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节 外源性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2,2、毒作用:机体接触化学物后,所致的各种生物学变化,包括微小的生理生化改变,临床中毒甚至死亡,又称毒效应。毒效应的产生是化学物与机体交互作用的结果。,1、毒性:外源化学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分子性质。,3,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必须以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形式到达靶器官、靶细胞,达到有效的剂量、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并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或改变其微环境,才能够造成毒性作用。,4,了解影响毒作用因素的意义,在评价化学物毒性时,可设法加以控制以避免其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重现性更好; 研究各种对毒作用的影响因素是毒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2、分; 人类接触化学物时,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控制,以动物实验结果外推人时,特别在制订预防措施时,都应予以注意。,5,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化学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条件;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6,第一部分 化学物因素,7,一、化学结构,研究意义,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化学物; 推测新化学物的毒作用机制; 预测新化学物的毒性效应; 预测新化学物的安全接触限量。,8,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物的化学活性,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化学物的生物学活性,外源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毒性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毒性大小;化学结构决定了毒物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活性,进而决定了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过程,因此影响毒
3、性大小和靶器官的选择。,9,H,H,H,H,H,H,麻醉作用 抑制造血机能,抑制造血不明显 麻醉作用增强,CH3,苯,(一)取代基不同毒性不同,10,H,H,H,H,H,H,NH2,麻醉作用 抑制造血机能,具有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作用,11,H,H,H,H,H,H,NO2,麻醉作用 抑制造血机能,硝基苯或卤代苯具有肝毒性,12,烷烃类,取代基愈多,毒性愈大,13,此类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毒性可因卤素增多而增强,如氯甲烷的肝毒性大小依次是CCl4 CHCl3 CH2Cl2 CH3Cl 原因是卤素取代后,可使分子极性增加,容易与酶系统结合而使其毒性增加,14,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有差异。,(二)异构体和立体构
4、型,、-六六六急性毒性强; -六六六慢性毒性大; 、-六六六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六六六抑制中枢神经系统。,15,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16,三邻甲苯磷酸酯(TOCP)可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但当邻位的甲基转到对位,则失去了其迟发性神经毒性。 化学物同素异构体存在手征性,即对映体构型的右旋(R)和左旋(S),对于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都有一定影响,影响毒性。如反应停的S(-)镜像物比R(+)镜像物有更强的胚胎毒性。,17,某些酶和受体有立体构型的特异性,从而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受到影响。,18,酶通常以高度立体和对映体选择性方式与其底物交互作用,对对映体区别对待
5、,不同的同分异构物代谢的比率可能不同。,19,甲烷和乙烷:惰性气体; 丙烷起:麻醉作用、脂溶性;,(三)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3,20,碳原子越多,毒性越大(甲醇和甲醛例外)。 但是,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一般为7-9个碳原子),毒性反而下降(戊烷己烷庚烷,但辛烷毒性迅速下降)。,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21,由于脂溶性随着碳原子数增多而增加,水溶性下降,不利于经水相转运,在体内易滞留于最先遇到的脂肪组织中,不易到达靶组织,对人体的麻醉作用的危险反而逐步减少。,22,-氟羧酸的比较毒性研究发现,碳原子数是偶数的毒性大
6、于奇数; 直链化合物毒性大于异构体:庚烷 异庚烷,正己烷 新己烷; 成环化合物毒性大于不成环化合物:环烷烃的麻醉作用 开链烃,23,分子饱和度,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其毒性亦增加。,乙烷 乙烯 乙炔,24,化学物的理化特性对于它进入机体的机会和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均有重要影响。,二、理化性质,25,砒霜(As2O3)和雄黄(As2S3),固态化学物(同系物中,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氟化氢 (HF)、氨; 二氧化氮 (NO2),气态化学物(水溶性影响其作用部位),(一)溶解度,26,是指化学物在脂(油)相和水相的溶解分配率,即化学物在脂相与水相达到平衡时的常数。影响化学物透过脂质膜结构的
7、能力,与其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和分布特征、代谢特征,及作用部位或靶位点有关。,脂/水分配系数,27,脂/水分配系数大:简单扩散,通过生物膜,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侵犯神经系统;,脂/水分配系数小:离子化基团,在生理pH通常是水溶性强,不容易通过膜吸收,易随尿排出体外。,28,亲水性小分子(200):能经膜孔(直径为0.4nm)以滤过方式越过膜; 离子化合物(小离子):钠离子为水合物,则不能通过膜孔。,(二)大小,29,分散度越大粒子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越大,分散度,影响化学物活性; 影响进入呼吸道的深度; 影响进入呼吸道的溶解度,30,大于10m颗粒在上呼吸道被阻;,5m以下的颗粒可达呼吸
8、道深部;,小于0.5m的颗粒易经呼吸道再排出;,小于0.1m的颗粒因弥散作用易沉积于肺泡壁。,31,影响溶解度:一般颗粒越大,越难溶解 影响化学物活性: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大,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越强,如一些金属烟(锌烟、铜烟)因其表面活性大,可与呼吸道上皮细胞或细菌等蛋白作用,产生异性蛋白,引起发烧,金属粉尘(锌尘和铜尘)无此作用,32,挥发性大的液态化学物易形成较大的蒸气压,易于经呼吸道吸入。,(三)挥发性,经皮吸收的液态化学物,挥发性大的较挥发性小、粘稠不易去除的危害性小。,挥发性的化学物加入饲料后可因挥发而减少接触剂量。,33,苯与苯乙烯的LC50值均为45mg/L,即其绝对毒性相同,苯
9、容易挥发,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苯的1/11,苯乙烯在空气中较难形成高浓度,实际上比苯的危害性低得多。,34,在密闭的、长期空气不流通的空间,有毒气体可能因比重不同而分层。 火灾的有毒烟雾比重较轻,应匍匐逃生。,(四)比重,35, 电离度:是指化学物呈现1/2为电离型、1/2 为非电离型时的pH值,即为该外源化学物的pKa值。弱酸性与弱碱性有机化合物只有在适宜的pH条件下,维持非离子型时才能经胃或小肠吸收。,(五) 电离度与荷电性,36, 化学物主要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如pKa值不同的化学物在pH不同的局部环境中电离程度不同,影响跨膜转运 荷电性影响空气化学物的沉降和在呼吸道的阻留率,37,
10、三、不纯物和化学物的稳定性,不纯物包括原料、杂质、副产品、溶剂、赋形剂、稳定剂和着色剂等。,不纯物可能影响受检化学物的毒性,影响对受检化学物毒性的正确评价。,毒物的不稳定可能影响毒性。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库马福司在储存中的分解物对牛的毒性增强。,38,商品中往往含有赋形剂或添加剂。杂质有可能影响、加强、甚至改变原化学物的毒性或毒性效应。如除草剂2,4,5-T中所含的二噁英(TCDD),后者毒性远大于前者。,39,第二部分 机体因素,40,动物的不同物种、品系和个体,对同一化学物的毒性反应有量和质的差异。如苯引起兔白细胞减少,引起犬白细胞升高;-萘胺引起人和犬膀胱癌,对大鼠、兔和豚鼠无致癌性。
11、个体之间的反应可存在较大差异。 化学毒物一般只造成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的损害。,个体差异的表现,41,引起个体差异的机体因素,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 个体遗传学的差异; 机体的其他因素。,42,不同物种、种属、品系的动物的解剖、生理、遗传学和代谢过程均有差异。,一、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一)解剖、生理的差异,肝脏分叶(犬7兔5R6M4); 发情期(RM全年,犬春秋); 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脉率(次/分钟),43,量的差异: 如小鼠每g肝脏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为141活性单位,大鼠为84,兔为22。苯胺在猪、狗体内转化为毒性较强的邻氨基苯酚,而在兔体内则生成毒性较低的对氨基苯酚。-萘胺在人体内经N-
12、羟化可诱发膀胱癌,豚鼠肝脏内不能将其N-羟化,不诱发肿瘤。乙二醇氧化代谢生成草酸和CO2的代谢速率在不同的动物中不同,猫大鼠兔,其毒性反应依此递减。,(二) 代谢的差异,44,质的差异: 如猫,缺乏催化苯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同工酶。猫对苯酚的毒性反应比其他能通过葡糖醛酸结合解毒的动物敏感。,代谢的差异,45,(三)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不同物种(species)、品系(strain)的动物由于其遗传因素决定了对外源化学物代谢转化方式和转化速率存在差异,46,动物种属: 人对毒物的作用一般比动物敏感,大多数毒物对动物的致死量要比人高1-10倍;少数情况动物敏感性比人高。 除量方面的差异,尚存在质方面
13、的差异:如苯可引起兔白细胞减少,对狗则可使白细胞升高。 为外推毒理学资料,首先应考虑所选的动物物种对待测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其在机体内的代谢与人类是一致的。,47, 动物品系: 复杂的环境影响与适应导致遗传变异,出现不同品系。 不同品系动物都存在着各异的遗传特征,在免疫应答、生化酶系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别。 人类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家族其遗传特征都存在差别,所以形成高危人群。,48, 2-乙酰氨基芴在大鼠、小鼠和狗体内可进行N羟化,与硫酸结合形成硫酸酯呈现强致癌作用,在豚鼠体内不发生N羟化,故不致癌。, stock小鼠腹腔注射丙烯腈的LD50为15mg/kg,NR小鼠为40mg/kg。,49
14、,是指化学物在接触条件完全相同情况下,对某种(些)生命物质的毒性较大,而对另一种(些)生命物质的毒性较小的现象,选择毒性,生命物质是指不同生物、不同健康状态或不同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等,大多数工业毒物、农药及医药产品都具有选择毒性如麻醉药、化学治疗药,50,给毒理学中用某一种属(实验动物)来预测化学物对另一种属(人类)毒性效应时,造成一定困难或障碍,选择毒性的意义,人们又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选择毒性,研究开发杀灭非期望型生命物质而对期望型生命物质无损害作用的新产品,如农药、 抗生素,51,同种基因可以控制多种蛋白质合成,使生物表现出多种性状。,二、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基因多态性,52,相酶 1
15、谷胱苷肽转移酶(GST) 2其它相酶 硫转移酶(ST)、甲基转移酶(MT)、 乙酰基转移酶(NAT),代谢酶的多态性,相酶 1氧化代谢酶 (细胞色素P-450) 2酯酶 3. 环氧水化酶(epoxide hydrolase,EH),53,机体所有大分子在其损伤后都会出现相应的修复系统,其作用为将受损伤部位除去,再将空出部分按原样合成一个新的部分予以填补,使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这些过程是由于不同功能的酶参与的。各种修复酶亦可能出现多态性,使修复功能出现明显个体差异。,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54,蛋白质对于各种外源化学物包括毒物的辨认、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会影响到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活
16、性。高等生物体内还有一类重要蛋白质就是受体蛋白,它是毒作用的靶分子,不同毒物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上。受体本身可产生变异,它在细胞表面上分布的数量在不同个体、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均可有差异。,受体与毒作用敏感性,55,机体的健康状况、免疫状态、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毒作用的敏感性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机体其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易感性的影响,56,遗传缺陷或遗传病的毒作用敏感性高,如着色性干皮病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较高,(一)健康状况,疾病的损害和某种化学物作用相同时,接触化学物往往会加剧或加速毒作用的出现。,免疫状态过低或过高都可产生不良后果。,不利的环境条件或在动物中引起应激的刺激可
17、影响药物代谢和分布,如感冒应激可增加芳香族的羟基化作用。,57, 新生动物对毒性的反应比青年或成年动 物敏感,敏感性平均高3倍 原因可能是不同年龄动物的酶活力、解 毒能力、代谢速度、皮肤和粘膜的通透 性以及肾脏清除率等方面的差别造成的 新生动物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对某些神经毒物较敏感,(二)年龄,58,新生儿和老人胃酸分泌较少,因此可改变某些化学物的吸收; 肠的运动性也可受年龄影响而改变化学物的吸收位置; 婴儿肠管菌丛缺乏可影响化学物吸收前的转化;,1生物转运的差异,59,婴儿血浆pH降低也将会影响某些化学物与蛋白质结合、分布和排泄 新生儿血-脑脊液屏障不健全,通透性高,易产生神经毒性。,婴儿
18、和老人血浆蛋白质和血浆清蛋白水平都较低,可能减少与化学物的结合,增加游离化学物的浓度。,婴儿和老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分泌都较低,减弱化学物清除,延长接触时间,导致蓄积毒性增加。,60,婴儿的药物代谢酶不完善,同工酶的构成比与成年动物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异。,2. 药物代谢酶系统,新生小鼠中,需代谢失活的环己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为成年小鼠的70倍,使成年小鼠睡眠时间小于1h的剂量对乳鼠有致命的毒性;四氯化碳在新生大鼠中无肝毒。,61,氯霉素9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新生儿期葡萄糖醛酸结合的缺乏导致未变化的氯霉素持续高血浆水平,可导致人类婴儿严重的发绀和死亡; 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不足可提高自由胆红
19、素的水平,加上血-脑脊液屏障不健全,可引起新生儿黄疽并导致脑损害。,62,老年动物对某些化学物的药物代谢能力较年轻成年动物低。,普萘洛尔和利多卡因的清除在老年人可能减少。可能导致毒性并与成年动物有差异。,63,年龄,毒作用,代谢后毒性减弱,代谢后毒性增强,酶活性,幼年,成年,老年,64,CS2通过抑制多巴胺-羟化酶,使多巴胺转化成肾上腺素的能力下降而作用于神经系统锥体外系。老年人神经递质的合成能力下降,肾上腺受体亦趋于减少,对神经毒物CS2的敏感性明显增加。,3神经系统,65,环己烯巴比妥的生物半衰期在雌大鼠中比在雄大鼠中长得多,诱导的睡眠时间也比雄大鼠长,(三)性别,1一般雄性代谢化学物比雌
20、性更快速,66,2, 4-二硝基甲苯对雄性大鼠的致肝癌性更强,是由于在雄性中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更多由胆汁排泄,随后在肠管被解离、还原后再吸收,此还原产物有致肝癌性。,2排泄的性别差异,67,氯仿对小鼠的肾毒性,性别差异在青春期时出现,雄性比雌性更敏感,阉割雄性动物能消除性别差异,随后给予雄激素可恢复性别差异。在体外,来自雄性肾脏的微粒体比来自雌性小鼠的对氯仿的代谢快10倍。,3性别差异受激素和遗传因素影响,68,动物的营养状态公认对药物代谢、分布和毒性有重要的影响。,(四)营养条件,69,营养成分失调既影响健康,也影响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代谢和毒性效应,动物的营养状态公认对药物代谢、分布和毒
21、性有重要的影响。,70,缺乏必需脂肪酸、磷脂、蛋白质及一些维生素(VA、VE、VC、VB2)和必需微量元素(如Zn、Fe、Mg、Se、Ca等),均可改变机体对外源化合物的代谢转化。如低蛋白饲料喂养大鼠,将使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延长,CCl4致肝的毒性作用减低。,71,动物喂以含蛋白量为5%的饲料与含20%蛋白饲料的动物相比较,微粒体蛋白质的水平较低,血浆清蛋白水平减少,非结合化学物的血浆水平增加,酶活性显著丧失:四氯化碳的肝毒性下降,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减少。但巴比妥酸盐睡眠时间延长,扑热息痛的肝毒性增加。,1蛋白质缺乏,72,可减少微粒体酶的水平和活性,使乙基吗啡,环己巴比妥和苯胺代谢减少。脂
22、类是细胞色素P-450所必需的。,2脂肪酸缺乏,73,易减少化合物的代谢。饥饿或饮食改变可能减少必要的辅助因子,如相结合反应必需的硫酸盐的耗损。动物整夜禁食可能因正常水平的谷胱甘肽50%被消耗,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和溴苯解毒,增加其肝毒性。,3矿物和维生素缺乏,74,限量饮食是指给予动物应有饲料量的60%,但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对于肿瘤的自然发生和化学诱癌有抑制作用。 限量饮食可增加大鼠肝、肾的GST活性,减少致癌物加合物的形成。,75,第三部分 环境因素,76,环境温度的改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生理、生化系统和内环境稳定系统的改变,如改变通气、循环、体液、中间代谢等并影响化
23、学物的吸收、代谢、毒性。,一、气象条件,(一)温度,77,高温引起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和呼吸加快,胃液分泌减少,出汗增多,尿量减少。使经皮和经呼吸道吸收的化学物吸收增加;经胃肠道吸收减少,随汗液排出增加,经尿液排出减少。,78,58种化合物在不同环境温度(8、26和36)下对于大鼠LD50的影响,55种化合物在36高温环境下毒性最大,26环境下毒性最小; 引起代谢增高的毒物如五氯酚,2,4-二硝基酚在8毒性最低; 引起体温下降的毒物如氯丙嗪在8时毒性最高。,79,高气湿可造成冬季易散热,夏季不易散热,增加机体体温调节的负荷。高气湿伴高温可因汗液蒸发减少,使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增加,进一
24、步增加经皮吸收的化学物的吸收速度,并因化学物易粘附于皮肤表面而延长接触时间。,(二)气湿,80,一般变化不大。气压增加往往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气压降低可以因降低氧分压而增加CO的毒性。,(三)气压,81,生物体的许多功能活动常有周期性的波动。如24h的(昼夜节律)或更长周期(季节节律)的波动。,二、季节或昼夜节律,82,化学物的毒性因给药时间或季节不同而异,83,昼夜节律受体内某种调节因素所控制; 受外环境因素如进食、睡眠、光照、温度等调节;,原因,与肝谷胱甘肽浓度的节律有关,而谷胱甘肽浓度的昼夜节律又与喂饲活动有关; 季节差异与动物冬眠反应或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有关。,84,如给予大鼠相等剂
25、量的巴比妥钠,在春季大鼠需经过5611min诱导入睡,睡眠持续47036min;在秋季诱导入睡时间延长至12019min,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至19019min。 昼夜节律受体内某种因素如激素所控制,或受进食、睡眠、光照、温度等外环境因素所调节。 季节差异,与动物冬眠反应或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有关。,85,动物笼养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料和其他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的毒性。 大鼠为群居性动物,单独笼养会使大鼠烦躁易怒,凶猛具有攻击性。异丙基肾上腺素对单独笼养3周以上的大鼠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群养的大鼠。,三、动物笼养形式,86,养于“密闭”笼(四壁和底为薄铁板)内的群鼠对吗啡等物质的急性毒性较养于
26、“开放”笼(铁丝笼)中的大鼠为低。,87,(一)暴露途径 毒物可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由于途径不同,毒物在体内经历的过程各异,因而对毒物作用亦产生明显影响 。,四、化学物的暴露条件和赋形剂,各种暴露途径吸收速度 静脉注射呼吸道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88,如氨基氰经口毒性比经皮低,是因为其在胃内可被胃酸作用迅速转化,经胃肠道吸收先到肝脏被较快降解; 硝酸盐经口染毒,可在胃肠道中还原为亚硝酸盐,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如静脉注射则无此毒效应。,89,(二)暴露持续时间,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染毒。 许多外源化学物,急性大剂量染毒与较长时间低剂量染毒的毒性表现不同。一般前者可引起速发毒性也能引起迟
27、发毒性。重复染毒在每次给药之後除了低水平的或慢性的效应之外也可能引起一些急性效应。,90,受试化合物常用溶剂溶解或稀释,有时还要用助溶剂。选择溶剂与助溶剂必须慎重,因有的溶剂或助溶剂可改变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选用的溶剂或助溶剂应是无毒的,与受试化合物不起反应,受试化合物在溶液中应稳定。,(三)溶剂和助溶剂,91,在做致畸试验时,发现溶剂DMSO本身具有致畸作用。某些溶剂还可以与受试毒物发生反应,改变受试毒物的化学结构,从而影响毒性,如丙二醇作溶剂时能与敌敌畏和二溴磷反应。,92,经口给予的测试毒物容积一般不超过体重的2-3%。鼠类静脉剂量0.5ml,较大动物为2ml,过大的容积可对毒
28、性有影响。 水溶性毒物容积过大体内水分过量 植物油作溶剂时容积过大腹泻,减少毒物吸收。,(四)给药容积,93,浓溶液较稀溶液吸收快,毒作用强。同一剂量,高浓度死亡多。,(五)给药浓度,94,在毒理试验中,尤其是经皮肤接触与经呼吸道接触外来化合物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化合物的交叉接触吸收问题。,(六)交叉暴露,95,(七)暴露频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一次全部给予动物时,可引起严重中毒,若分几次给予可能只引起轻微的毒作用,甚至不引起毒作用。,96,第四部分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97,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同时或先后进入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非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98,若每一化学
29、物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机制,作用于相同的靶,仅仅效力不同。它们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等于各个化学物单独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一)非交互作用,1相加作用 (addition joint action),99,100,101,102,各化学物不相互影响彼此的毒性效应,作用的模式和作用的部位可能不同,各化学物表现出各自的毒性效应。效应相加是由混合物中每个化合物的反应的总和决定的相加效应。,2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103,靶器官,104,105,106,反应相加和剂量相加的差别,反应相加,当各化学物剂量低于无作用水平,即各化学物造成的反应为零时,总联合作用为零; 剂量
30、相加,各化学物低于无有害作用水平可发生联合毒作用,低剂量的混合暴露,剂量相加可能导致严重的毒性。,107,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造成比预期的相加作用更强的(协同,增强)或更弱的(拮抗作用)联合效应,在毒理学中称之为化学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二)交互作用,108,交互作用可以是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或对吸收和排泄过程的相互影响,最重要的是酶诱导和(或)抑制作用,化学物通过影响生物转化酶的量影响其他化学物的毒性。如果两种化学物竞争同一个受体,可发生毒效学的交互作用。,109,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毒性增强,称为协同作用。,1协同作
31、用 (synergistic effect),110,毒物A,效应B,毒物B,效应A,效应C,111, 多个化学物之间发生协同作用的机理复杂而多样 可能与化学物之间影响吸收速率,促使吸收加快、排出延缓、干扰体内降解过程和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的改变等有关 如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其机理是由于苯硫磷抑制肝脏降解马拉硫磷的酯酶之故,112,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2. 加强作用 (potentiation joint action),113,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性效应低于各个化学物单独毒性效应的总和,
32、即为拮抗作用。 其机制可以是功能拮抗、化学拮抗或灭活、处置拮抗、受体拮抗。,3. 拮抗作用 (antagonistic join taction),114,毒物A,效应B,毒物B,效应A,效应C,115,功能拮抗: 是指两种化学物作用于机体同一生理功能,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结果使该生理功能仍可维持平衡 如一些中毒治疗药物,阿托品对抗有机磷化合物引起的毒覃碱症状,116,化学拮抗: 两种化学物之间发生反应使两者的毒性下降。 如二巯基丙醇络合铅、砷和汞等毒物,117,受体拮抗: 当两种化学物与体内同一受体结合时,如果给予两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低于分别给予时,即受体拮抗 如肟类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
33、竞争与胆碱酯酶结合,致使有机磷化合物毒性效应减弱,118,转运拮抗: 一种化学物干扰或改变另一化学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使其到达靶器官(部位)的浓度降低或排泄增加, 使毒性作用减弱 如1,2,4,三溴苯和1,2,4.三氯苯等一些卤代苯类化合物能明显地引起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的代谢诱导,使其毒性减弱,119,影响外源化合物毒作用因素,环境因素,联合作用,物理因素,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加强作用 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温度、湿度气压、噪声,120,第二节 毒作用机制,121,是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改变而表现出毒性的物
34、质。,终毒物,如外源化学物具有直接毒性作用,终毒物即为机体所暴露的原化学物。,122,终毒物是毒物本身(母化合物)或是毒物的代谢产物。毒物经代谢或生物转化后表现出毒性或毒性增强的过程称为增毒或代谢活化。(toxication or metabolic activation),增 毒,123,使生物学微环境和化学结构发生了不利 于机体的变化; 通过生物转化而获得更有效地与特定 受体或酶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和反应性。,增毒作用机理,124,1、乙二醇形成的草酸可引起酸中毒和低血钙,并可因草酸钙沉淀而导致肾小管堵塞。 2、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转化为一种高活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氧磷;杀鼠药氟乙酸盐在柠檬酸
35、循环中转变为一种抑制顺乌头酸酶的假底物氟柠檬酸。,举 例,125,最多见的情况是增毒使外源化学物转变为,亲电物(electrophiles); 自由基(free radicals); 亲核物(nucleophiles); 氧化还原性反应物(redox-active reductants),进而与靶分子结合或引起生物学微环境改变,导致毒效应的出现。,126,原外源化合物作为终毒物 铅离子 河豚毒素 TCDD 异氰酸甲酯 HCN CO 外源化合物的代谢物作为终毒物 苦杏仁苷 HCN 砷酸盐 亚砷酸盐 氟乙酰胺 氟柠檬酸 1,2亚乙基二醇 草酸,乙二酸 己烷 2,5己二酮 乙酰氨基酚 N乙酰p苯醌亚
36、胺 CCl4 CCl3OO 苯并(a)芘(BP) BP7,8二醇9,10环氧化物 苯并(a)芘(BP) BP自由基阳离子,表1 终毒物的来源及其类型,127,过氧化氢 敌草快,阿霉素,呋喃妥英 羟基自由基(HO) Cr(),Fe(),Mn(),Ni() 过氧亚硝基(ONOO) 百草枯O2NO 内源化合物作为终毒物 磺胺类药物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胆红素 CCl3OO 不饱和脂肪酸 脂质过氧自由基 CCl3OO 不饱和脂肪酸 脂质烷氧自由基 CCl3OO 不饱和脂肪酸 4羟基壬醛,HO 蛋白质 蛋白羰基,表1 终毒物的来源及其类型,活性氧或活性氮作为终毒物,128,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带部分或全
37、部正电荷)的分子,它能通过与亲核物中的富电子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一、亲电物的形成,亲 电 物:,129,亲电物的形成机理,插入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从其附着的原子中抽取一个电子,使其具有亲电性,共轭双键形成,通过氧的去电子作用而被极化,使得双键碳之一发生电子缺失 键异裂形成阳离子亲电物,130,二、自由基形成,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自由基(free radicals),131,具有顺磁性; 性质活泼、反应性极高; 半减期极短; 作用半径短。,自由基的特点,132,自由基在肿瘤、辐射损伤、老化和某些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38、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自由基在体内虽然不断产生,但也不断为机体的防御体系所清除。,133,当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或外源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诱导产生大量自由基超过了机体的清除能力,或内源性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成机体的损害。,134,富含电子的原子、分子或基团,不具备获取电子倾向,却有提供电子的能力。亲核物的形成是毒物活化作用较少见的一种机制。,三、亲核物的形成,135,丙烯腈环氧化后和谷胱甘肽结合形成氰化物; 硝普钠(sodium mitroprusside)经巯基诱导降解后形成氰化物; CO是二卤甲烷经过氧化脱卤的有毒代谢产物; 硒化氢是
39、由亚硒酸盐与谷胱甘肽或其他巯基反应形成的。,136,硝酸盐通过肠道细菌还原、亚硝酸酯或硝酸酯与谷胱甘肽反应而形成亚硝酸盐; 氨苯砜(dapsone)羟胺和5-羟伯氨喹啉通过协同氧化作用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 还原剂如维生素C以及还原酶如NADPH依赖的黄素酶使Cr6+还原为Cr5+。,四、氧化还原性反应物,137,氧化还原循环形成的外源性自由基以及O2-和NO能还原结合于铁蛋白的Fe3+,随后以Fe2+形式将其释放,由此形成的Cr5+和Fe2+催化HO形成。,138,产生毒作用可能的途径,139,毒物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多种相互作用,最终引起毒作用的过程。 最直接的途径,即化学毒物在机体重
40、要部位出现,不与靶分子作用。如过量的糖进入肾小管。,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140,较为复杂途径,毒物进入机体后,抵达靶部位,与靶分子相互作用,导致毒作用。如河豚毒素进入机体,抵达运动神经元,与Na+通道相互作用,使Na+通道阻塞,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功能。,141,最为复杂的途径,需要许多步骤。首先,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终毒物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功能和/或结构的紊乱,启动分子水平、细胞或组织水平的修复机制,当毒物所致紊乱超过修复能力,使修复功能失调或丧失,毒作用发生。,142,几种典型的毒作用机制,(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1、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2、非胆碱能效应 3、迟发性神经病,14
41、3,几种典型的毒作用机制,(二)化学致癌机制 1、遗传机制学说 1)DNA加合物形成 2)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 3)DNA修复,144,DNA加合物,它是活性化学物与细胞大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稳定复合物。通常很难用一般的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其解离。 加合物在DNA链上的位置、性质、数量等最终决定是否致癌。故DNA加合物常作为人类接触环境致癌物的标志。,145,原癌基因,癌基因:一类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及癌变的基因,是化学致癌物作用的主要靶分子,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癌基因激活或过量表达导致肿瘤发生。,146,原癌基因,癌基因通常以原癌基因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正常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内。 原癌基因是指机体内正常细胞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 原癌基因在细胞中行使正常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保健箱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资产管理委托协议三篇
- 开展课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计划
- 青春期心理辅导的班级实践计划
- 湖北省随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河南省新乡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地理-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11月期中考试卷和答案
- 绿地公园设施钢结构与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
- 层山小学教研室灯光优化方案
- 学前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检验科生殖出科小结
- 嵌入式职业规划
-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6900字(论文)】
- 教师的社会需求分析报告
- 《合同转让和分包》课件
- 中国美术简史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石墨简单介绍》课件
- DB11T 2189-2023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城镇内涝
- 腰大肌脓肿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