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1一、教学目标1. 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 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 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 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领会和把握好本节的教学要旨。 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内容标准为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并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显然,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
2、律是本节教学策略的着眼点。其次,教师应对数学模型及其教育价值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再次,在教学中,可以循着现象本质现象,或者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路,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本节教学可以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延伸开去: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如果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
3、况下,在短时间内, 细菌的种群数量就能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得出n 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教师可直接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 66 页上表格,并依据表中的数值,画出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现象和规律可用数学语言(公式和曲线图)表达出来。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预先将教材中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接着,教师简要讲解数学模型的概念,强调以下两点。( 1)数学方法的介入,使我们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认识。数学方法并非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方法: 在科学史上, 牛顿等很多伟大的科
4、学家都是建立和应用数学模型的大师,他们将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学科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力学中的牛顿定律、电磁学中的麦克斯伟方程、化学中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生物学中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等,都是经典的应用数学模型的光辉范例。在当代,由于计算机的运用,数学模型在生态、地质、航空等方面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2)数学模型在生物学中也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建立可以表述生命系统发展状况等的数学系统, 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 以数量关系描述生命现象, 再运用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等达到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1名校名 推荐 学生有了以上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基础,教师再进一步阐
5、述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教材中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介绍了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适当加以展开,丰富其内涵。例如,第一步观察研究对象是为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细菌每 20 min 分裂一次”便是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得出的规律。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将生物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生命现象和规律往往不是数学化的,这就需要善于从具体现象中抓住其数学本质。第二步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第三步是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即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 当呈现为某种数学模型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
6、识到数学模型所蕴涵的生物学意义, 要避免离开生物学讨论数学的倾向。第四步是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理想状态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比较简单的, 而生物学中大量现象与规律是极为复杂的,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例外的现象,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在上述以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为例的教学中,已经交待了“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因此,可以通过列举事例,引到“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上来。又如,按达尔文的估计,一对象,如果保证食物和其他条件,在没有其他生物或天敌危害的情况下,740750 年后就可繁殖成具有 19 000 000个个体的巨大种群
7、。这表明种群具有巨大的增殖能力。但是,这一现象并没有在自然界中发生,因为,在没有人为干扰的稳定的自然环境中,各个种群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制约下,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说来是平衡的,种群的个体数是稳定的。由此引入“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尽管物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自然界中,种群却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因为,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制约因素的作用也在增大,所以在自然界,种群总是在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达到相对稳定。有关“s型曲线”的教学,可具体分析教材中的高斯实验。例如,为什么大草履虫第二天、第三天增长较快,而第五天以后数量基本稳定?高斯实验的条件与“问题探讨”中的条件有何区别?理解了“s型曲线”后, 学生对
8、“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关于“ s 型曲线”应用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活动来进行教学。灭鼠时,如果我们只采取杀死老鼠这一办法,效果往往不好。因为如果我们杀死了一半老鼠,存活的老鼠反而降到指数生长期,因而老鼠将按指数增长,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数量。更有效的灭鼠办法是既杀死老鼠,又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使环境容纳量降低,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老鼠的种群数量。地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人口多少和增长率的限制因素。自然界中多数生物种群都已达到稳定期,总体上看,许多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而是波动或变动。 关于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具体事
9、例进行讨论,总结出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穿插了两则“与社会的联系” ,这是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四、探究指导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 7 天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1. 提出问题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 分析酵母菌生长的条件与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的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2名校名 推荐 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2. 作出假设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作出假设可以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而不是盲目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作出假设需要立足于已有知识, 但更需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假设,但同时,教师应提出“合理提出假设”的要求,要围绕着问题,根据预期结果作出符合逻辑的假设。3. 讨论探究思路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谈“双减”背景下三年级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 《水电站》重点笔记
- SZSD 0067-2024智慧社区 老年人智能助餐场景设计指南
- 海口-PEP-2024年11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真题
- 物质推断与转化(专项训练)-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原卷版)
- 2024年民宿旅游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迫对流管簇管外放热系数测定实验
- 【沪科】期末模拟卷【九年级上下册】
- 护士聘岗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篇)
- 读书伴我行演讲稿(35篇)
- 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心衰健康宣教课件
- 2024年广东省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试答案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 钻孔灌注桩桩工程隐蔽验收记录表格及填写范本
- 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日周月
- ##玩具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
-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运转操作指南
- 对虾养殖生产记录表
- 《分批试验法》课件1.ppt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