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第三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第四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 一、原因与条件 二、文学革命的倡导 1917年1月在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

2、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三、文学革命的实绩,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騂(xing),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新青年 一份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 主旨在于抨击传统文化, 输入西方文明 全面批判和清理传统文化、 宣扬西方的文化观念,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一、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

3、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

4、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三、新月社 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 。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四、其他文学社团。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

5、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其中有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节 20年代文学论争,新文学阵营演出了一场 “双簧戏” 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写了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在新青年4卷3号(1918.3)上刊出 同时刊出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P28),2020/9/14,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与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守旧派的斗争 刘师培、黄侃等人创办国故月刊,以所谓“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 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很有建树,但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以白话为正宗极为反感 林纾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对白话文大加嘲讽,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影射诋毁新文学倡导者。提出 “文言不当废,白话不当用”。,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二、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1年9月,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旗帜 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激进倾向进行批评,引发了新旧之间的论争。,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

7、三、与甲寅派的论争 “甲寅派”以1925年复刊的甲寅杂志而得名(1914年5月,甲寅月刊在东京创刊,两年后出至十期停刊) 其主要人物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章士钊。,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文学革命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以激进的态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 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性自觉、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观念 为新文化运动深入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 三、打破中国文学孤立封闭的格局,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2020/9/14,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书目】,1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尝试集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3周作人:人的文学 平民文学 4鲁 迅:估“学衡” 5 早期现代文学研究 http:/www.shu.ac.u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