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时程、pushover)[优质工程范文]_第1页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时程、pushover)[优质工程范文]_第2页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时程、pushover)[优质工程范文]_第3页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时程、pushover)[优质工程范文]_第4页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时程、pushover)[优质工程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1、材料非线性 2、几何非线性 3、接触非线性,工程结构非线性问题的分类,线弹性行为,弹性、非线性弹性、弹塑性,脆性材料和延性材料,反复荷载下材料的加载、卸载、再加载过程,混凝土的非线性特征,钢筋的非线性特征,荷载和变形的相互关系,RC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端部集中受荷悬臂梁的非线性行为,RC悬臂梁在反复荷载下的力-位移曲线,滞回行为,强度退化,刚度、强度退化,耗能特征,线弹性/弹塑性动力反应对比,线弹性/弹塑性动力反应对比,延性(Ductility)的定义,Paulay和Priestley的定义: 结构或构件的滞回延性,是指在抗力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

2、下,结构或构件所能经受的反复弹塑性变形循环的能力。 (1)结构或构件至少能够经受住5次反复的弹塑性变形循环,而且最大幅值可达设计容许变形值; (2)结构或构件在经理反复的弹塑性变形循环时,抗力的下降量始终不超过最大抗力的20。(国内常用15),延性指标,曲率延性系数(曲率延性比) 位移延性系数(位移延性比),曲率延性比,屈服曲率,极限曲率,位移延性比,位移延性比与曲率延性比的关系,位移延性比与曲率延性比的关系,集中塑性单元模型 分布塑性单元模型,杆系模型,Giberson单分量梁柱单元模型,Clough双分量梁柱单元模型,集中塑性单元模型,集中塑性单元模型,Lai氏多弹簧单元,集中塑性单元模型

3、的优缺点,优点:对计算机存储容量要求较低,耗费机时少、数值稳定 缺点:无法反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非弹性变形区域具有一定的长度、而且这个塑性区长度是随加载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客观规律。,分布塑性单元模型,分段变刚度模型 曲线分布柔度模型 有限单元模型 经典刚度法单元(位移插值函数) 基于柔度法单元(内力插值函数),端部受荷悬臂梁材料非线性分析,材料应力-应变关系,1个单元 5个积分截面,梁端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积分点数目对精度的影响,曲率沿杆长变化图,William肘式框架的几何非线性分析,EA = 8.38x106 N/m EI = 2.66x107 N.mm2,荷载-挠度曲线分析结果与试验数

4、据比较,压弯构件的非线性分析,RC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材料本构模型库 滞回模型库 截面分析 求解算法荷载控制、位移控制,材料本构模型,混凝土 Hognestad 模型 KentPark模型及其修正模型 SheikhUzumeri模型 Mander模型 Saatcioglu-Razvi模型 Hoshikuma模型 钢筋 多线性模型 曲线弹塑性强化模型,混凝土本构模型Hognestad模型,无约束混凝土,混凝土本构模型Kent-Park模型,KP模型,KP修正模型,混凝土本构模型 SheikhUzumeri模型,基于24个方形截面混凝土柱试件的轴心抗压试验,混凝土本构模型 Mander模型,0.

5、12,钢筋的本构关系,钢筋的本构关系多线性模型,钢筋的本构关系曲线强化模型,截面弯矩曲率关系分析程序,截面力平衡条件,传统求解方法:多次迭代、可能发散,推荐方法,分析步骤,分析步骤,算例,仅需1-2次迭代!,滞回模型,精确的滞回模型应能考虑: (1)刚度退化 (2)强度退化 (3)捏拢效应,常见的滞回模型,Park三参数模型,光滑滞回模型,使用微分方程表示 n个形状控制参数 可考虑刚度退化、强度退化、捏拢效应,形状控制参数对光滑模型的影响,形状控制参数对光滑模型的影响,形状控制参数对光滑模型的影响,形状控制参数对光滑模型的影响,各形状控制参数的共同影响,RC构件的拟静力试验仿真,Ang等人的试

6、验 No.1,圆形截面 D=400mm L=1600mm 配筋率 2.43% 含箍率 0.76% 轴压比 20% 弯曲延性破坏,Arakawa 等人的试验,圆形截面 D=275mm L=300mm 配筋率 2.54% 含箍率 0.94% 轴压比 11% 剪切破坏,Davey的试验,圆形截面 D=500mm L=2750mm 配筋率 2.61% 含箍率 0.44% 轴压比 6% 随机荷载,Ang 等人的试验u3,矩形截面 400400mm L=1600mm 配筋率 1.51% 含箍率 2.83% 轴压比 38% 强度和刚度明显退化,单层RC框架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算例,OpenSees (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模型,弯矩-曲率分析结果对比,Pushover分析结果,单层RC框架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滞回模型,算例,普通桥梁 上部结构和盖梁总重估计为7000kN 类场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罕遇地震下动力时程分析,PGA调整至510 cm/s2(0.52g),模型,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单元模型及滞回模型的选择 地震波的选择 “3+1”原则3条实际地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