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液循环_第1页
第6章 血液循环_第2页
第6章 血液循环_第3页
第6章 血液循环_第4页
第6章 血液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血 液 循 环,目的要求: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基本生理知识。掌握心血管系统进行调节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第二节 心脏生理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血液在其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器官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内气体交换 肺静脉 左心房,血液循环 1.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使机体新陈代谢不断进行 2.血液运输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3.维持机体稳定的理化环境,和血液防卫功能的正常实现,血液循环得以实现要依靠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2、。由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而引起的瓣膜规律性的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所以心脏可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体循环和肺循环,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机械特性,心肌细胞类型,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自律细胞:P细胞、蒲肯野细胞,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的系统。其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维持心脏节律性搏动。,窦房结(心脏正常起搏点),房室束,左右束支,Purkinjie纤维,房室交界,心传导系,房结区,结区,结希区,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室间隔,房室束分支,心内膜下

3、支,结间束,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二)形成机制,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 0期:钠离子快速内流 1期:钠离子通道失活 钾离子快速外流 2期:钙离子缓慢内流 钾离子缓慢外流 3期:钙离子通道失活 钾离子快速外流 4期:钠钾泵使钠离子 外流钾离子内流,(三)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 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兴奋性成反比 2. 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上移,和静息电位的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 3. 钠通道的状态(三种状态) 备用:膜处于静息水平 激活:钠离子快速内流 失活:钠通道已关闭 细胞膜上钠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心肌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四)兴奋

4、性的周期性变化和收缩的关系,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兴奋性高,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有效不应期长= 整个收缩期舒张早期,特点: 1. 不发生强制收缩 2.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期自动除极,快反应自律细胞: 蒲肯野细胞(钠离子快速内流) 慢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胞(钙离子缓慢内流),心脏传到系统各部分的自律性,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心室传导组织和 心室肌,90-100次分,40-60次/分,15-40次/分,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自律行最高),窦性心律,异位心律,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

5、式,抢先占领,超速压抑,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 4期膜自动去极速度 (正比于自律性) 2.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 位之间的差距(反比于自律性),三、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肌的传导,1. 传导路线: 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交界 蒲肯野纤维网 心室肌,(优势传导通路),(房室束),房室交界区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这种缓慢传导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心脏兴奋性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到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心脏各部分有次序的、协调的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与细胞传导性成正比 2)生理因素:动作

6、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正比于传导性) 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比于传导性),第二节 心脏生理,一、心动周期的概念,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位。心动周期持续时间与心跳频率有关,成人心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个心动周期持续时间0.8S。,无论是心房还是心室,其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如果心率加快,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动周期,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1. 心房收缩期 全心舒张 房内压室内压 二尖瓣打开 主动脉瓣关闭 心房收缩 房内压室内压 心房血再度挤入心室 心房舒张 2. 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0.05秒 动

7、脉压室内压房内压 瓣膜关闭 特点:室内压上升速度快 快速射血期 0.10秒 室内压动脉压 半月瓣开启 特点:射血量大、流速快、室内压带、达峰值、容积迅速下降 减慢射血期 0.15秒 室内压下降(但仍大于动脉压 )、心室血量下降、射血量减少 3.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0.06-0.08秒 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 快速充盈期 0.10秒 室内压房内压 大量血液流入 减慢充盈期 0.22秒 室内压房内压 心室充盈度高 血流缓慢,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一)心脏输出量 搏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心指数 (二)射血分数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三)心脏做功量 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 每分

8、功:搏功心率,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就有进行不同程度新陈代谢的需要,循环系统也就必须具有一套逐步完善的循环调节机构以适应这种需要。,控制心输出量的因素,搏出量,心率,(一)搏出量的调节,心室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取决于心肌纤维缩短的程度和速度,搏出量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来实现的。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是整块心肌收缩强度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与肌细胞数目无关。,搏出量的调节,由初长度改变引起的异长调节,由心肌收缩能力改变引起的等长调节,骨骼肌,心肌,异长调节,前负荷初长度(舒张末期压)是调节搏出量的主要因素,等长调节,当体位改变以及当左右心室搏出量不平衡时所出

9、现的充盈量的微小变化,通常是通过异长调节机制来改变搏出量使之与充盈量达到平衡;而对于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功能变化,例如体力劳动时搏出量持久且大幅度的增高,主要依靠心肌收缩能力的变化来调节。,与初长度无关,是通过心肌内在功能的改变而实现的,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各环节都能影响收缩能力,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后负荷动脉压 单纯的机械效应,不是某种功能调节机制进行调节的结果,(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输出量 搏出量 心率,一定限度内 心率增大,心输出量增加 170-180 心室充盈时间减少,充盈量下降,搏出量

10、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40 心室舒张期过长,充盈以近限度,充盈量、搏出量均不再增加,心输出量下降。 可见,心跳频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均会减少。,(三)心脏泵功能的贮备(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力贮备,心率贮备 2倍,搏出量贮备,舒张期贮备 15ml,收缩期贮备 55-60ml,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自学)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三)血压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形成因素:1. 血液充盈 2. 心脏射血,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

11、(mmHg)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 100-120 60-80 30-40 100左右,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心脏每搏输出量 2. 心率 3. 外周阻力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二)动脉脉搏,动脉内压力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1. 波形 上升支:心室快速射血期 下降支:射血后期 2. 传播速度 脉搏沿动脉管壁向外周血管传播,速度远快于血流速度 动脉管壁可扩张性越大,传播速度越慢,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功能:血液回心的通路和血液贮存库的作用,(一)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 取决于 外周静脉压各器

12、官静脉的血压,心脏射血能力 反比 静脉回心血量 正比,中心静脉压升高,外周静脉压升高,(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水压由血液受重力影 响产生的压力,静水压高低取决于人体体位 平卧 直立,(三)静脉回流,1.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占总循环阻力的15 2. 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正比 心脏收缩力量 正比 体位改变 从卧到立,回心血量下降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节律性舒缩,回心血量增加 呼吸作用 吸利于回心 呼不利于回心,对肺循环静脉影响相反,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

13、配,心脏,心交感神经 末梢释放 NE 受体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心迷走神经 末梢释放 Ach M受体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肽能神经元,血管,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1. 交感缩血管神经 末梢释放 NE,结合受体 血管收缩 结合受体 血管舒张,NE 与结合能力较强,缩血管效应 阻断剂:酚妥拉明 生理作用:调节血管(小动脉)的阻力和血压,2. 交感舒血管神经,末梢释放 ACh M型受体 阻断剂:阿托品 效应器:骨骼肌血管 生理作用:防御情绪反应和运动初期使骨骼肌血管 舒张 ,血流量增多,3.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14、,末梢释放 ACh M型受体 效应器:软脑膜、消化腺血管 生理作用:局部扩张血管,使血管舒张,4.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 轴突反射,(二)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1. 缩血管区(C1区) 2. 舒血管区(A1区) 3. 传入神经接替站: 延髓孤束核神经元 4. 抑制区:心迷走神经元细胞体 位于延髓迷走神经 背核和疑核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三)心血管反射,生理意义:使循环系统功能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 态或环境的变化,1.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高压力感受器),降压反射:血压突然上升 动脉扩张 压力感受器兴奋 孤束核 延髓心血管中枢 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

15、迷走神经 血压下降,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低压力感受器),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交感紧张(-) 心肺感受器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 心迷走紧张(+) (缓激肽) 血压下降,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1. 感受器 颈内外交叉处 窦N 位置 主动脉交叉处 迷走N 适宜刺激: 低O2 、 CO2 、 H+ 2. 反射 低O2 心率 CO2 呼吸 H+ 血压,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体液因素 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兴奋 肝脏 循环血量 致密斑感受器兴奋 近球细胞 (动脉血压)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分泌增加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 肾上腺髓质 血管紧张素(10

16、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压 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8肽) 回心血量 血管紧张素酶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血管紧张素(7肽) 保Na+ 、HO 循环血量 醛固酮分泌 排K+,(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心脏受体 正性变 肾上腺素80% 受体 皮肤内脏效应 外周阻 肾上腺 血管 根据比例 力变化 髓质 受体 皮肤内脏效应 不明显 心脏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20% 血管,主要受体 外周阻力 血压,(三)血管升压素,下丘脑视上核 正常:肾脏水分吸收 少尿无尿 神经垂体 升压素 室旁核 大量:除上述之外,血管平滑肌 加压素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舒张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

17、(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产生缓激肽和血管舒张素是已知最强烈的舒血管物质 (六)心钠素 舒血管作用 (七)前列腺素 舒血管作用 (八)阿片肽 舒血管作用 (九)组胺 强舒血管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 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2. 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活动 3. 两者作用机制相同 4. 递质和激素有时是同一种物质,三、自身调节,去除调节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因素后,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器官组织的血流量仍能通过局部血管的舒缩活动得到适当调节,这种机制存在于组织、器官本身,故称自身调节。 1. 肌原学说 指血管平滑肌本身的紧张性收缩随血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稳定血流量。 血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