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ppt_第1页
子刘子自传.ppt_第2页
子刘子自传.ppt_第3页
子刘子自传.ppt_第4页
子刘子自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 张建刚,【诗文解释】,朱雀桥畔长满了野草,到处盛开着一簇簇的野花。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衣巷内一片幽暗。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华屋中筑巢的燕子,如今都飞到普通百姓家中去了。,【诗文赏析】,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

2、存在了。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全诗含蓄隽永,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是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

3、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

4、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

5、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一生的经历比较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即从他一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时期; 二、从贞元七年(791)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即从他二十岁到三十四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三、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即从他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贬谪时期; 四、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即从他五十六岁到七十一岁去世的晚年时期。,第一阶段,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

6、子百家。童年时代曾经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到他们的指点,并为权德舆所器重。他后来一直对江南保持着良好的印象,自称“江南客”。 第二阶段,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 (805)。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入仕以前,自称道未施于人,所蓄者志。入仕以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任用王叔文等人、

7、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第三阶段,从宪宗元和元年(806)至敬宗宝历二年(826)。八司马被贬后,宪宗曾下诏: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旧唐书宪宗纪)从这时起,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在贬所,他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大胆地揭露宦官与大官僚的丑行,以抒发胸中的愤懑。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

8、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所到之处,访问疾苦,关心民瘼,写了不少诗篇。由于长期遭受斥逐,思想陷于苦闷,早在朗州时期就以佛教作为安慰。到连州后,与佛教徒往还密切,写了不少酬僧诗,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第四阶段,从文宗大和元年 (827)至武宗会昌二年(842)病故于洛阳。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

9、),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他在地方官任上颇著政绩,但总觉得自己的政治才能没有充分发挥,长抱天与所长不使施,(子刘子自传)之恨。晚年寄希望于宰相裴度,想协助裴度刷新政治。但裴度在牛李党争中受到排挤,无 所施为,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刘禹锡在黑暗现实下感到没有出路,便借老、庄旷达思想排遣苦闷,而内心不甘沉沦,写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一类诗句以自勉,所以明代胡震亨说他晚年“精华不衰”(唐音癸签)。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寄寓着刘禹锡复杂感情的吏隐亭令人流连。,当地文物工作者考察“十咏亭”原址。,昔

10、日吏隐处,现已成了连州中学学子读书温习之地。,刘禹锡草堂,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

11、旷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1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 怀旧空吟闻笛赋3,到乡翻似烂柯人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补充注释: 讳:旧时在人名前加“讳”字,以表示尊敬。 大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违:避 夙:平素 忝:tin辱,自谦之词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浮:过 掾:yu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丁:指遇父母之丧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擢:提拔 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过:交往,相处 工:巧,善于。 至是尤剧:到这时突然加剧 事秘:事情诡秘。 贵臣:这里指宦

12、官 大墓:祖坟,题解: 这篇自传写于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课文按内容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及从宦经历。,第二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

13、的坟墓原在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父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祖父刘鍠,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后遭遇”安史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由于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桥主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

14、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书记.过了两年

15、,道路畅通,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以擅长下棋,得选为翰林院待诏.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启部待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

16、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患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而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为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谊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