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7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7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7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7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艺术。材料信息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这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答案:b2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称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2、”。这说明诗经 ()a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b开创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c推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d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解析:诗经出现于春秋末年,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故a项正确;中国市民文学开始于11世纪中期(宋朝),故b项错误;题中材料不能说明诗经推动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故c项错误;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3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作离骚。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解析:离骚和诗经分别是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3、义的艺术源头,故选a项。答案:a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的一副对联 ()a屈原 b辛弃疾c杜甫d李白解析:本题材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反映了此诗人的作品多是记录和反映现实社会的民间疾苦,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唐朝诗人杜甫的特点,因此选c项。答案:c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备选项中,李煜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4、,陆游的诗偏向现实主义风格,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故选d项。答案:d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析:材料“文而不晦”“俗而不俚”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选a项。答案:a7诗能入史、证史。有不同的研究者在自己论文中都引用了卖炭翁中“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的诗句。下列各项分别是他们研究

5、论文的主题,请据此判断其中引用不当的最有可能是()a封建时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b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艰难c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d唐代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解析:材料中“一车炭,千余斤充炭值”的诗句表明宫廷对百姓的剥削,下层老百姓受到欺压,而不是体现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材料也描述了封建剥削下商品经济发展艰难。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现实的生活状态,故d项不正确,a、b、c项正确。答案:d8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印刷事业兴盛 城市经

6、济的繁荣教育事业的普及 理学思想影响大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刻本书动辄数千卷说明印刷术得到推广,印刷事业兴盛;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的繁荣;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教育事业的普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9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明清时期古典

7、小说繁荣,晚清出现四大谴责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10明清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不满自己的包办婚姻而弃家出走。它们共同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 ()a极度的拜金思想 b奋发向上的精神c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d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d项表述准确。答案:d11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

8、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解析: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故选d项。答案:d12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老秀才言:“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解析:丈夫病故,妻子便要殉葬,当时被

9、认为是“青史留名的事”,这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材料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回答:(1)

10、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6分)(2)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4分)(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10分)(4)通过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内容。第(1)问,通过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作出判断。第(2)问,屈原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文学是社会的反映,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两人不同的诗风。第(4)问,从三种文学的体裁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系中总结提炼认识。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2)热爱

11、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情感。(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4)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文学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

12、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

13、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