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_第1页
兰考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_第2页
兰考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_第3页
兰考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_第4页
兰考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考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5-2030)文 本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论1第一条规划背景1第二条规划依据1第三条规划原则2第四条规划范围2第五条规划期限2第六条规划目标与规模2第二章规划可行性分析2第七条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2第八条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3第三章建设区域3第九条综合管廊适建区3第四章系统布局3第十条总体布局3第十一条管廊建设4第十二条管廊型式4第五章管线入廊分析4第十三条管线入廊分析4第十四条入廊管线设计导则4第六章管廊断面选型4第十五条管廊等级分类4第十六条管廊断面选型5第十七条管廊断面设计5第七章三维控制线划定5第

2、十八条平面间距控制5第十九条竖向控制6第八章重要节点控制规划6第二十条出线口6第二十一条综合管廊穿越河流6第二十二条综合管廊交叉口6第二十三条综合管廊穿越地下通道7第九章配套设施7第二十四条控制中心7第二十五条变电所7第二十六条投料口及人员出入口7第二十七条通风口7第十章附属设施8第二十八条附属用房规划8第二十九条消防系统规划8第三十条排水系统规划8第三十一条通风系统规划8第三十二条供电系统规划8第三十三条照明系统规划8第三十四条监控系统规划9第十一章安全防灾9第三十五条抗震9第三十六条防火9第三十七条防洪9第十二章建设时序9第十三章投资估算10第三十八条廊体及附属设施建设经济分析10第三十九

3、条入廊管线建设经济分析10第四十条运维经济分析10第十四章保障措施10第四十一条协调制度的建立10第四十二条日常维护管理11第一章 规划总论第一条 规划背景为了解决新敷设地下管线或检修老地下管线造成道路重复开挖形成的“黑色污染、马路拉链”等地下管线引致的问题,美化城市景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国办发201427号)、(国办发201427号)、(国办发201561号)文件要求,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建城201570号”下发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制定本规划文本。第二条 规划依据(1)上位规划兰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相关规划与设计兰考县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

4、划(2014-2030)兰考县中心城区电力专项规划(2013-2030)兰考县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2030)兰考县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4-2030)兰考县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专项规划(2014-2030)兰考县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主要政府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201570号)(4)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标准及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5、GB50289-98)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标准(CECS401:2015)城市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标准(CECS402: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 50808-20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 50853-2013通信管道与通信工

7、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 50494-2009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第三条 规划原则(1)总体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印发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号文件的相关要求;(2)协调原则。与兰考县总规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保障专项规划的科学性、统筹性、超前性与可操作性;(3)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体现兰考的地域特色;(4)布局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兰考未来发展对市政管线的要求。在规划布局时,应尽可能地让各种管线进人管廊内,以充分发挥其作用;(5)超前

8、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兰考发展的需求,做到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第四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与兰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所确定的中心城区用地范围一致,具体为郑徐高铁客运专线以北、东明大道以西、光裕大道以南、蒙泽路以东区域。规划区总用地面65.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至2030年发展到61万人。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定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定为2015-2020年,远期规划定为2021年-2030年。第六条 规划目标与规模(1)近期目标与规模至2020年,兰考县建成由试点线路组成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并投入运营;组建管廊公司,初步形成投资、规划、设

9、计、建设、运营一系列运作机制;消除50%主要城市主干道、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等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全市60%主要街道消除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2)远期目标与规模至2030年,兰考县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消除70%城市主干道、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等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全市80%各主要街道消除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提高。第二章 规划可行性分析第七条 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1)技术成熟。综合管廊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运行也十分可靠,为兰考县建设综合管廊提供了有力

10、的技术保障。(2)发展可行。目前兰考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可以满足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发展。(3)地质可行。兰考县全县土质大部分由冲积和淤积的粉、细砂、亚砂土、亚粘土及部分淤土组成,可以满足地下管廊建设。(4)建设优势。兰考县的市政道路及管网的建设均由政府及公用事业单位统一管理,为综合管廊的实施提供了建设条件。(5)改造优势。可以避免建设过程中市政服务的中断,提供一个更新城市基础设施的机会,确保今后更快、更好、更有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力。(6)政策优势。兰考县享有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7)经济支持。兰考县受到国家重点关注,国家对兰考县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

11、综合管廊的实施提供了经济条件。(8)节约投资。凭借地下人防工程、地下空间开发等的建设为契机,结合新建道路施工一起建设综合管廊,可以节约大量投资。第八条 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1)兰考县定位和市政服务功能的需要。(2)兰考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要。(3)保证兰考县地下管线安全运营的需要。(4)消除兰考县“拉链路”现象,保障交通安全畅通。(5)兰考县城市环境建设的需要。(6)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7)有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第三章 建设区域第九条 综合管廊适建区拟在兰考县设置4个综合管廊建设区,分别是西部片区中心-商务中心区域、老城中心区域(不含焦裕禄纪念园)、北部行政中心-片区中心

12、区域(不含焦桐和焦裕禄精神文化园)、产业集聚区中心-高铁站片区中心区域。西部片区中心-商务中心区域,范围为长兴路和文兴路以东、中山路以北、黄河路以西、考城路以南,面积约810.65公顷;老城中心区域(不含焦裕禄纪念园),范围为黄河路和桐月路以东、车站路和陇海铁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商城西路以南,面积约439.10公顷;北部行政中心-片区中心区域(不含焦桐和焦裕禄精神文化园),范围为黄河路和裕禄大道以东、兴兰大道和文体路以北、胜利路和东明大道以西、兰康街和福临街以南,面积约269.63公顷;产业集聚区中心-高铁站片区中心区域,范围为惠民路以东、高铁站以北、宝龙路和迎宾大道以西、华梁街以南,面积约5

13、15.21公顷。其中,西部片区中心-商务中心区域、产业集聚区中心-高铁站片区中心区域为新建区,其他基本为老城区。第四章 系统布局第十条 总体布局规划兰考中心城区形成“环状+支状”2大综合管廊系统。环状管廊系统位于以老城组团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以北片区,干线管廊沿中山路和黄河路敷设,支线管廊沿兰阳路(远景规划)、兰康街、考城路、中山路、文兴路、朝阳路、黄河路和裕禄大道敷设,缆线管廊沿健康路敷设。支状管廊系统位于以产业集聚区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以南片区,干线管廊沿黄河路和科技路(惠民路迎宾大道)布置,支线管廊沿华梁街(远景规划)、迎宾大道、阳泰街布置,支线管廊沿科技路(迎宾大道宝龙路)布置。第十一条 管廊

14、建设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兰考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改、扩)建,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的建设应与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的入地改造工程建设相结合并进行优化组合。第十二条 管廊型式本次规划的兰考县综合管廊系统包含三种型式: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规划管廊总长约33.6km,其中,干线管廊长约11.5km,支线管廊长约17.1km,缆线管廊长约5.0km。第五章 管线入廊分析第十三条 管线入廊分析给水、再生水管线:适宜纳入综合管廊;电力管线:适宜纳入综合管廊;通信管线:适宜纳入综合管廊;热力管线:适宜纳入综合管廊;燃气管线:中压燃气管道建议纳入综合管廊,高压燃气管道不建

15、议纳入综合管廊。排水管线:不建议纳入综合管廊;确定兰考县入管线为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供热管线、中压燃气管线。第十四条 入廊管线设计导则(1)管材选择给水、再生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天然气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热力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保温层及外护管紧密结合成一体的预制管,热力管道及配件保温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不燃材料;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或不燃电缆;通信线缆应采用阻燃线缆。(2)线缆敷设电力电缆敷设安装应按支架形式设计;通信线缆敷设安装应按桥架形式设计。(3)管道敷设给水、再生水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天然气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支撑的

16、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调压装置不应设置在综合管廊内;管道进出综合管廊时应设置具有远程关闭功能的紧急切断阀;管道进出综合管廊附近的埋地管线、放散管、天然气设备等均应满足防雷、防静电接地的要求。热力管道附件必须进行保温;管道及附件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50;同舱敷设的其他管线有正常运行所需环境温度限制要求时,应按舱内温度限定条件校核保温层厚度;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排风管应引至综合管廊外部安全空间,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第六章 管廊断面选型第十五条 管廊等级分类结合兰考市政管线规划情况,以电力电缆、供水、再生水及供热管等级和规模为依据,确定采用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三种

17、形式。其中,干线管廊敷设在管线种类多,管径较大的道路;支线管廊敷设在管线种类多,管径一般的道路,缆线管廊敷设在电力出线、通信管线较多的道路。第十六条 管廊断面选型裕禄大道管廊断面形式为圆形,其他道路管廊断面形式为矩形。第十七条 管廊断面设计(1)干线综合管廊中山路:入管线有给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三室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管道布置于同一舱室,电力、通信管道布置于同一舱室,燃气管道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7.2m4.0m 。黄河路(陇海铁路以北):入管线有给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三室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热力管道布置于同一舱室,电力、

18、通信管道布置于同一舱室,燃气管道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8.8m4.5m。黄河路(陇海铁路以南)、科技路:入管线有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三室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热力、燃气管道分别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7.5m3.6m。(2)支线综合管廊长兴路、兰康街:入管线有给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三室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热力管道布置于同一舱室,电力、通信管道布置于同一舱室,燃气管道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8.45m3.6m。朝阳路:入管线有给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

19、三室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热力、燃气管道分别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7.4m3.6m。裕禄大道:入管线有给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圆形断面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热力布置于统一舱室,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燃气管道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6800。考城路:入管线有给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三室形式。其中,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热力、燃气管道分别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7.85m3.6m。迎宾大道、阳泰路:入管线有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的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三室形式。其

20、中,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热力、燃气管道分别单独布置一舱室,断面尺寸为7.0m3.6m。(3)缆线综合管廊科技路:入管线有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单室形式。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断面尺寸为3.3m3.6m。健康路:入管线有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管沟采用单箱单室形式。电力、通信布置于同一舱室,断面尺寸为3.0m3.0m。第七章 三维控制线划定第十八条 平面间距控制(1)平面位置管廊平面线形与所在道路平面线形,平面位置与地面建(构)筑物的基础设施的平面位置相协调。干线管廊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支线管廊一般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

21、纳入直接服务沿线的各种管道;缆线管廊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面。规划兰考县综合管廊平面位置如下:(1)干线综合管廊中山路: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0.0米,控制宽度8.2米;黄河路(陇海铁路以北):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0.0米,控制宽度9.8米;黄河路(陇海铁路以南):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0.0米,控制宽度8.5米;科技路(迎宾大道以西):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0.0米,控制宽度8.5米;(2)支线综合管廊长兴路: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0.0米,控制宽度9.45米;朝阳路: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西25.6米,控制宽度8.4米;裕禄大道: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东13.8米,控制宽度7.8米

22、;兰康街: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南15.0米,控制宽度9.45米;考城路: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北11.0米,控制宽度8.85米;迎宾大道: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西16.5米,控制宽度8.0米;阳泰街: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0.0米,控制宽度8.0米;(3)缆线综合管廊健康路: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北13.0米,控制宽度4.0米;科技路(迎宾大道以东):规划综合管廊距道路中线中南18.3米,控制宽度4.3米。(2)平面间距管廊与外部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规定。管廊与邻近建(构)筑物的间距应满足施工及基础安全间距要求。第十九条 竖向控制(1)覆土控制兰

23、考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规划控制在2.53.0米,管廊交叉时顶部覆土厚度控制在2.0米。(2)竖向净距管廊与外部工程管线及其他建(构)筑物交叉时的最小垂直间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规定。(3)坡度控制综合管廊纵断基本与道路纵断一致。在穿越路口处,采取局部下卧或上穿的措施通过。综合管廊最小纵坡不小于0.2%;最大纵坡不大于10%第八章 重要节点控制规划第二十条 出线口综合管廊在道路交叉口及地块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管线接出口,将管廊内的管线向外进行引出,出线方式选用直埋出线方式。其中,进出线口设置加高层进行横向穿管,加高层设计高度1米,内部管线通过加高层侧墙横穿进出管廊,该处管廊仓室各加宽

24、0.8米。给水和再生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进行墙体预埋;电力和通信电缆采用玻璃钢套管进行预埋。第二十一条 管廊交叉口本次规划管廊交叉方式有“直角形”、“丁字形”、“十字形”,通过在交叉处将综合管沟的平面尺寸和净高加大,方便廊内管线交叉时的布置。以中山路与长兴路节点(十字形)为例,管廊交叉口处加高1.0米,加深0.7米。其他节点的处理可通过管廊“十字形”交叉方式的调整实现。第二十二条 管廊穿越河流兰考县中心城区范围内河流密布,综合管廊与兰阳河、泉河、清涧河等交叉口有14处。这些河流河底一般位于地面下25米。管廊过河时,采用倒虹形式设计从河底下1.5米穿越。在倒虹的倾斜段,纵向斜坡10%,设防滑

25、地坪或台阶;在倒虹段两侧标准段上,分别设置防水门,防止河道下方的综合管廊发生漏水事故时,河水进入综合管廊的其他区段。科技路缆线管廊管线较少且尺寸较小,结合桥梁预孔洞过河。第二十三条 管廊穿越地下通道本次规划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通道既有水平上的平行关系(如裕禄大道综合管廊与裕禄大道地下步行通道),也有垂直上的交叉关系(如阳泰街综合管廊与学院路地下步行通道、综合管廊与考城路、中山路、朝阳路、黄河路上的地下过街通道)。管廊过地下通道时,应采用与过河一样的倒虹形式设计从地下通道底下1.5米穿越。第九章 配套设施第二十四条 控制中心规划管廊控制中心与周边变电站或公共建筑合建,服务范围为2千米,沿干线管廊设

26、置四处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即商务中心区朝阳路管廊监控中心、老城区黄河路管廊监控中心和中山路管廊监控中心、产业集聚区科技路管廊监控中心。表11-1 规划管廊监控中心一览表编号名称位置建筑面积备注1黄河路管廊监控中心黄河路与考城路交叉口西南角不少于600平方米与规划110KV黄河变合建2中山路管廊监控中心中山路与中山街交叉口西北角不少于600平方米与规划110KV中山变合建3朝阳路管廊监控中心中山路与玉虹路交叉口西北角不少于600平方米与规划110KV朝阳变合建4科技路管廊监控中心科技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西南角不少于600平方米占用迎宾大道左侧绿化用地控制中心一般设计为半地下式,在监控室和综合管廊之间

27、设置一个地下联络通道,以便于人员的进出和综合管廊的内部管理。中心控制室设置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模拟显示屏,电话交换设备,消防报警设备,控制操作台等。第二十五条 变电所本工程采用10kV和0.4kV两个电压等级。综合管廊控制中心设10kV总配电所,管廊沿线另设11座箱式变电所,其中陇海铁铁路以北8座,陇海铁路以南3座。箱式变电所设置于管廊供电间内,单舱供电间设计尺寸为2.9m3.0m1.9m,双舱供电间设计尺寸为5.1m3.0m1.9m,三舱供电间设计尺寸为7.2m3.0m1.9m。箱式变电所电源由监控中心总配电所提供。第二十六条 投料口及人员出入口本次规划投料口设计尺寸为7.1m1.2m,投料

28、口舱室局部放宽1.2m。投料口通常在顶板上开孔,并设置供管道及附件安装用的吊钩。当管廊在车行道下时需引至路外在绿化带内。与投料口相结合设置了人员出入口,人员出入口位于绿化带、人行道内。第二十七条 通风口综合管廊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的通风方式,每个防火分区设置2个机械通风口和一个自然通风口,其中自然通风口结合进料口一起设置,机械通风口设计采用管廊顶部设置共用通风间,通风间设计尺寸为5.4m3.2m1.9m。通风口应注意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之与周围协调。第十章 附属设施第二十八条 附属用房规划规划附属用房采用地上式或半地下式建筑,其功能应满足管廊使用要求,同时满足通风

29、、采光等建(构)筑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第二十九条 消防系统规划本次规划综合管廊主要分为水舱、热力舱、燃气舱、电力舱(包括电力电信舱)以及混合舱(通讯和110kv以下的电力可以和给水管线布置在一个舱内)等。水舱、热力舱不考虑固定消防设施,设置手提式灭火器;电力管廊舱内设置适当的固定消防系统;推荐采用中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第三十条 排水系统规划在综合管廊内设有一侧设排水沟,排水沟不穿越防火分区,断面尺寸通常采用200mmx100mm,综合管廊横向坡度2%,沿线坡向集水坑方向。在交叉口、过河节点、管线出线口和管沟防火分区局部最低处设置集水坑,断面尺寸为2.0 m1.5 m1.5 m,每个集水坑内设

30、置台潜污泵,一用一备轮流启动。潜污泵采用液位开关自动控制,日常使用采用高液位开泵,低液位停泵,事故期间液位开关触碰超高线位两台泵同时启动。潜污泵设计水量根据结构渗漏水及管道检修放空水确定。排水泵井有效容积不小于单台潜水泵min排水量,排水泵排水就近排入道路雨水管。第三十一条 通风系统规划通风系统规划以防火分区为计算单元进行通风系统的划分和设备布置,每个防火区应设置一个强制排风口,燃气管道的强制排风口应与其它管道的排风口分别设置。若无法分别设置时,应采取防爆等安全措施。在每个防火分区的两侧设置排风亭,排风机集中设置在排风亭内,在中间设置进风亭,管廊内设诱导风机,系统运行时,经排风机、排风亭将室内

31、热湿污浊空气排出管廊,新风经进风亭、进风口补进沟内,再经诱导风机接力至排风亭。排风口设置的位置应当高于最高水位,并有防止雨水倒灌、废弃物投入以及小动物爬入等措施。第三十二条 供电系统规划规划将综合管廊内的风机、排水泵及监控设备等主要用电定为二级负荷,;一般照明、检修插座箱为三级负荷,由城市电网就近提供两路10kV电源,电源运行方式为两常用。第三十三条 照明系统规划综合管廊附属设备工程有照明用电、动力用电、控制用电等三种电力系统,配管为露出,原则上设于综合管廊的顶部。应急照明灯具附带后备蓄电池,应急时间不小于30分钟。控制中心设办公一般照明和事故应急照明,中心控制室照度标准为300勒克斯。照明灯

32、具由管理楼照明配电箱供电,就地手动开关。在机械通风口、集水井、配电箱、人员出入口处的照明强度一般为100150勒克斯,使用的照明灯具应采用防潮型。照明灯具光源以节能型荧光灯为主,沿综合管廊纵向约10米距离设一盏。当综合管廊内不设置应急发电机时,应设置紧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照度不少于0.5勒克斯,疏散指示间距不大于15米,应急照明灯具由双电源自切配电箱专用回路供电并附带后备蓄电池,应急时间不小于30分钟。为了使救生及消防设备在紧急时能够继续工作,每个防火分隔区中的自动设备、紧急照明、消防水泵、排水水泵等电源线路应当使用耐火阻燃电缆。第三十四条 监控系统规划监控系统由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自控系

33、统、摄像监控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中央计算机系统联系、协调、控制和管理其它系统的工作,还担负与电力公司、供水公司等部门的报警和事故处理连网通信任务。自控系统一般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套PLC现场控制站,负责喷淋水阀、存水泵、风机、氧含量测定仪、湿度测定仪及温度测定仪等的检测及控制。摄像监控系统一般在每个人员出入口及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摄像机时间视频监控。电力舱内选用感温电缆及烟感探测器进行火灾报警,其余舱内不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十一章 安全防灾第三十五条 抗震兰考中心城区地震烈度为七度,综合管廊按提高一度即8度设防采用抗震措施。抗震设防乙类,抗震等级三级。提高管廊结构构造,保障综合管廊在受

34、到八度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大面积严重破坏;火灾、水灾、爆炸、溢毒、放射性污染等各种次生灾害能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生活得以基本保障。第三十六条 防火规划兰考综合管廊内每隔190m应设置防火墙,形成防火分区。防火墙上设常开式甲级防火门,各类管线穿越防火墙时用不燃材料封堵,缝隙处用无机防火堵料填塞,以防止烟火穿越分区。在每个防火分区的人员出入口和通风口集中设置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执行。敷设电缆、光缆的综合管廊内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其他管线的舱室设置手提式灭火器。规划兰考综合管廊内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发生火灾时采用机械排烟措施。第三十七条 防洪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逃

35、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的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进行设计。作为地面式的通风口,其百叶窗底部应高出城市防洪排涝水位300mm以上;作为地表式的通风口,在通风口内设置防淹门,防止地表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第十二章 建设时序规划近期建设4条道路管廊,总长约7.79km;建设朝阳路、科技路2个监控中心。远期建设10条道路管廊,总长约25.79km;建设黄河路、中山路2个监控中心。管廊建设时序详见表12-1。表12-1 兰考管廊建设时序一览表管廊建设分期路名管廊断面形式管廊长度(米)2015-2020年中山路(蒙泽路朝阳路)干线2440朝阳路(中山路考城路)支线2245迎宾大道(科技路阳泰街)支线875阳泰街(迎宾大道宝龙路东200米)支线22302021-2030年黄河路(科技路华梁街)干线1590中山路(朝阳路胜利路)干线2850黄河路(中山路兰康街)干线3525科技路(惠民路迎宾大道)干线1070兰康街(兰坝路学院路)支线2815考城路(顺兴路胜利路)支线4120长兴路(文昌街荷房街)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