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ppt_第1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ppt_第2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ppt_第3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ppt_第4页
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儒家文化与儒家的管理思想,一、儒家,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 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起源,先秦儒家及其产生 产生的土壤,宗法制度的产物。 宗庙礼仪主持 曲阜孔庙的祭孔活动,二、儒家的文化思想,“仁”、“忠恕”、“和”等价值范畴,是儒家基本精神之所在。 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以“仁义”统一天下; 与民同乐的君主政治,1.仁义为本,“仁”是居于整个儒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一书当中提到仁的有109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

2、之本与(学而),孔子 “仁者,爱人”。 孔子强调在内为仁,在外为礼,内心的道德操守和外在的行为规范相统一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仁者,人也,其核心是尊重和关爱人。 义者,宜也,就是做该做的事,忠实职守与承诺。 仁的典范是颜回,义的典范是子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述为政 人有了仁德,就象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满天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你,听从你的指挥。所以修德是建立领导权威的关键所在,只有制度权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道德感召力。 大德容下,大道容众。(张居正:),2.忠和恕,仁的具体的实践方法:这就是忠、恕 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 论语里仁记载,孔

3、子坐在厅堂,曾参经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以一个核心的线索贯穿下来的啊。“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说:是的。 同学问曾参:老师说什么?曾参回答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两个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这就是恕。修炼就是体现善良正直之心,自己想办成的好事,也帮别人办成,自己不喜欢的,也决不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达到这种境界在于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术而)。,3.崇尚和的理念,孔子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政),“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

4、)。把“人和”的理念推到管理准则的最高位置。 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张居正:筹谋卷二),4.中庸,如何实现“和”呢,孔子提出“中庸”之道。 中庸 开篇解释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和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之道就是达到“和”的方法。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欠矣。”(论语雍也)。,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比起来谁好一些,孔子评论说:子张做事总做过头,而子夏呢又总是做不到位。子贡追问那子张是不是比子夏好呢,孔子明确回答:“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孔子认为过头和不足一样不好,必须要把握度,也就是体现中庸之道。在一系列关于为官

5、从政治家治国的言论中,我们时时都能找到这种强调度的理念和方法。,三、论语有关治国的观点,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 子路问孔子:“卫国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 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伦理纲常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否则国将不国,政将不政,社会将混乱不堪。,1.治国的前提要严于律己。,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身。如果己正,

6、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孔子以舜为例 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 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人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舜的庄严端正行为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2.应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即靠聪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会失去的。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严肃的

7、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靠聪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护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礼义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可见治理好国家对君主的要求应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孔子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 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尧曰),3.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同时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8、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强调要治理好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首先要让他们富起来,然后使他们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孔子重视法制对国家的治理作用。颜渊请教老师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4.治国的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治理好国家,君主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只有这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5.管理的成本,惠而不费

9、,让人们得到实惠而管理者又不付出现实的代价。 “惠则足以使人”;实现“惠而不费”的方法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使民以时 使用劳动者要有时间限制,不可无节制,要在保证别人长期愉快、健康劳动的基础上使用民力。 节用 “礼,与其奢也宁固”。 节用的标准是礼制的规定。不越为“俭”,超越为“奢”。,四、从政管理者的素质,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质,诸如

10、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1、从政管理者必须勤勉忠诚,孔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先之劳之”,“无倦”(子路)。 在位不松驰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心,要带头、勤勉,办事不要松懈。,2.从政者须温良恭俭让,从政者必须温良恭俭让。陈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孔子知道一国的政事,就是因为先生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孔子谈论郑国贤相子产时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的庄重、恭敬、恩惠、道义和美德,使他处于郑国的贤相位置。,3.要言行一致

11、,举止端庄,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卫灵公)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张为他人接受,必须心意诚恳,行为端庄,这样你的主张就可以行得通了。,4、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子夏当了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处理政务不要图快,贪图眼前利益,图快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贪图小利反而办不成大事。而应眼光放远,依次而进。,孔子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当慎重,要深入实际,多听多见,了解实情,以免犯错误。 即所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

12、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张居正筹谋卷二),五、领导者要做到的,1、领导者要起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强调领导者的道德素养的重要性。,2,领导者要慎选一批骨干,“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

13、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要把公忠体国,能对群众起表率作用的贤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3,领导者要取得民众的信任。,孔子将能否取信于民,看作是做好领导的基本保证。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

14、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4,领导者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无求备于一人” “取大节,宥(yu)小过”,宥即宽恕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5、领导者不要轻易插手具体工作,“器之”与“不器”。要无为。,6、着眼于长期目标,反对急功近利,始终围绕战略目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领导者要善于调和矛盾。,主张“忠恕”与“和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自我修养与管理,为了能实践仁的价值观,把

15、握和的精义,管理者要加强自我修养。 孔子修身德目:温良恭俭让。 温就是温和稳重不走极端,善于自控; 良就是慈爱善良; 恭就是态度恭敬严谨,无懈怠之心; 俭就是节约; 让就是谦逊。,孔子总结自己的经历,,认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不反对欲,关键是节制有度,一个人如果修养到家,便在无意识中已经将“矩”化为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使欲自然受到“矩”的约束,从心所欲却又不逾矩。,孔子强调在修身的过程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君子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小人则是放宽自己而一再的要求别人。 律己修身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加自省的过程。学习上,“三人行必有我师”、“

16、温故而知新”,广泛吸纳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孔子特别欣赏颜回,认为他是一个圣贤之才。在自我修养上,颜回有三大优点: 一是安贫乐道。尽管家境十分贫寒,甚至温饱都成了问题,但是颜回依然孜孜不倦的追求学问,修养道德,并乐此不疲。 其二是思考。举一反三, 其三是日常修身。颜回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不要迁怒于他人;不贰过就是相同的错误不重复第二次。,孟子也提倡寡欲,,他认为“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 寡欲是养心之道,是德行的基础。 但是,孟子也不是一概反对欲,他只是提倡“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孟子强调存心养性的自我修习、自我提升,自我锤炼、自我提升。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七、领导者的形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疏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子曰:“君子喻于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