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在广州_第1页
“慢”行在广州_第2页
“慢”行在广州_第3页
“慢”行在广州_第4页
“慢”行在广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慢” 行 在 广 州关于广州市“特别”的公共交通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一、 摘要3二、 “慢”行方式的概况分析39三、研究方法及思路流程9四、问卷调查913五、研究过程分析13六、 总结及建议1314一、摘要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同时广州也是于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大陆经济规模第三大的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2012年广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 13551.2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8574元(17274美元),

2、同比增长10.5%。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港深沪综合竞争力最高,2012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次于香港、深圳、上海、台北、位列第5位。2012年宜商城市竞争力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第五。随着广州的经济飞速发展,繁忙,速度,效率似乎已经成为广州的代名词,所以对于这个城市的交通来说,“快”似乎变成一个毋容置疑的形容词,但是我们小组无意间发现这个城市的“慢”交通,虽然它并不符合这个城市对速度的追求,但它却满载了广州这个城市的人情味道和被匆匆而过的人们所忘掉的羊城美景所以我们组这次针对广州“慢”行方式展开一次研究分析。关键词:“慢”行、旅游观光休闲、人文情怀二、“慢”行方式的概况分析 第一

3、种“慢”行方式水上巴士; 2007年4月10日,经过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等单位的广泛调研,征求专家和市民的意见后,广州市水上巴士试验线路正式开通。广州市客轮公司初步规划配备4艘原珠江夜游船和2艘快速船投入水上巴士运营。快速船为60客位,平均运行航速超过30公里/小时;4艘旅游船中,1艘为100客位,另外3艘为250客位,平均运行航速为1820公里/小时,均高于目前广州市公共汽车16公里/小时的平均车速。 试验航线全长9公里,设置中大码头、天字码头、西堤码头和芳村码头共4个码头,全程最快约需30分钟,最慢约50分钟。 水上巴士首班船发出时间为7:00,尾班船时间为18:00.高峰时段始发站每20分钟

4、对开1个航班,其余低峰时段每30分钟对开1个航班。票价方面,实行按站收费制,相邻两码头之间为1元,超过一个码头为2元,全程2元。60周岁以上持有老人优惠证的乘客享受半价优惠,65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船。每个码头设有羊城通刷卡机,并在芳村码头、西堤码头和天字码头安装GPS自动报站系统。 作为“试验线”,“芳村西堤天字中大”线路为水上巴士未来的开拓提供丰富经验。水上巴士与轮渡和珠江游共同构造层次分明、互补协调的水上客运体系结构,满足居民出行多样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水上巴士发展现状:目前广州市水上巴士工作日每天开出3235个航班,平均每个航班载客70至125人;非工作日开出3640个航班,平均每

5、次载客125至165人。水上巴士以超过200座的大型旅游船为主,工作日和分工作日平均每航次全程上座率分别为48%和72%。由于多数乘客中途上下船,并非全程乘坐,经过统计水上巴士实际平均上座率为15%20%。可见目前水上巴士客流市场尚未得到最大开发,客运量偏低。2007年广州市水上巴士共运送乘客88.7万人次,日均3346人次。在同期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水上巴士所占比例很低,仅为0.37%,即每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中仅有4人次采用水上巴士方式。从中我们研究分析得出水上巴士运营上的两个难题:经济效益方面:水上巴士运营入不敷出;运营收入低,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高。社会效益方面: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水上

6、巴士虽在一定程度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便利但不符合大部分上班族对速度的要求,所以其分担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也就有限。但是水上巴士的运营对于广州这个城市来说是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水上巴士的开通,创新了水上客运发展新理念,是水上客运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自我调整。广州市内河汊密布,城市空间总体上呈沿河“带状分布”的地理形态,其水上公共客运轮渡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作为广州市致力打造的城市品牌,珠江水运文化及其综合功能有待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考虑,水上客运在广州市将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以更多元化,高水平的面貌丰富珠江航运内涵,提升广州城市品位。第二种“慢”行方式有轨

7、电车;广州海珠区有轨电车(工程名为海珠区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线路)是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广州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的路线之一,将是广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万胜围-广州塔)定于2014年12月31日10点开通试乘,其中琶醍站暂缓开通。开通初期行车间隔13分钟,运营服务时间9点至21点,票价2元。线路全长约7.8公里,均为地面线;共设置10座车站,均为地面站;设置停车场一座,位于琶洲大桥附近。广州海珠环岛有轨电车工程在广州塔会展东路段沿江边绿化带行驶,通过黄埔涌时将加建一座跨涌桥梁供电车通行。在水博苑万胜围段转至马路中央行驶而且在广州塔附近

8、未来还将建设一条中轴线新型轻轨。该工程于2013年开工,约在2014年底竣工。琶洲大桥南区间、南风站至琶醍区间。线路始于万胜围站,止于广州塔站,均为地面线。该段线路长约7.7km,共设置10座车站,均为地面站,在磨碟沙公园内设置停车场一处;平均站间距0.784km,最大站间距1.2km,为琶洲塔站至会展东路区间;最小站间距为0.535km,为艺苑东路站至广州塔站区间;其中与地铁接驳站2座,为万胜围站(与4号线、8号线接驳)和广州塔站(与3号线、APM线接驳)。试验段设停车场一处,位于琶洲大桥附近。控制中心位于停车场内。电车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属下广州南车城轨基地制造。届时广州市将拥有7列有轨电车

9、,于株洲与广州市城轨基地生产。电车特点:采用西门子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技术平台、钢轮钢轨、区间无触网、储能式有轨电车。车辆利用储能装置实现无接触网运行,车站设有充电受流系统,当车辆进站时,通过车辆上的被动式受电器对储能系统充电,从最低电压到完全充满的站内最大充电时间(含动态及停车充电)不大于30秒。广州市海珠环岛有轨电车车辆为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于2014年5月29日在株洲下线,按照计划,有轨电车于2014年7月份运抵广州进行动态调试,2014年9月份上线联调,2014年12月正式运营。该车采用三动一拖四模块编组,车辆长度约36.5米,最大载客量为368人,最高运行速度为

10、70公里/时。据介绍,由于采用了无化学反应的物理性大容量超级电容,无爆炸、起火危险,其充放电次数可达100万次,使用寿命可达10年。该车节能环保,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车辆顶部采用进站受电的方式,可有效消除供电网的视觉污染,避免暴雨季节漏电的危险。此外,该车采用100%低地板技术,车门口地板距地面仅325毫米,方便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残障人士上下车。因此,琶醍站在开通试乘期间暂缓开通,待建成后尽快投入使用试乘期间行车间隔13分钟,运营服务时间9时至17时。有轨电车发展现状:在六月份的一个周末我们组中的部分组员搭乘了该电车,从广州塔站开往万胜围站,途经广州塔、广州塔东、猎德大桥南、琶

11、醍、南风、会展西、会展中、会展东、琶洲大桥南、琶洲塔、万胜围这11个站(琶醒站还未开通),全长7.7公里,历时25分钟,全程景观别致,即可看到路面上的景色,又可看到珠江对岸的风景。由于搭乘时间为周末,人流较多,大部分为家长带着小孩子出游,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外地游客和不少数的摄影爱好者。看来有轨电车的运行还是得到许多市民的肯定的。第三种“慢”行方式双层巴士(旅游观光1号线);2013年2月13日,广州市广州首条双层巴士旅游观光线路开通,市民排长队感受敞篷公交。据悉,广州首批投入的6台双层巴为旅游观光试验线1,由珠江泳场沿江开往黄埔古村,全程票价3元。系双层敞篷巴士车型,采用英伦风格设计外观,均为高

12、强度全承载结构,使用LNG(液化天然气)发动机。为方便乘客,所有车辆配装残疾人电动轮椅伸缩踏步,设残疾人轮椅专位,还装有车载视频、录音和多语种报站器,可为乘客介绍沿途景点,提供国语、粤语、英语等报站。车辆二层采用电动敞篷,一旦有雨,司机可随时用控制按钮启用雨棚,同时每车还配有一名随车服务员(巴姐),服务于第二层,为乘客提供导乘、景点介绍、维持秩序等服务。不少人开车到珠江泳场附近,排队两三个小时,就为一尝敞篷双层公交观光效果。从2月8日开通至11日,4天内6辆双层敞篷观光公交车已累计搭载乘客近1万人次。这6辆双层公交车的二层空间左右两侧都没有安装玻璃,而是采用敞篷设计,因此,车辆从珠江边驶过,观

13、光视野效果非常好。如果遇到下雨天怎么办呢?有的车辆第二层配置了电动敞篷,司机可随时控制按钮启动雨棚,让乘客不受雨淋。雨势较小的话,将开放有电动顶篷的车辆二层,没顶棚的车辆只开放车辆首层;雨势较大的话,将关闭所有车辆的二层,只开放首层观光。这条双层公交旅游观光试验线全长11.7公里,从珠江泳场发车开往黄埔古村(双向运行),沿途停靠19个公交站点,串联起中大北门广场、赤岗塔、广州塔、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会展公园、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琶洲塔公园、黄埔古村古港等广州南部8大人文历史景点。旅游观光线路票价3元,执行广州市公交票务优惠政策。试运营阶段营运时间为7时至21时。线路途经站点:珠江泳场总站

14、、中大北门西站、中大北门站、珠江广场站、广州大桥底站、新鸿花园站、赤岗塔站、广州塔东站、阅江西路西站、阅江西路中站、阅江西路东站、会展公园站、阅江中路站、会展中心码头站、会展中心北站、阅江中路东站、琶洲塔站、琶洲村站、黄埔技工学校站、杨青村站、黄埔村站、黄埔古村总站共21个站。双层巴士发展现状:由上图得知现在搭乘双层巴士的市民比较多,而且双层巴士与水上巴士和有轨电车相比较所到达的地方比较多,能满足更多乘客到达更多不同目的地的要求,所以成为更多人观光交通工具的首选。但是由于巴士的高度,许多路段对于车身的高度都有所要求,所以很多繁华的路段都不能通行。虽然如此,但双层巴士沿线还是有很多旅游景点的,所

15、以坐着双层巴士游览广州成为许多外地游客游览广州的一佳选择。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流程a) 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我组部分组员在六月份的某一周末亲身乘坐这三种交通工具其中的两种水上巴士和有轨电车,水上巴士从西提码头出发,途经大元帅府站和中大码头站,最终到达广州塔站,用时20分钟,总体乘坐人数较多;有轨电车则从广州塔站乘坐,至万胜围总站,再由万胜围总站乘坐返回广州塔总站,单程时间约为30分钟,往返双程约为1小时10分;双层巴士则由于天气较为炎热,阳光猛烈,无法乘坐第二层所以没有去乘坐。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也称为“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

16、明扼要的征询单,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我们组通过微信使用问卷星软件对大家进行了采访。关于这次研究我们做了一份“关于广州市旅游观光性公共交通”的调查问卷,共有32人次参与今次的问卷调查。b) 思路流程:先去了解广州市内的另一种生活交通工具;亲身去体验这些交通工具的乐趣和实用性;通过问卷调查作为广州市民对这些观光性的交通的看法和意见的一种代表;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出对观光性交通工具今后发展的建议,使其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便民优点。四、 问卷调查关于这次问卷调查我们设置了五个问题,这次问卷调查共32人参加,问卷回收率为100%.第1题 你的性别 单选题选项小

17、计比例女20 62.5%男12 37.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第2题 你是否经常使用广州市公共交通工具?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是23 71.88%否9 28.1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第3题 你是否有听说过广州市有旅游观光公共交通工具?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是22 68.75%否10 31.2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第4题 你是否有搭乘过广州市内的旅游观光公共交通工具?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有18 56.25%没14 43.7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第5题 你觉得这种交通工具实用性如何?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高8 25%一般,但不是特别实用,只是用来旅游观光20 62.5%低,对市民的生活没有什么用处

18、4 12.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32从这几道问题可以得知调查中近80%的人经常使用广州市交通工具,可想而知学会使用交通工具是生活在广州的一项生活技能;从第三道题得知虽然有近70%的人知道广州市内有旅游观光性质的公共交通工具,但还是有30%的人不知道,这可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数字,这也同时说明了政府和运营商的对外宣传力度的不够,所以更加需要加大对旅游观光性质的交通工具的宣传。从第四题数据得出接近五成的人都没有使用过这种性质的交通工具,说明了使用率还是很低的,实用性不高,所以才有第五题的结论:超过60%的人都认为该种交通工具的实用性一般,只是用来城市的观光旅游,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乐趣,但却未从实际上

19、为广州的交通减压。再一次我们利用交叉分析,再具体分析不同性别的乘客的乘坐率和对实用性的看法,结果如下; 第4题:你是否有搭乘过广州市内的旅游观光公共交通工具?单选题XY有没小计女12(60.00%)8(40.00%)20男6(50.00%)6(50.00%)12 第5题:你觉得这种交通工具实用性如何?单选题XY高一般,但不是特别实用,只是用来旅游观光低,对市民的生活没有什么用处小计女4(20.00%)14(70.00%)2(10.00%)20男4(33.33%)6(50.00%)2(16.67%)12从上可以看出乘客主要以女性为主,而男性和女性对这种观光性质的交通工具的实用性评价情况大致相同,

20、大部分都觉得其实用性一般。我们再从有搭乘过的人里分析了一下人们对其实用性的评价,结果如下; 你觉得这种交通工具实用性如何?单选题XY高一般,但不是特别实用,只是用来旅游观光低,对市民的生活没有什么用处小计有7(38.89%)10(55.56%)1(5.56%)18 结果得出大部分有搭乘过的人们还是觉得其只是一种旅游观光用的交通工具,其使用程度不高。五、 研究过程分析对于广州这个城市来说,“快”是它对速度的要求,所以当我们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都是挤满人的公交车和人满为患的地铁站,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能看见长长的车龙。但是我们组员认为这样的速度同时却忽略了城市的景观,而无意中我们却发现观光性交通工具这种与“快”相对的“慢”行方式的存在。一“快”一“慢”。虽看着矛盾,但它们各施其职,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而努力承担各自的职责。经过乘坐水上巴士和有轨电车的部分组员都有同一种感受,就是觉得虽然这种交通工具虽然达不到人们对速度公交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