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ppt_第1页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ppt_第2页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ppt_第3页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ppt_第4页
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3 课 辛 亥 革 命,晨背关键信息,理解教材新知,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考向一,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旧民主主义革命,NO.1,NO.2,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把西

2、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 (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预备立宪,天赋人权,(4)组织: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 起义。与此同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创立民国,民报,黄花岗,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武昌,教材P62“学思之窗”问题提示,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

3、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 提示: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内部政见不同的两个派别,维新派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革命派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护君主制前提下的改革,反对革命。,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以五色旗为国旗。,南京,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的政治体制。 确立 制。,国民全体,三权分立,责任内阁,(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制度的进步意义。,封建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三权 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的原则。,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革命的结局 (1)1912年2月12日, 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 ,窃取了革命果

5、实,辛亥革命失败。,宣统,临时大总统,2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观念深入人心。 (3)客观上打击了 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帝国主义,探究升华,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打开中国近代化“闸门”的表现是什么?反动力量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1)辛亥革命成败一览:,(

6、2)基本认识:一般认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标和预定目标是否实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根本目标和预定目标,以这个标准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对它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例1(2011海南高考)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解析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故

7、A项符合题意。 答案A,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七个“第一”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是近代第一次有明确革命纲领的人民斗争;,辛亥革命是近代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1以下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述,其中与我们观 点相一致的是() A“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并未 对此作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 力量” B“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

8、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 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C“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 命,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D“就像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 积弱而崩溃,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上流阶层”指资产阶级,与我们的观点一致。而A、C、D三项忽视了革命派的力量或作用。 答案:B,例2(2011安徽高考)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

9、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统治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了它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正是基于对这一不足的认识,陈独秀等人发起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弥补之。这一评价是对辛亥革命不足的正确认识。B项与题干相反;C项仅从积极的方面评价,不符合材料的含义;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中肯的,基本符合历史事实,D项不正确。 答案A,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才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同学们表达了各自 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符合辛亥革命实际情况的观 点有()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