实。

36、3.4.5对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四、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专业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将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由课程、项目、实习实践以及各类课外活动所构成的教学环节将专业培养标准所列出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方式进行统筹与整合,一体化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矩阵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为基础,结合专业特征形成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如下表所示。目标栏内以1(最低)、2、3、4、5 (最高)来表示对此级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无要求则留空。程度级别程度描述各级别的含义对应的关键词教学环节要求1认知Knowledge从

37、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识别、比较、简述、对比有所提及但没有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课程讲解、研讨、验证性实验等。2理解Comprehension在概念的基础上,能够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阐述、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有训练和测试的要求,比如练习题、小的设计性实验、课程研讨等。3应用Application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

38、适当的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解决有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综合设计性实验、小的设计项目等;4体验Experience通过参与特定的实践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观察、收集、调查、交流、讨论、阅读、尝试、实验、学习、经历、体验、参加、参观、查阅。有主要的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等;5探究Research抓住要领,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实践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探索、研究、实施有重要的训练和测试要求,直接参与实施,比如工程施工、项目设计等;培养标准实现课程或实践项目科学技术、环

39、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选修课程传统文化、西方文明与艺术修养类选修课程经济管理及法律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社会调研、演讲、征文等实践活动大学英语系列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类选修课程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PLC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新能源技术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太阳能利用特色课程课程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1.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1.1.1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

40、识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23341.1.2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33331.1.3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和情报交流等知识2231.1.4相关行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知识32341.1.5现代企业管理、工程管理、营销、技术经济等基本知识3341.2工程学科基础知识1.2.1一门外语和外文科技写作知识443441.2.2工程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444444441.2.3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常用计算机软件44434331.2.4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所需的包括机械类、电工电子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4444444444443434551.2.5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43

41、34551.2.6科技文献检索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441.3能源动力类专业核心知识1.3.1能源与动力工作装置的原理、设计、检测与控制等知识441.3.2动力系统及装置过程参数的检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相关的现代实验方法与技能。4444551.3.3能源与动力系统和装置的能源效率的分析方法,包括热平衡法、可用能(火用)分析法及熵分析法,能源管理与评价。53444551.3.4能源与环境的危机与矛盾,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态3331.3.5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技术标准3331.4太阳能利用特色专业知识1.4.1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知识23531.4.2

42、太阳能热水工程、热水系统、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结合、太阳能热发电等技术的原理、设计、生产、制造、检测与施工等知识。25535551.4.3太阳辐射、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和工作机理、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材料和制备工艺、集热器部件的加工和组装。25535551.4.4 硅片加工技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原理及制备工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设计与施工知识。233344435535552.能力要求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实现课程或实践项目培养标准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技术基础文献检索选修课程新能源技术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经济管理及法律类应用写作类选修课程高等数学 大学物

43、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PLC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太阳能利用特色课程课程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就业创业培训系列课程拓展提高与创新教育类选修课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类课程2.1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2.1.1获取信息能力。可以应用各种手段获取资料、信息,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333232323555333552.1.2主动学习能力。能够洞悉或预测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置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的能力33333344555444552.1.3继续学习能力。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发展职业计划,具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3334444444444444444544555444552.2 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2.2.1进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能够在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下,确定方案进行新产品开发555555555555555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