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教学讲义 第五章 财政政策.ppt_第1页
财政与税收教学讲义 第五章 财政政策.ppt_第2页
财政与税收教学讲义 第五章 财政政策.ppt_第3页
财政与税收教学讲义 第五章 财政政策.ppt_第4页
财政与税收教学讲义 第五章 财政政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章 财政政策,【资料引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即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有:1998年下半年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2700亿元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金;1999年在年初预算安排发行500亿元国债的基础上,又增发600亿元长期国债,专项用于增加投资和技改贴息,同时制定了鼓励投资和扩大出口的税收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2000年,年初预算安排发行1000亿元长

2、期国债,下半年再增发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加快在建国债项目的建设。,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2,【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系统阐述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手段和财政政策效应。重点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和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系统阐述有关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宏观经济的简单均衡模型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功能以及相机抉择原理和内在稳定器原理。 第三节 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系统阐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以及货币主义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3,第一节 财政政策

3、概述,【本节要点】 系统阐述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手段和财政政策效应。重点掌握财政政策的分类和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依据客观规律和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4,【如何理解财政政策】,它包含三层含义: (1)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旨在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2)财政政策有既定的目标,为实现目标还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因此,财政政策是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有机统一; (3)财政政策的制定依据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客观规律的要求。 财政政策由

4、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三个要素构成。政策目标反映着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根本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基础;政策手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它是财政政策的途径;政策效应是财政实施后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它是财政政策的效果。这三要素构成了财政政策的整体结构。,5,一、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手段和财政政策效应,(一)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的实施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要素,反映着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影响的根本意图,并对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起规范和约束作用。,6,财政政策目标的特点;,通常情况下,财政政策目标应具有多样性、协调性、可分性、稳定性等特点。

5、 选择不同的政策目标,这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体制和不同的经济环境。 一般说来,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当然,在不同经济时期,财政政策的目标有所侧重。,7,实例说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时,政府就把物价稳定作为财政政策目标的重点。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财政政策的目标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化的过程。30年代大危机前,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财政政策尚未成为国家重要的影响经济的手段,3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把充分就业作为财政政策的目标。70年代以后出现了“滞胀”局面,使得西方国家以多目

6、标代替单目标。如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财政政策的四大目标,并被其他西方国家所仿效,8,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 社会总供求均衡是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财政政策属于需求调节政策,可以通过影响需求结构进而对社会供给结构和总量产生影响,正确选择适当的财政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可以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2)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分配主要取决于各自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由于竞争条件不公允,就业机会不均等等原因会引起人们提供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

7、上的差异,进而造成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平,这就需要政府借助于财政政策予以调节。因此,收入分配相对公平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9,(3)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国内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可使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税收政策,通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人;补贴政策,以财政资金补贴出口贸易,增加国际收入;差别性政府购买政策,即规定财政开支于某些领域内的经费必须用于购买本国商品和劳务;债务政策,指资金输出或输入,收入大于支出时,增加资本输出,支出大于收入时,增加资本输入,从而调节国际收支平衡。,10,(4)资源配置达到高效率。,资源配置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经济资源在各

8、产业、行业、产品间配置。 二是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的配置。,11,就第一层含义来说,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环节,即资源如何在各产业、行业、产品间配置主要依靠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来达到高效率。但这并不排除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给以相应的促进和调整。对部分价高利大而有可能膨胀的产业(如烟、酒,以其他加工业)施以高税收;对一些基础产业包括农业、能源、交通及其他采掘业给以补贴,使资源在产业、行业与产品间优化配置,达到宏观意义上的高效率。 就第二层含义来说,市场经济中有一部分公共商品或劳务是必需的,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或保障性作用。如国防、司法行政,环境保护、交通通讯等大型公共设施,

9、这意味着必须有一部分资源在公共部门中配置。然而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中如何配置,配置多少,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的效率问题,因而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12,(5)适度的经济增长。,适度的经济增长是政府追求的重要经济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经济增长都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增长施加抑制或刺激作用。高累进所得税可抑制投资与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允许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和对技术开发实行税收优惠等,可以刺激经济持久地增长。,13,(二)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手段是指为推行财政政策而具体操作、利用的政策要素。按照财政分配活动的具体内容,财政政策手段包括: (1)税收手段;(2)公债手段;(3

10、)财政补贴手段;(4)预算开支手段;(5)财政投资手段;(6)支出变动与转换手段等。 财政政策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财政政策手段来实现的。不同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不同的效应。因此,在财政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往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或手段策略组合来进行调节。,14,(三)财政政策效应,1、概念 财政政策效应是指政策实施的最终反应和结果,也可专门指财政政策的政策手段运用所能获得的预期结果。 2、内容 财政政策效应主要表现为稳定效应、乘数效应、社会效应和货币效应等。客观效应不一定与财政政策目标一致。这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程度; 第二,所采用的具体的财政政策手段如何。,1

11、5,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不同的效应。,(1)税收可以强制地、无偿地、有限地筹集财政收入。 其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对经济主体投资和工作积极性有较强烈的调节效应。 (2)公债政策手段的双刃性 政府利用信用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它可以使资源向公共部门配置而不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但另一方面债务利息支出如果来自税收的话则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同时过大的公债规模可能成为财政的重负,使财政政策调节功能无力发挥。,16,(3)财政补贴手段,财政补贴对政府鼓励某些行业发展,执行某种社会政策时有着特殊的功能,然而这种无偿性支出有可能改变收益对象的预算约束条件从而使其投资或工作效率下降。特别是价格补贴,既可以改变

12、价格扭曲状况,也可能导致新的价格扭曲。 (4)财政投资手段 财政投资手段是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融资手段落后情况下采取短期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方式。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起步和尽快实现工业化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财政投资属于社会总投资的组成部分,投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因此财政投资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投资是无偿性的和加入了政治决策因素,因此在投资实现中,往往投资效益低下。,17,(5)预算的调节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差距上。其中预算差额包括赤字、盈余和大体平衡,它对于总需求变动有着直接的强效应调节作用。 注意; 预算盈余在总需求膨胀时可以抑

13、制需求总量; 预算赤字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可以刺激总需求; 预算平衡在总需求适度增长时对维持总供求的稳定有重要作用。,18,二、财政政策的分类,1根据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不同进行分类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收入、扩大支出来增加总需求的。 在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也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采取的财政措施是:减少税收、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公债。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来压缩总需求的。 采取的手段是:提高税率、减少购买支出和补助支出,实行盈余预算。,19,2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调节的自觉性进行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

14、自动调节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调节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发生周期变化时无须人为的调整,财政收支会自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产生抵消作用的政策。因而通常被称为“自动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在不同经济形势下主动改变财政收支量以实现经济稳定的政策。一般是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来实现。,20,东南大学远程教育,财政与税收,第 十七 讲,主讲教师: 吴斌,21,3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给的影响进行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刺激性财政政策和限制性财政政策。 刺激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某些财政手段的应用以达到刺激供给的财政政策。 限制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某些财政手段的应用,以达到

15、限制供给的财政政策。,22,4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进行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是指在财政收支活动中,通过财政收支量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的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可再细分为:(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均衡性财政政策;(4)补偿性财政政策;(5)积累与消费差别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是指对宏观财政政策的补充和配合,在微观层面上进行具体实施的各种政策。它在调整方向和效果上比宏观财政政策更有针对性和直接性,因而便于实现政府的一些具体的财政目标。微观财政政策可再细分为:(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2)投资抵免政策;(3)资本利得税政策;(4)行

16、业津贴(补贴)政策;(5)非盈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6)工业布局合理化政策;(7)人才资源开发政策。,23,5根据财政收支两方面进行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是指对财政收入的调节方式; 财政支出政策是指对财政支出的调节方式。 它还可以再细分为: (1)税收政策; (2)公债政策;(3)财政补贴政策;(4)财政投资政策;(5)支出变动与转换政策。,24,6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的需要进行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总量调节政策、结构调节政策和利益调节政策。 总量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总量关系的基本方式。 结构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节

17、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方式。 利益调节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变动的基本方式。,25,7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对象的动态性进行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存量财政政策和增量财政政策。 存量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对资产存量、收入存量、利益存量等进行合理分布和调整的基本方式。 增量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对新增的财政分配部分,如新增盈利、新增留利、新增资金等进行合理调节的基本方式。,26,三、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财政政策是政府把财政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均衡要素来运用的政策,已成为政府谋求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它是由处于不同层次的若干具体政策构成

18、的。由于不同层次的财政政策的灵敏度、松紧度、透明度和时滞效应以及调节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选择恰当的财政政策十分重要。,27,1财政政策的灵敏度、松紧度和透明度的选择,选择灵敏度高的财政政策,以便对经济系统的不同层次作出灵敏的反应和进行灵活的调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极为重要。 财政政策的灵敏度是指它对经济运行的变化作出即时而又正确的反应能力。如自动调节的财政政策的灵敏度就高于其他政策。 财政政策的松紧度,主要是指社会需求的控制程度,即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紧缩或扩张而言。而对总需求过大的矛盾,一般应实行宏观财政的紧缩政策,而不是扩张政策。 财政政策的透明度是指政策的时空传递效应及其能见度。没有透明度较

19、高的财政政策则容易使各方反应迟钝,即对宏观调控不能形成感应,难以有效地发挥其政策功能。,28,2财政政策的时滞因素的选择,它包括政策认识上的时滞、执行上的时滞和反应上的时滞等。把各种时空因素精细计算以后再进行选择,才不致因时滞效应而使政策功能丧失,或者产生负功能。 政策的时滞性要求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阶段性,以使各项政策在经济空间的恰当位置上和在经济时间的适当时点上发挥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29,3财政政策调节的选择,各项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有的比较温和,而有的却比较猛烈。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经济情景“对症下药”。只有立足全局,因地因时制宜,实行分类、分层、分级、分项进行调节,才不致于出

20、现“空调”、“乱调”和“错调”。,30,当然,依据以上特点进行政策选择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经济运行在一定时空上的具体状态,这也是决定财政政策选择的重要判据。概括起来,政府采用怎样的财政政策取决于各项政策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经济情景。 财政政策还必须同其他经济政策相配合,才能使其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有机体,可以把财政政策的各个组成部分凝聚成合力,弥补各组成部分的调节不足和抵消某些副作用。具体说来,财政政策应与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协调配合。,3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凋配合,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用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从历史上看能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

21、务、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贴现机制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用于调控社会总供求的两个最有力的经济手段。它们在协调社会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调控供求总量方面,它们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经济手段所无法替代的。,32,2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的协调配合,要通过财政调控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目标,离不开价格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日常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的协调配合。 即以价格调节为主,还是以财政调节为主,是采用同向配合(高价高税,低价低税),还是逆向配合(高价低税,低价高税),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取决于价格形成机制。,33,3财政政策与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22、中,个人收入分配与财政分配的范围不尽相同,但分配对象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年度的国民收人。 因此,两者客观上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目标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人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扩大就业面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此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经济政策相配合,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财政政策。,34,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一、有关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上的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如果用E表示总需求,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则E(总需求)C(消费)+ I(投资)。 总供

23、给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出来的商品与劳务价值的总和。土地、资本、劳动是生产的三要素。由于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相结合,发挥各自作用而创造了总供给,总供给就转化为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收入,即地租、利润、利息和工资等。人们的收入最终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所以,如果用y表示总供给,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则 y(总供给)二C(消费)+S(储蓄)。,35,(二)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即 APCCy。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即 APS=Sy。 由于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所以, APC+APS1或

24、 Cy+Sy1。,36,(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即 MPC C y。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即 MPSSy。 我们可以推导出, MPC+MPS1。,37,(四)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消费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见图 P120 横座标代表可支配收入水平(y),纵座标代表消费支出水平(C)。 消费函数Cf(Y)的完整的曲线形态为Ca+cY。其中a为截距,表示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消费为a

25、。这表示它与可支配收入无关,被称为“自发性消费”。 c为消费曲线C的斜率Sy,即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曲线和45度线交点正点是“收支平衡点”,表示全部收入用于消费,即OAOB。在该点以左,C Y ,表示有负储蓄;在该点以右,C Y ,表示有正储蓄。,38,39,储蓄曲线是用来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见图52。 P121,40,储蓄曲线的解释;,图中,横座标代表可支配收入水平(y),纵座标代表储蓄水平(S)。 储蓄函数Sf(y)的完整的曲线形态为Sa+bY。其中a为截距,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为负值。 b为储蓄曲线S的斜率Sy。即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S和横座标的交点

26、E点表示储蓄为零,即当可支配收入为OE时,收支平衡,因而没有储蓄。 在正点以左都是负储蓄,正点以右都为正储蓄。,41,(五) 投资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投资增加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倍增程度,即YI。一个部门的投资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使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使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人增加或减少的程度表示为: n时,投资乘数为1(1一MPC),也可以表示为1MPS。从乘数公式中可看出,乘数作用与边际

27、消费倾向呈正相关关系。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也越小。乘数既可以起正向的作用,也可以起相反方向的作用。例如投资支出减少,将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减少。,42,东南大学远程教育,财政与税收,第 十八 讲,主讲教师: 吴斌,43,2、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倍增的减少或增加的程度。如果用T表示税收,则税收乘数为YT。 由于增加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下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快,这

28、时税收乘数为正值。税收乘数的计算和投资乘数不同,投资乘数一开始就可以直接增加国民收入,而税收乘数在开始时却要受边际储蓄倾向影响,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要在扣除边际储蓄倾向因素后才能发挥对国民收入减少出增加的乘数作用。 税收乘数 当n时,税收乘数为MPC(1一MPC)。可见,税收乘数比投资乘数小于1。,44,3、平衡预算乘数,例如政府支出一个量( G),与此同时又增加相同量的税收(T),由于增加的税收在受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之后使消费减少的量小于政府支出量,因此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也产生影响,表示这种影响程度的乘数,叫做“平衡预算乘数”。,45,(六)总税收、转移支付和纯税收,总税收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的

29、税收总和。 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中不直接取得商品和劳务的部分。转移支付包括政府支出中转移给个人和下一级政府的补助金。 转移给个人的有:社会保险支出,失业补助,退伍军的年龄,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补助,政府雇员薪金,国债利息等。转移支付虽然由政府支出,但是,最终取得商品和劳务购买权的不是政府而是转移支付的获得者。 纯税收是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余额。提出转移支出和纯税收这两个概念,主要是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税收变化对于国民收入的影响,因为只有纯税收的变化才能真正影响国民收入发生增减变化。,46,二、宏观经济的简单均衡模型和财政政策的作用,(一)简单均衡模型 简单均衡模型需要有以下假设:(1)总需求低于经济的

30、生产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需求会创造供给,投资才会以乘数方式增加国民收入。(2)储蓄决定和投资决定的作出互相没有影响。(3)货币供应被动地反映着总需求水平;(4)收入水平与资本数量的多少没有内在联系,也就是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变。(5)没有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了研究上的简便,把对外贸易因素舍去,研究的是封闭型经济;(6)政府支出和赋税收入没有内在联系。 这就是说,当税收增加时,政府支出不会有自动增加的趋势;相反,政府支出增加时,税收不会有自动增加趋势。这个假定对于理解财政赤字或盈余是十分重要的。,47,48,49,(二)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可通过调节总需求,使得宏观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下的总供给

31、与总需求的平衡。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和扩大政府购买,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劳动就业的增加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抑制性财政政策可通过提高税收,减少转移支付和减少政府购买,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进而抑制通货膨胀。西方国家常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出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这就需要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使之增加,需求增加将推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 。,50,51,财政政策在提高C+I+G线中如何发挥其功能,可以有以下四方面途径。,(1)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减税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减税后个人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就可以将C线提高; 二是减税

32、后私人投资也会增多,将C+ I线提高。 (2)增加转移支付,它可以使C线提高。 (3)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它可以在C+ I线不动的条件下,将C+ I +G线提高。 (4)以上三种手段的组合。,52,财政政策功能的诠释;,减税和增加转移支付与增加政府购买的商品劳务对总需求的刺激水平是不同的。同等数额的减税或转移支付的增加与同等数额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总需求水平不同程度的上升。这是因为投资乘数和税收乘数存在着差别。如果增加政府购买,将按投资乘数扩大总需求,但是减少税收和增加转移支付则由于受边际储蓄倾向的影响,而是按税收乘数扩大总需求。 如果政府购买和纯税收同时等量增加,将对总需求产生两种不同

33、的影响。前者使总需求水平上升,后者使总需求水平下降,但是二者的作用不会完全抵消,或者说总需求上升和下降的程度是不一致的。由于投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在政府购买和纯税收等量增加的条件下,总需求水平仍有上升,上升的幅度就是政府购买或纯税收的增加量。,53,平衡预算定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政府购买和纯税收的等量增加,将使国民收入增加一个同 G或 T相等的量。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平衡预算定理”。,54,财政政策的重点;,虽然增加政府购买比减少纯税收对总需求有更大的刺激性,但是,经济学家更推崇减税政策。 其理由是: (1)增加政府购买就要把较多的资源用在公共产品的生产上。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对公共产品

34、的生产就意味着私人产品生产资源的转移。 (2)公共支出具有较长的时间要求,难以随时调整。例如,政府修建道路,一经上马,无论在衰退和繁荣时期都要施工。这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55,56,57,58,59,第三节 西方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一、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一)古典学派概述,该理论极力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倡导经济自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英国的配第(WPetly)、斯密、李嘉图;法国的布阿布尔贝尔(Boisguillebert)、魁奈(Quesnay)、杜尔哥(Turgot)和西斯蒙弟(Sismondi)。,60,(二)古典学派的财政学说和财政政策建议,1古典学

35、派的财政学说,61,(1)国家理论。,即政府的活动并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政府应当尽量缩小自己的职能,只要能象“守夜人”那样,防止外来的侵略和维护国内的治安,以保护资产阶级的财产不受侵犯就行了。 (2)税收理论。一个理想的税收制度应当体现课税四原则。包括: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3)公债理论。公债的增加,相应地减少了资本的积累,而公债又用于弥补军费开支的不足,从原来的生产性支出转为非生产性支出,妨碍了生产的发展。 (4)财政支出理论。国家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军费开支;司法费用开支;少量的公共事业费开支;还要有一部分作为王室费用开支。,62,2古典学派的财政政

36、策建议,古典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认为国家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建立“廉价政府”。 极力提倡“健全财政”和“平衡预算”观点,他们认为公债有害于经济,应减少公债的发行,他们反对财政补贴,主张自由贸易。,63,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一)凯恩斯学派概述 创始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危机与失业后的原因及救治对策。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 (AHHansen)、 萨缪尔森(PASamuelson)等。,64,

37、1凯恩斯学派的财政学说,(1)国家理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不应将国家的财政收支排除在国民经济活动之外。当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严重时,国家需要进行干预经济,重点应放在投资上,因为投资具有乘数作用,即一笔投资往往带来几倍于自身的国民收入量和作业量。 (2)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是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工具。财政支出的重点应放在增加投资需求方面,即在经济危机期间,扩大财政支出和使就业量成倍增长,实现经济的稳定繁荣。一切财政支出都具有生产性,因其有利于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在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国家增加公共投资,财政赤字不可避免。在充分就业以前,财政赤字不仅对经济无害,

38、反而是稳定经济,保证繁荣和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政策。,65,(3)税收理论。,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是将税收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税收在反危机中的作用。与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相比,凯恩斯更注重税收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 凯恩斯认为,为刺激有效需求,国家必须改变租税体系,具体采取两项措施: 一是改变税收结构,即从以间接税为主转向以所得税、超额所得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为主; 二是由固定税率和比例税率转向推进累进税率。高额累进的直接税是国家掌握的重新分配所得的重要工具。国家通过高额累进直接税,把富有阶级的一大部分所得集中到国家手中,再通过财政支出等形式,分配给贫穷阶层,社会消费倾向因此得

39、到提高。凯恩斯主张用征收高额转手税的方法制止证券交易中的投机活动和课征高额遗产税作为国家经常支出之用,消灭食利者。,66,(4)凯恩斯公债理论。,凯恩斯把公债看成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公债有两个积极作用。 第一,当国家一般经费开支增加而出现财政赤字时,可以通过举债弥补。其目的是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弥补私人消费的不足,增加消费倾向。 第二,在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即使预算收支平衡,仍可以通过举债来兴办或扩大公共工程的投资。这样做,不仅可以收到扩大就业的直接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水平,充分利用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闲置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促进经济繁荣。 凯恩斯还认为,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

40、行的公债是一种负储蓄,政府的负储蓄不是从政府本身的利益考虑,而是完全处于社会目的,即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政府发行公债是有益的。,67,2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建议,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并非全盘否定自由竞争的作用,其目的在于弥补私人经济之不足,把有效需求提高到与充分就业相适应的水平来繁荣经济。 凯恩斯极力提倡“赤字财政”和“周期预算平衡”观点。对公债问题,他认为政府发行公债是有益的,公债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对税收问题,他主张政府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向。从以间接税为主转向所得税、超额累进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为主,由固定税率和比例税率转向推行累进税率,在财政支出方面,他反对传统的健全财政学说的那种过时、保守的“健全财政”观点,积极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因而造成的赤字可以通过举债和发行货币来弥补。,68,三、货币主义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一)货币主义概述 货币主义用货币存量的变化来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化,认为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运用货币当局实施的管理来调节。 货币主义的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弗里德曼(MFriedman),和美国的哈伯格(Harberger)、布郎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