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一、教学与学习要点,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情感、主题。 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苏轼散文的风格特点。,二、苏轼的思想和创作道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当时都极负文名,历史上合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众体兼备的文学家,在诗歌、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苏轼手迹,儒、道、禅的融合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二、苏轼的散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

2、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石钟山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同(10181079) 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墨竹,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洋州有篔簹谷,多竹林,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苏轼画竹,曾受其影响,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世有“湖州竹派”之称。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存世墨竹图等,相传为其作品。所著诗文,有丹渊集。,文同像,

4、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与可画竹,初

5、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

6、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此文首叙与可画竹之法的妙谛,深思飙举;次述与可生前喜笑之言,音容宛在;末写睹画怀人之悲,痛切肺腑。忽喜忽悲,波澜层出,极灵动活泼之致。,八、东坡书院,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延伸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咏杨花

7、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此首咏杨花,遣貌取神,压倒古今。起处,“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移咏他花,人皆惜花,谁复惜杨花者?全篇皆从一“惜”字生发。“抛家”三句,承“坠”字,写杨花之态,惜其飘落无归也。“萦损”三句,摹写杨花之神,惜其忽飞坠也。“梦随风”三句,摄出杨花之魂,惜其忽往忽返也。以上写杨花飞舞之正面已毕。下片,更申言杨花之归宿,“惜”意愈深

8、。“不恨”两句,从“飞尽”说起,惜春事已了也。“晓来”三句,惜杨花之经雨也“春色”三句,惜杨花之沾泥落水一也。“细看来”两句,更点出杨花是泪来,将全篇提醒。郑叔问所谓“画龙点睛”者是也。又自“晓来”以下,一气连贯,文笔空灵。先迁甫称为“化工神品”者,亦非虚誉。(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江城子,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时在黄州,此词乃写途中遇雨之事。中途遇雨,事极寻常,东坡却能于此寻常事故中写出其

9、平生学养。上半阙可见作者修养有素,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摇动之精神。下半阙则显示其对于人生经验之深刻体会,而表现出忧乐两忘之胸怀。盖有学养之人,随时随地,皆能表现其精神。东坡一生在政治上之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养,临事能坚定,然后可得此效果也。(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10、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起言死别之久。“千里”两句,言相隔之远。“纵使”二句,设想相逢不识之状。下片,忽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景象。“相顾”两句,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料得”两句,结出“肠断”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也。(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洁其故,答曰:“奴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幡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宛委山堂说郛卷八十四林下词谈),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阙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俞陛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