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优化指导】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盐城模拟)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选c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2(2014德州联考)新全球史记载,从

2、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私田开始出现农业产量的提高“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bc d解析:选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3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第五方地上有表示秧苗的篦点纹和一个直腰休息的插秧俑”,这直接可以佐证()a东汉岭南地区水稻一年两熟b当时已经有育秧田,并采用育秧移栽技术c

3、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向东和向南转移d岭南当地水稻田已经普遍施用基肥解析:选b材料“表示秧苗的篦点纹”“直腰休息的插秧俑”,说明当时已经使用育秧、插秧技术种植水稻,故选项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4(2014浙江五校联考)观察右图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解析:选c图片展示的是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犁耕法,显示了汉代铁犁牛耕技术的提高,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表明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a;唐代的曲辕犁便于调节耕作的深度,排除b;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4、,可排除。5(2014长春毕业班调研)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解析:选b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的特征。而a、c、d选项不符合题意,a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选项则是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6(2014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

5、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不全面。综合表格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可以判断其作用在提高单位面积农产量,故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7“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

6、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解析:选d材料“机梭”“牛驴”“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展示了朱陈村的乡土田园气息和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场景,故选项d符合题目要求。8(2014南昌高三调研)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b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d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

7、求解析:选b当时青铜器受礼制的严格规定,它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因此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9(2014临沂质检)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解析:选a战国以来,由于铁器在生产、生活及军事领域广泛使用,社会需求量增大,因此出现了许多从事炼铁行业的富豪。10(2014清远模拟)如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

8、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解析:选d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技艺先进,却没有向现代机器生产转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府政策的影响等,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11(2014广东六校联考)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

9、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解析:选c题干现象是因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达,这些产品都远销至欧洲,但a项“开始大量”无法体现,c正确;b、d项题干也无从体现。1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 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bc d解析:选c材料中仅仅涉及中西方交往中国的三张名片,丝绸、瓷器、茶叶,均为手工业制品,并没有提到东西方商路的畅通与否以及中国出超与否,故选择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

10、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

11、卷三材料三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h.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3)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什么?“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解析:第(1)问,表格中涉

12、及到的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小问,从我国人地关系、生产力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第(2)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丰给”、“大旱”等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中国古代占主导的经济是小农经济;影响可以从发展道路和社会性质改变加以分析。答案:(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3)自给自足的小

13、农经济。影响: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2014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材料三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

14、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8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4分)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提高、发展。分析材料归纳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回答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从“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知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从“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知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