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救助,服务于社会救助,致力于通过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提升社会救助的质量。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掌握)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属于基础性的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一、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一)社会救助的概念(1)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2)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3)它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
2、的生存问题。(二)社会救助的内容1.最低生活保障2.特困人员供养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各地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展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属于特困人员供养范畴。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二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三是提供疾病治疗;四是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庭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3.受灾人员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是指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3、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受灾人员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政府还应当及时核实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此类救助具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点。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救助,也属于受灾人员救助范畴。4.医疗救助5.教育救助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
4、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国家通过教育救助的方式保障贫困家庭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教育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一些地区或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的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的免费午餐等,也属于教育救助范畴。6.住房救助7.就业救助就业救助是指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岗位安置等办法,帮助其实现就业。如果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政府应当采取
5、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8.临时救助二、 社会救助的工作方针(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点内容比较简单,考生了解即可。(一) 救急难(1)在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处于危机时刻,社会救助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2)在社会救助中要坚持社会工作伦理,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作为服务的第一要义。(二)托底线(1)救助对象的受助资格在贫困事实或急难情形经过法定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2)社会救助依照救助对象的申请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实施,具有无偿性。(3)社会救助是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托底
6、的作用。(三) 可持续(1)对于陷入困境中的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2)对于政府来说,在充满风险和变动的现代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与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才能使社会救助行为持续进行,并且需要更加科学和人性化。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掌握)考查年份:2015年。2015年考查了案例分析题中的1小题。主要考查方向: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5项主要需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求在以下5 个层面上均有体现:(一) 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救助对象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社会救助的对象大多数是老弱病残鳏寡孤以
7、及收入较低的社会困难群体。(二)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主要包括救助对象的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三)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救助对象爱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四) 尊重需求社会成员既有来自内部的自我尊重需求,也要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认可的需求。(五)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要进一步的发挥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的高层次需求。四、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一)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
8、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2)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层面的内在提升以及救助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二)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4.工作方法的融合性5.工作依据的政策性五、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社会工作者在参与救助过程中实现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的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一) 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帮助服务对象正确分析自身的状况,对照政策作出是否符合申请要求的判断,在政策范围内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9、。(二) 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帮助贫困家庭和个人发掘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自身努力彻底摆脱贫困。(三) 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为服务对象创造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增进他们与其他居民的交流,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四)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在实施救助服务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服务对象的这些心理特征,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及时介入和进行干预。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依据2014 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
10、、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项救助制度。一、 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重点掌握)考查年份:2014年。2014年考查了1道案例分析题;2015年考查了低保人群,但考查的知识点不是本考点。主要考查方向:最低生活保障的服务内容。(一)服务对象识别(1)服务对象识别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描准机制。(2)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家计调查的方式,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并对照各个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选择“最需要或者最贫困的人群”作为救助服务对象。(二)帮助申请救助(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一套严格的申请审批程序。(2)在申请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救助对象了解申请程序和申请方法。首先,要帮助申请人判
11、断是否具备申请的条件。其次,要以家庭为单位,帮助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同时需要如实提交所需的材料。再次,协助申请人接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社区居(村)委会开展的入户调查、社区评议等活动,并如实反映掌握的有关情况。(三) 提供心理支持(1)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或者收入微薄,或者家庭成员身患重病、身体残疾等,或者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劳动条件,自身无法获取足够的收入。这一切都致使他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巨大,精神或者心理也易于焦虑。(2)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舒缓压力,宣泄情绪。(四) 调节家庭关系(1)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家庭成员
12、的发展和改变生活状态有积极的影响。生活处于贫困状态时,家庭成员的心态和家庭关系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低保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其家庭结构和关系,及时发现问题,调节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生态环境。(五)开展能力建设(1)能力建设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增强。在生活压力之下,救助对象的就业意愿比较强烈,但是文化素质低,缺乏知识和技能,没有求职信息和技巧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救助对象再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2)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而言,需要积极开展能力建设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使其摆脱贫困状态。(六) 促进社会融入(1)在社区层面,低保
13、家庭对于社区的依赖程度颇高,生活范围也主要局限在社区内部,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2)社会工作者要为低保家庭创造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社区的公益和文娱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和其他社区居民的联系。(3)同时,在互帮互助中,鼓励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增加他们的成员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二、 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内容与第一节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里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一样,考生可以结合理解。(一)提供基本生活条件(1)特困人员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他们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等可以依靠。(2)对于这部分群体,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基本
14、的生活条件,改善其生存状况。这里的基本生活条件生要包括住房、食物、衣服以及出行等。(二) 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很多特困人员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这就需要通过供养政策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照料服务,当季节变换时,要及时看护和照顾特困人员,以防发生意外。(三)提供疾病治疗(1)应当建立特困人员的健康档案,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所患疾病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定时进行康复和救治。(2)应联系社区医院或者专门机构为特困人员定期体检。一般性的体检以及小的疾病,可以通过设立在供养机构的医务室给予治疗;需要到当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还要及时联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部门,协调解决治疗费用问题。(四)
15、 办理丧葬事宜当特困人员身故之后,应当积极联系殡葬管理部门,处理丧葬事宜。如果当地制定有惠民殡葬政策,应当确保亡故的特困供养人员能够享受到。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熟悉)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重要性程度较低,考生熟悉即可。(一) 协助申请救助(1)城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相当高。(2)医疗救助就是为了帮助城乡贫困人口解决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减轻病人的经济压力。(3)社会工作者需要给救助对象讲解医疗救助的政策、标准和方式,协助救助对象准备所需材料申请救助,帮助他们获取医疗救助待遇。(二) 改善救治环境(1)在救助对象救治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救助对象了解医疗机构的诊疗程序
16、,熟悉治疗过程以及了解治疗效果。(2)同时,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介绍救助对象的具体情况,寻找较为合适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三)协调医疗资源(1)连接医疗保险经办部门,通过医疗救助为城乡贫困人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并帮助患者通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2)连接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准备各种材料,及时就医和诊治,并协助救助对象获得医疗救助。(3)帮助救助对象了解治疗和康复的资源,寻找当地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的资源,使得救助对象在医院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回到社区能获得继续治疗和康复。(四) 强化社会支持(1)救助对象身患疾病需要治疗时,除了没有经
17、济收入之外,他们还缺乏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爱。(2)在医疗救助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动员志愿者和社区邻里共同帮助救助对象,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协助救助对象早日走出病痛,恢复正常生活。四、 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了解)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生了解即可。(一) 协助申请住房救助(1)住房救助的对象是符合住房困难规定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需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2)根据当地的基本住房保障标准和救助标准,协助住房困难群众准确评估自己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住房状况,并作出是否申请的判断。(3)如果评估后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社会工作者应当帮助住房困难群众准备
18、相关材料,及时提出申请,以便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住房保障。(二) 宣传讲解政策(1)住房救助主要通过配租公共租赁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不同家庭情况涉及的救助政策有所不同。(2)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申请人理解住房救助的政策,明了当地的救助标准,按照程序提出申请。同时,要帮助申请人正确对待和接受申请结果。五、 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掌握)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点内容比较重要,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一) 提供教育机会(1)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同时为在高中(含中
19、等职业教青)、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这部分人员,以及不能入学的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救助。(2)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救助对象的家庭情况,及时摸清潜在救助对象对教育救助的需求,帮助申请政府提供的教育救助,使处于贫困状态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二) 提供教育补助(1)针对困难家庭学生教育救助在内的教育资助体系共分5 个层次,即“奖、贷、助、补、减”。所有这些措施,困难家庭的学生都可以享受。所谓奖,即学校设立奖学金支持家庭困难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所谓贷,即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困难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所谓助,即政府通过学校发放助学金,同时学校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工作获得一些收入
20、。所谓补,即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和高校从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所谓减,即针对不同专业和经济因难程度不同的学生减少或者免收学费。(2)教育救助根据不同教育阶段需求,采取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方式,保障教育救助对象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3)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活救助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安排他们参与勤工俭学,在改善生活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生活技能。(三)心理能力建设(1)在儿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救助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能力建设,给予积极正向的支持,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和学校的社团活动,多与同辈群体交往;(2)引导青少年多
21、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境遇,在生活中获得成长。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熟悉)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重要性程度较低,考生熟悉即可。(一) 转变就业观念(1)国家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给予就业救助。(2)就业救助的形式主要包括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岗位安置等形式。(3)为了促进救助对象积极就业,社会工作者要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与就业培训,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就业改变生活状态。(二)自我认知调整(1)受自身能力、知识技能及社会资源匮乏的限制,救助对象在参与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挑战,不能及时就业或者不能完全符合自己
22、的就业意愿。(2)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认真分析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不足,调整自己的认知和心态,以更加务实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就业。(三)职业技能培训(1)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就业救助的申请者按照当地公共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就业岗位、 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信息积极参与就业培训。(2)通过参与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礼仪,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四) 连接就业资源(1)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争取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众的就业权益。(2)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救助对象了解市场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就业形势,避免他们产生不恰当的就业期望
23、,鼓励申请者积极接受新岗位,勇于面对新挑战。(3)同时,针对困难群众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社会工作者应当在当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在社区努力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家政服务、日常维修等公益岗位,促进社区就业。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掌握)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点内容比较重要,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一) 危机干预(1)临时救助的对象是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为生活必需品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2)申请临时救动
24、的情形具有突发性、急难性、临时性特点, 需要立即进行危机干预,否则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3)社会工作者面对申请临时救助的人员,要积极采取危机干预措施,真正救急解难,确保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二)外展服务(1)社会工作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外展服务,对于生活陷入困境,无力改变自身状态的人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2)外展服务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般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两种。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是指各个地区的救助站 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乞讨或者其他需要急难救助的人员。(三)机构救助(1)专业社会
25、工作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要向在街头流浪、乞讨的人员告知如何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2)如果是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员,还要引导、护送他们到当地的救助管理机构;对于有突发疾病的人员,要立即通知急救机构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3)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以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 除了物质上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其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八、 受灾人员救助中的服务内容(重点掌握)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但考点内容很重要,属于重要考点,考生需要在
26、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一) 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助的不同阶段1.三个阶段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学者冯燕曾提出灾后社会工作开展分3 个阶段的观点,并仔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1)第一阶段:灾后紧急救援到一个月内的临时安置阶段。在灾后72 小时以内的工作重点是生命安全的维护,一切围绕抢救生命展开;灾后第 3 天到第10天是危机处理期,预防进一步的伤害;灾后两个星期至一个月内是临时生活庇护以及生活需求评估期。社会工作者要组织灾民活动,让他们参与救灾和重建,安抚灾民的生活。(2)第二阶段:灾后一个月至半年内。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设临时住所,社会工作者要协助灾民迁入新居,并且要让灾民了解政府救
27、助的内容以及如何寻求救助等,使之逐步适应过渡时期的生活。(3)第三阶段:灾后六个月至三年的中长期恢复重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3 项:一是家庭重建,二是社区重建,三是社会重建。2.功能发挥:一是支持受灾个人及其家属;二是协助个人与资源的连接;三是防止灾民出现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四是预防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瓦解。(二)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助的服务内容1.协助安置受灾人员(1)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灾害救助应急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和安置受灾人员,并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勤。(2)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应当积极参与疏散、转移
28、和安置工作,并随时开展针对受灾人员的危机干预工作。2.及时开展危机干预(1)大灾过后,灾区群众目睹家园坍塌,遭遇丧亲之痛,会表现出震惊、恐慌、无助、焦虑、紧张、悲伤、抑郁等情绪,在行为上可能会出现行为失常、焦躁不安或者冷漠、退缩等。(2)对于灾后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要尽快介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支持性的服务,使受灾人员迅速降低心理上的恼怒、悲伤等情绪,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功能。3.修复社会支持系统(1)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家庭破碎、邻里失踪、社区被毁、村庄消失等突发事故,使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交往完全被打乱,社会生活突然
29、陷入无序混乱状态。(2)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要积极运用社工专业的方法,通过团体工作以及社区发展的方式为受灾人员重建和修复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4.社区重建与发展(1)受灾人员救助的长期目标应该是重建社区和发展社区。(2)社区重建就是要组织和动员全体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寻找和利用资源,自助自救。同时,在解决社区问题中,促进社区早日重建并更好地发展。(3)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要和社区成员一起,通过多方整合资源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同时,组织和参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社区活动,复建邻里关系。(4)社工机构要积极征求社区成员的看法并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5)灾后社区重建的内
30、容主要有: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本考点2012年以后未考过,考点内容很重要。主要考查方向:社会支持网络中个人与支持者的关系类型;社会支持网络的 建构途径;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策略。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重点掌握)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从现代社会系统理论发展而来的一个理论分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个体获得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进而获取社会资源。(一)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1.基本定义(1)所谓社会支持网络,是指出个人之间的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接
31、触(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身份,并获得情绪、物质、服务、信息等支持。(2)社会支持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社会正式组织(例如政府、慈善组织等)给予的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来自亲友、邻里、同事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3)社会工作者通过干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能力不足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2.基本假设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关系之中,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其基本假设如下:(1)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合作,并且依
32、赖他人从而获得协助。(2)人的一生中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事件发生。(3) 人们在遭遇一些事件时,需要自身资源以及外部资源的支持。(4)当人们遭遇事件处于压力之下时,社会支持网络能缓解负面的压力。(5)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6)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会支持功能。3.社会支持网络中个人与支持者的关系类型(1)工作伙伴:服务对象和支持者之间成为伙伴关系,互相支持和帮助。在社会支持网络中,如果能够建立服务对象与支持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共同协助解决问题,则有利于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2)生活协助:支持者可以为服
33、务对象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和生存问题。(3)关系连接:服务对象可以通过支持者接触更多的社会网络,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接触更多的资源。(4)心灵抚慰:支持者给予服务对象情感和心灵等方面的支持和安慰,缓解其压力和焦虑情绪。(二)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途径1.丰富社会支持网络的成员(1)社会支持网络成员可以分为社区内部成员和社区外部成员两种。社区内部网等成员包括社区居民、贫困家庭、志愿者、社区各类组织、居委会等,这些成员构成的社区内部支持网络关系十分紧凑,支持力度大,能够给予服务对象直接、及时的帮助。社区外部的支持网络成员从水平为向延伸,可以扩展到其他社区成员和社会组织;从垂直方向可
34、以延伸到街道、区县等政府相关机构和部门。(2)社会工作者要有意识地丰富社区内外支持网络中的成员,发挥这些成员直接服务或者间接支持的作用。2.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1)在社会支持网络中,社会工作者要合理整合来自政府、社会、市场的各种资源。既要利用制度性的正式资源,又要努力争取来自社会的非正式资源。(2)社会工作者要善于整合社会支持网络的各种资源,这对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是有极大裨益的。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功能(1)物质援助:社会救助对象一般处于生活的贫困状态,物质匮乏严重影响生活。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为他们提供物质援助,解决生活难题,脱离生存困境。(2)情感慰藉
35、: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家人、朋友等给予服务对象及时的疏导、支持和关怀,可以帮助其缓解这种情绪和压力。(3)心理疏导:贫国家庭因为生活所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庭的成员有时候会被贴上负面的标签,影响了自我认知。社会工作者要及时给予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4)关系支持:社会工作者要积极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和关系的连接者。在社区层面或者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中,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制订有利于救助对象的分配方案,同时连接社区内外的其他关系网络,扩展贫困家庭在支持网络中的关系广度和强度。(三)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策略1.政府层面:参与政策倡导(1)作为政策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者要积
36、极发挥桥梁作用,促使各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合理,更符合救助对象的利益,能够充分满足其需求(2)作为参与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的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熟悉社会救助政策的内容和程序,并且要通过评估了解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3)在参与政策倡导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整理优秀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提炼本土救助社会工作的典型经验。(4)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这是第一次在国家法规层面明确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途径和主要功能。根据这一规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得到了法规
37、上的认可利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到社会救助过程中去,发挥专业特长,连接社会资源,帮助救助对象建设社会支持网络。2.社会层面:发挥组织影响(1)社会组织可以参与直接捐钱捐物,给予救助对象物质援助,或者提供及时的志愿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专业服务,同时还可以连接其他地区的组织和资源,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的广度。(2)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建构社会支持网络的时候,要善于利用社会组织的影响和力量为救助对象服务,同时鼓励救助对象多参与公益性组织和团体开展的活动,通过参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关系资源,获得更大的受益。3.社区层面:提供专业服务(1)要恪守社工价值理念。社会
38、工作者要接纳并尊重服务对象的需求,给予服务对象个别化的服务。(2)要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社会工作者要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行动的指导,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调动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并实施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项目,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和任务,以期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3)要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在接触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倾听和沟通,准确甄别需求,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化的帮助。4.个人层面:强化网络效益(1)社会工作者介入社会救助领域时,要特别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鼓励救助对象积极融入社会关系网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估救助对象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网络规模:即救助对象
39、所拥有的可以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益处的关系人的数量。网络基础:主要分析救助对象的家庭、亲戚、朋友、邻里、同事和其他的援助者所能够提供援助的情况。网络质量:评估网络成员提供和运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实际提供援助时的意愿强度等。 网络强度:分析救助对象个人网络中成员之间的接触频率、耐久性以及强度等。(2)在分析救助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具体步骤开展工作:和救助对象一起分析网络中能提供支持的成员,然后鼓励和协助救助对象与其加强联系。发动志愿者网络资源,将救助对象和愿意提供志愿服务的成员联系在一起,通常一对一的连接方式更为有效。结成互助和自助网络,鼓励有相同需求的救助对象互相支持。发动邻里资源,联系社区居民中的骨干、领袖等,通过多元化途径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二、个案管理及其应用策赂(重点掌握)考查年份:2015年。2015年考查了案例分析题中的 1小题。主要考查方向:个案管理的特点;个案管理的程序。整合各种资源,社会工作事务所为每个家庭制订了一揽子的服务提供方案。(一)个案管理的特点(1)它是一个过程,建立在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信任的关系基础之上。(2)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