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同步测试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同步测试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同步测试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同步测试语文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综合创新单元卷一、积累和运用(7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4分)不亦说乎( ) 默而识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可汗大点兵( ) ( )尊君在不( ) 辄难之( ) 称前时之闻( ) 环谒于邑人( ) ( )日扳仲永( ) 携拯如初( ) 城阙( )泯然( ) 华歆( ) ( ) 论语( ) 鬓毛衰( ) 宦游( )机杼( ) 罔( )殆( )军帖( ) 辔头( ) 金柝( )云鬓( ) 歧路( )烂柯 ( )2文学常识识记。(27分)(1)论语是 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言行的记录。文中“子曰”的“子”指的是。 (2)孔子,名,字,末期家、政治家、思想家。(3)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

2、 集,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4)伤仲永一文选自 ,作者 ,是 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5)木兰诗又名 、 ,是 时期的一首北方 。(6)木兰诗选自 。乐府原是我国古代朝庭中管理 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 ,后来把 也叫做乐府。(7)将下列诗名与相应的作者名用线连接起来。夜雨寄北 王勃回乡偶书 贺知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 (体), 回乡偶书是 (体)。3理解识记与运用:(20分)(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二千多年过去了,其教育思想有许多仍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天我们学习的六则语录,分别从学习态度和学

3、习方法两个方面能给我们以激励和指导作用。你能分别将这两方面内容的名句找出来吗?有关学习态度的名句有:有关学习方法的名句有:(2)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此,孔子是怎样进行论述的?孔子的论述是: (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的话:(4)对于别人的求教,我们也应如孔子所说的“ ”。 (5)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 。”(6)玲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7)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

4、句是 , 。(8)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9)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写得乐观开朗。其中劝慰友人,最能表现诗人宽阔胸襟的两句是“ , ”4请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的内容,为“花木兰替父从军”写一个下联。(3分)上联:花木兰替父从军 下联: 5把下面的六个成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其中的三个成语写一段完整的话。(6分)温知新 不下问 学而不 不倦 择而从 而好学二、文段阅读训练(30分)(一)比较阅读(8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5、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陈元方和方仲永有很多相似之处,试归纳一下,看看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2两文中分别有对陈太丘之友和

6、仲永之父的指责之意,试作简要概括。(2分)指责陈太丘之友: 指责仲永之父: 3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才能,陈元方和方仲永有哪些差异?(2分)4你如何评价仲永之父? (2分)(二) 回顾木兰诗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惟闻女叹息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 (4)出门看火伴 2翻译下列句子。(3分)(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本文在叙事时,详略安排有何特点? (2分)4读了木兰诗,你觉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分)(三) 阅读乘船,完成题目。(11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7、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歆辄难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他为何对此感到为难呢?(4分)(2)华歆为什么不愿意抛弃所携之人呢?(3分)(3)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2分)(4)要是你遇到了这种事,你将会怎么做?(2分)参考答案一、积累和运用1(略) 2(1) 儒 孔子 孔子 (2) 丘 仲尼 春秋 教育 (3) 笔记小说 刘义庆 南朝 (4)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宋 (5) 木兰辞 木兰歌 南北朝 民歌 (6) 乐府诗集 音乐 诗歌 乐府

8、采集的诗歌 (7) (略) (8)律诗 绝句 3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孔文子拜师学艺陈元方严词责友王景兴乘船避难华子鱼临危救人 5故 耻 厌 诲人 善 敏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1都是少年机敏 文采显露 2陈太丘之友: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仲永之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3元方机敏而有主见 仲永聪慧而任人摆布 4目光短浅,为虚名微利而“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断送了一个天才(二) 1(1) 只 听见 (2)愿意、希望 买 (3) 军机 军事 (4)同(伙) 2(1) 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2) 北方来的寒气传来报更之声,清冷的月光照在铠甲上。 (3) 将士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3略写了沙场征战,详写了归来后的欢聚 4a、语言富于韵律,琅琅上口 b、全文综合运用各种修辞,特别是排比、对偶增强了气势(三)1是否携此人同行。 自身尚外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