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的景与情.ppt_第1页
古诗鉴赏中的景与情.ppt_第2页
古诗鉴赏中的景与情.ppt_第3页
古诗鉴赏中的景与情.ppt_第4页
古诗鉴赏中的景与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 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宋代范希文

2、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1、情景分写,情景互见。 可先景后情,也可先情后景;有一句景一句情的,有一联景一联情的,也有一阕景一阕情的;先景后情,情感易把握;先情后景,一般情感较含蓄。 2、只写景,不写情,景中含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关系:,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

3、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 这首词运用借景抒情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的情感。,题型情景关系类,情与景关系题,情与景的内在联系,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怎样写景:从多种感觉写;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总分结合写;借助修辞方法写;借助联想想象写。,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4、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诗歌借景抒情,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作者以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等意象,从动态到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尽的爱意乐景 ,借乐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一)乐景写乐情,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

5、、“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二)哀景写哀情,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

6、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三)乐景衬哀情,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四)哀景衬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小结:鉴赏诗歌的景和情,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7、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的角度: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参考答案:()“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参考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声。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