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采矿学第21章fgm.ppt_第1页
3采矿学第21章fgm.ppt_第2页
3采矿学第21章fgm.ppt_第3页
3采矿学第21章fgm.ppt_第4页
3采矿学第21章fgm.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立井开拓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1 立井开拓方式示例 (1) 示例1 条件 煤层:M1、M5,埋藏深,表土厚、缓倾 斜煤层,如图Fig. 21-1所示。,两个阶段: 300m,480m。 两个开采水平: 300m,480m。 采区: 每阶段分6个采区。,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方式,注:图中有问题吗?如何理解?,开拓与掘进顺序 原则:尽快沟通风路;采用平行作业。 l主井、副井、井底车场、主石门、 300m大巷(超过采区上山100m)、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运输和轨道上山。 l风井、总回风巷、采区上部车场、 区段回风石门。,l主井、副井、井底车场、主石门、300

2、m大巷(超过采区上山100m)、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运输和轨道上山。 l风井、总回风巷、采区上部车场、区段回风石门。,生产系统运煤系统: 通风系统: 排水系统:动力、压风、水供应系统,开采顺序 沿煤层走向 采区前进式, 区内后退式。 沿倾斜方向 阶段下行式, 区段下行式。 煤层间 下行式 一水平生产, 二水平准备延深,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开掘程序两条大巷布置方式原则:尽快沟通风路;采用平行作业。主井、副井、轨道运输大巷、胶带大巷、回风大巷,生产系统 运煤系统: 通风系统: 箕斗井回风, 封闭措施 排水系统: 动力、压风、水供应:,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开掘程序三条大巷布置方式 原则:尽快沟通风路

3、;采用平行作业。 l主井、副井、井底车场、主石门、 l轨道运输大巷 l胶带运输大巷 l回风大巷,生产系统 及开采顺序 沿走向 分带前进式, 工作面后退; 沿倾斜 上下山阶 段同采,2 立井开拓类型、装备和基本特点 立井开拓:分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类。 (注:有时局部设辅助水平) 多水平开拓分(斜长太大、或煤层间距大而倾角小时): 上山式、上下山式、 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水平大巷分(据煤层数、层间距大小分)(第二十二章要细讲): 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 立井装备及特点 用立井(主井、副井,有时设回风井)进行开拓,一般装备两个井筒,主井一般用箕斗提煤,副井一般用罐笼进行辅运、上下

4、人、进风等。小型立井的主副井可均装备罐笼,或只装备一个井筒。井筒参数见下面表!,l准备方式 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 上山式、上下山式。 l开采水平大巷 分层布置、集中布置 及分组集中布置。,2 斜井开拓(inclined shaft development) 1 斜井开拓示例 (1)条件: M1 、M2; 25;埋藏深、 表土层薄、无流砂层。 (2)开拓方式(斜井二水平开拓方式): 两个阶段:100m,280m。 两个开采水平: 100m,280m。 采区:每阶段布置6个采区。,(4)生产系统 运煤系统: 通风系统: 对通风要: 主斜井用胶带运煤时,可兼作进风井,但V 4m /s。 胶带斜井

5、不得兼作回风井。 主斜井用箕斗运煤时,通风要求同立井。,(5) 开采顺序 沿走向 第一水平:采区前进式,区内后退; 第二水平:采区后退,区内后退。 沿倾斜 阶段下行式,区段下行式。 煤层间:下行式。,2 斜井开拓类型、装备和基本特点 斜井开拓分为:集中斜井开拓与片盘斜井开拓两大类。 (1)集中斜井 l井田沿倾斜划分为阶段或盘区,设开采水平, 可以单水平、多水平或局部设辅助水平开 拓,这样以实现集中生产。 l开采水平大巷可以分层布置,集中布置及分 组集中布置。 l准备方式可有: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 上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l以斜井(主斜井、副斜井、回风井)进行开拓, 装备两个井筒。 主井

6、:一般用胶带或箕斗提煤,副井:一般 用矿车辅运、行人、进风等,风井回风。 小型斜井的主副斜井可均装备矿车提升设 备 ,或只装备一个斜井,串车提升,双钩 或单钩提升。,主斜井 胶带机(斜井一侧铺轨道检修)A大; 箕斗中型; 双钩串车提升 中、小型井; 单钩串车提升 A小。 副斜井 双钩串车提升 大型井 单钩串车提升 小型井; 无极绳 : 10; 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穿顶板示意图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小时。,上面第二个图为反斜井,为何?何时用呢?,2 斜井开拓类型、装备和基本特点 (2) 片盘斜井开拓,2 斜井开拓类型、装备和基本特点 (2) 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中最简单的。 特点:相当于一个下

7、山采区。井田沿倾 斜方向划为若干分段(片盘); 每个分段称一片盘,布置一个采 面,整分段回采。 片盘相当于采区中的区段! 用于A小的情况;上下片盘接替频繁; 串车提升,车场简单。 适用: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较短;有 扩大应用的前景。,3 平硐开拓方式(Adit development),1 平硐开拓方式示例 (1)条件: 煤层 8 ,山 区、地形复杂。 (2)开拓方式: 平硐单水平盘区开拓。 主平硐垂直煤层走向,位于井田走向中央,可双翼生产,0.30.5的坡度(向外),3 平硐开拓方式(Adit development),(2)开拓方式: 井内不设井底车场,硐口设工业广场。 单水平:盘区式准

8、备,上下山盘区布置方式。 上山部分: 6个盘区, 下山部分: 6个盘区 平硐垂直煤层走向相当于主石门。,(3)开掘顺序 原则:尽快沟通风路;尽量采用平行作业。 l主平硐、运输大巷 l盘区风井 (4)生产系统 主平硐:运煤、矸、料、进风、排水,铺设管线。 风井:回风(斜井、立井),3 平硐开拓方式(Adit development),2 开拓方式类型及装备 (1)平硐分类 垂直走向平硐:主平硐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 走向平硐 主平硐平行于煤层走向;单翼生产。,3 平硐开拓方式(Adit development),2 开拓方式类型及装备 (1)平硐分类 阶梯平硐 垂直走向阶梯平硐 主平硐 煤层

9、走向;按不同标高分别开平硐,上平硐的煤经专用下山溜到下水平运出。平硐水平以下煤层:下山开采、暗井(立井、斜井),2 开拓方式类型及装备 (2)平硐装备 最简单的开拓方式,技术经济最有利: 煤由平硐直接外运,多用矿车(底卸式、普通箱式)也用胶带,运输环节少,设备少;能力大。 不设井底车场,水自流,无水仓。,2 开拓方式类型及装备 (3)平硐适用条件 山岭、丘陵沟谷地区,煤层埋于山中,在山麓开平硐开拓; 有些煤层埋于山岭中,上山部分相当一个阶段的煤量,平硐以下用下山阶段开采。,综合开拓:主副井采用不同井筒(硐)形式。 1 综合开拓方式示例 主斜井- 副立井方式,下图为:我国某大型矿井斜井转入深部后

10、,瓦斯涌出量增加,为解决辅助提升与通风,在井田深部新打一立井。(新庄孜矿 ),1-主斜井,2-副斜井,3-斜风井,4-新立井,5,6,7-运输大巷,4 综合开拓方式(Combined development),主斜副立的优点?缺点? 主斜优点: 胶带运输,A大,不受长度限制。 副斜缺点: 辅提难,线路长,阻力大,通风难。 副斜改为副立:则辅提快、线路短、通风容易。 问题:为何现代化大型矿井常采用主斜副立的综合开拓方式?,2 综合开拓方式类型 从筒形式组合上看有:4种类型。分别为: 平硐 立井 斜井 平硐 立井 平硐 斜井 立井 斜井 主斜-副立 应用多 主立-副斜 应用少 主斜-副立的问题:井

11、口或井底位置不集中。,4 综合开拓方式(Combined development),5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问题 随生产与新建井型的日益增大,斜井的胶带机运煤或大型箕斗立井提煤,A不受限。但深井、井田尺寸大,辅提任务重;需风量大,通风线路长, 特别当CH4大时,通风更加困难! 解决途径: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 大型井田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并共用主井的开拓方式。,5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特点 将井田划分为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采用采 区式,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每个分区各有井筒,可以独立担任进、回风及辅 提任务; 各分区的煤皆从服务于全矿的主井运出; 各分区间有一定的开采顺序。,1多井筒分区域开拓示例英国塞尔比矿分区域开拓,(1)条件:走向24km,倾斜16km,面积250 km2;煤厚23.5m,倾角35,埋深2501300m。 (2)开拓:5个分区,每个200万t/a,各分区有1对立井,为各分区进回风和辅助运输,井田中央有2个集中出煤斜井。,1多井筒分区域开拓示例英国塞尔比矿分区域开拓,1-双主斜井 2-双岩运输大巷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