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下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解析,(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生物学,一是对比原教材,新版教材有 哪些改动,改动原因。 二是怎样教?针对新教材 提出教学建议。,本章课标要求:,重要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2植物的生存需要无机盐。 具体内容标准: 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3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4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科学 技术 社会 无土栽培 第三节
2、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本章安排了三个“探究”、 三个“课外实践”、 三个“试一试”、 一个“观察与思考”、 一个“演示实验”。 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三个“试一试”,将一个“调查”变成了一个“演示实验”。 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通过相应的活动体验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重要概念。,新课标在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应当将学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材应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变化: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章引言改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呈现式。 。 种子萌发自身条件和
3、测定发芽率实验顺序安排。 增加了科学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抽样调查”。 去掉“课外读”,增加“小资料”和“试一试”栏目。 课后练习改变 课后实践由发豆芽变成种植观察植物的一生,章引言文字内容更加科学,原教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新教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那么,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具体是怎样完成的呢?,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 1号瓶和3号瓶是否是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增加
4、科学方法,凸显重要的科学方法,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先测发芽率,后总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对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活力 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还要度过休眠期。” 增加小资料“种子的休眠” 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相对次要的内容以 “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出现),课后练习的改变,巩固所学的核心概念; 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发豆芽改成种植管理观察一种被子植物,二、教学建议,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动手体验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
5、理解,完成重要概念的教学。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有多个变量的对照实验的设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 将两个探究实验连在一起,在课内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计划、分工等,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等工作。再在下一课时交流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集中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教学建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多个变量的对照实验的设计 ,注意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课前试种,积累经验,为作假设做知识准备 课中制定计划,确定小组分工 课后实施计划,动手体验 为了使课后探究更有效果,可采用“技能大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
6、与,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可采用生生评价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下一课时交流实验现象、结果、结论,测定种子发芽率,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取样 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对比刚买的种子和陈旧的种子发芽情况 ,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 课内设计,课后体验、观察、记录、分析,下一课时交流总结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过程,自制简易教具观察萌发过程 例如自制“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取一个无色透明大可乐瓶,把上半部分剪去不用,下半部分装上沙子,定期浇水。贴壁每天放入一粒大豆种子,这样一星期后就可以完整地观察到大豆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 观察时书面记录萌发过程 如最先长出哪一部分?接着哪一部分发生变化?等等
7、。,课后实践教学建议,教师应将一种植物的栽培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外作业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栽培和管理的措施,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 作为一个过程性评价的体现。待本学期结束时,教师将记录本收上来,认真阅读,并根据学生完成此项作业的态度和结果给出不同等级的评价,作为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考核的参考。 过程性评价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1.教室空间比较大的,成立“生物角”,随时观察记录 2.还可以定时举办栽培活动展示 3.也可以采用图片或ppt形式展示栽培管理过程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变化: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将“根尖的结构”从第二单
8、元移此。 改进完善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和“木本植物的茎是怎样加粗的”这两个并列的标题合二为一 去掉“调查”活动,增加了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大豆缺素症图片换成玉米缺素症图片 课后练习增加题型,将根尖结构从一上移到本节,并具体提出根尖的范围。 提高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将“根尖的结构”从第二单元移此。,探究“根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制定计划的步骤更加具体 实验材料和用具有所改变,1. 将玉米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生根。待幼根长到34厘米时,挑选生有根毛且幼根挺直的幼苗。 2. 第一天,在根的一侧用中性笔轻轻地自幼根尖端向
9、上等距离画4条线,注意记住距离的大小,从下向上分别以A、B、C、D表示。将幼苗平放在垫有几层湿纱布的培养皿中,让幼根画线的一侧朝上,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3. 第二天,测量相邻的两条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下来,与第一天画线的距离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变化。 4. 第三天,重复第二天的工作,并与第二天测得的距离进行比较,看又有什么变化。,实验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目的: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苗根上的白 色“绒毛”,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
10、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 分析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由哪部分的细胞起主要作用?,四个标题变成三个,“枝条是芽发育成的”和“木本植物的茎是怎样加粗的”这两个并列的标题合二为一,茎也是枝条的一部分, 茎的加粗实际上也是属于枝条的 生长范围内的,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原教材: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新教材:,大豆缺素症图片换成玉米缺素症图片,科学技术社会,图片改成现代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 反应时代的发展,开阔学生视野。,植株的生长教学建议,课程标准要求是:“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说明绿色植物
11、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通过一个探究实验和一个演示实验来完成课程目标。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重在培养学生测量数据的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观念上从定量实验转向定性实验 学生区分并等距离画出根尖的四部分结构有一定的难度。 不能绝对将根尖四个区等分,是一个相对的区分画线。 材料可以选择大豆、花生、玉米等植物的幼根,因为这些植物容易生根、且根比较粗大、幼根生长迅速、容易看到根毛。 用中性笔画线,画线那面朝上。,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几个小时后,第三天,教师要提前进行预实验,选种以后,教师一定要提前试种,种子
12、不一样,出苗情况就不一样。,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实物观察一段带芽的柳枝或冬青枝条,推导芽的三个结构分别发育成茎、叶、芽(即一个新的枝条),来理解枝条的发育。 枝条的生长还包括茎的加粗,通过“试一试”这个小活动来体验感知茎的结构,再结合教科书上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来理解木本植物茎加粗的原因。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演示茎的长长和加粗。,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小结,最后以问题的形式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梳理、归纳。突出“分生组织”这个重点。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论是幼根的生长还是
13、枝条的发育,其中有一种组织非常活跃。它是谁?都在哪里出现了它的身影?农民们为了促进植株生长,运用了哪些方法?”,变化:第二章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本节开头引言部分增加图片“杏开花结果的过程” “花的结构”中,完善了观察与思考的步骤。 “传粉和受精”,增加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概念。增加小资料”花的类型“和”双受精现象” 练习题增加题型,帮助形成概念的建构和应用 课外实践增加向日葵授粉图片。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增加针对性图片和补充近年来我国在园艺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开头引言部分增加图片“杏开花结果的过程”,通过三幅图片的显示,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开花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果实
14、是由花发育成的”。,“花的结构”中,完善了观察与思考的步骤。,“传粉和受精”,增加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概念。增加小资料”花的类型“和”双受精现象”。,练习题增加题型,帮助形成概念的建构和应用,课外实践增加向日葵授粉图片。,科学技术社会,教学建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对于这项要求来说,“花的结构”是最基础的知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过程是知识的主线,其中包含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即雌蕊能产生卵细胞,雄蕊能产生的精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最终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是个掩藏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引领提升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建议,情境导入,播放
15、从开花到结果整个过程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引导学生针对“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花怎样变成果实?”, 根据学生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驱动性问题:花怎样发育成果实?为什么同一玉米穗上有的花能结出玉米粒,有的缺粒呢?来有效驱动整节课。,“花的结构”部分,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先观察、解剖了解花的结构,然后讨论花的哪一部分结构将来有可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可适当辅以探究报告(学案),帮助学生学习重要概念。 花可以选择桃花、百合花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培育萝卜花、白菜花等。,传粉和受精的
16、过程比较抽象,建议教师将这个过程形象化,制作活动的教具、投影片、计算机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了些感性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花和果实的实物或图片的基础上,先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分析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过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的引领提升,学完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三块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完成课后练习2的框架图,再辅以教师的总结提升,让学生对植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打下基础。,最后,可以让学生解释解释玉米有缺粒现象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引出人工辅助传粉的知识。教师可在课堂上讲解人工辅助授粉的原理、方法和意义,课下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更加符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更加提高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更加适用于教学实际的需要, 更加适合“五四”学制下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更加体现山东省的地域特点。,新教材的特点,谢 谢!,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9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初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沈阳工程学院《英语阅读(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三第四次模拟综合试卷含解析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电路基础实验(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食品安全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政策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声乐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品牌卖场6S管理
- 幼儿园语言课程
- 钢拱桥专项吊装方案终稿
- 24式太极拳教案(1~4课)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PPT-37张)课件
- 客房控制系统——RCU系统培训PPT通用通用课件
- 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挖掘机构设计
- 川崎病诊治指南最新ppt课件
- (会议纪要(2011)第29期)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议纪要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 SBS改性沥青供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