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ppt_第1页
神经系统疾病.ppt_第2页
神经系统疾病.ppt_第3页
神经系统疾病.ppt_第4页
神经系统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的规律,病变定位与功能障碍之间关系密切 性质相同病变、不同部位-表现和后果不同 不同病变、相同部位表现和后果相同 刻板的病理表现: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 恶性肿瘤入容易,出难,神经元: 1)细胞核:大而圆,居中,色浅,核膜、核仁明显 2)细胞质:尼氏体(Nissls body) 神经原纤维 NF 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GFAP 少突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1.神经元急性损伤-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red neuron) 急性缺血、缺氧及感

2、染- 神经元坏死:C缩小、核固缩、深染,尼氏小体消失,胞浆深红色。 鬼影细胞 (ghost cell):核消失,残留C轮廓,红色神经元,2.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进展缓慢的慢性疾病,神经元慢性进行性变性以至死亡的过程 早期- C固缩,核消失,脂褐素 晚期-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 不伴炎症反应。 跨突触变性(neuronal transsynaptic degeneration),3. 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Central chromatolysis 原因:轴突损伤、virus感染等 可逆性变性胞体变圆、核偏位,核仁增大,尼氏小体从核周开始溶解,并渐渐

3、向外扩展,最终消失,胞浆色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4. 胞浆/胞核内包涵体形成 intrancyto-plasmic inclusion 病毒感染,具有诊断意义(狂犬病的Negri小体) 脂褐素,老年人。 5. 神经原纤维变性/缠结 变粗在核周凝结卷曲,N元死亡的标志 Alzheimer病,Negri小体:胞浆内包含体,圆形,嗜酸,具有确诊意义,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1.卫星现象 satellitosis-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周围有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 2.噬神经细胞现象 neuronophagia 坏死的神经元被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 格子细胞(gitter cell)-

4、 吞噬了神经元崩解产物的小胶质C或巨噬 C,胞体增大,胞浆含大量脂滴,HE染色空泡状,苏丹III(),卫星现象,3. 胶质细胞结节 小胶质细胞局灶性增生,聚集成团,多位于血管旁 4. 反应性胶质化与胶质斑痕 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星型胶质细胞肥大、增生形成胶质瘢痕,三、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1.Waller变性:轴突损伤,损伤远端及部分近端轴索及髓鞘变性、崩解并被吞噬的过程。 包括轴索崩解,髓鞘崩解,细胞增生三阶段。 2.脱髓鞘 demyelination: 轴突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或schwann细胞变性,导致髓鞘板层分离、崩解成脂质小滴,进而完全脱失。,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1. 病原体:病毒、细

5、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2.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脓毒血症等 局部扩散:附近组织感染 直接感染:外伤,医源性 经神经感染:狂犬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一、细菌性感染疾病,常见:脑膜炎和脑脓肿 脑膜范围: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脑膜炎一般指软脑膜炎,包括软脑膜、蛛网膜和脑脊液的感染。分为三种: 化脓性脑膜炎(细菌)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病毒) 慢性肉芽肿性脑膜炎(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类型:因年龄而异 新生儿及婴幼儿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 流感杆菌 儿童和青少年脑膜炎双球菌 幼儿和老年人肺炎双球菌 败血症的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

6、erebrospinal meningitis),概念: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急性化脓性炎。多散发性,冬春季流行,简称流脑。 儿童和青少年。 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淤点淤斑,脑膜刺激症,中毒性休克。,病因和发病机制 1. 致病菌: 脑膜炎双球菌。 定位于软脑膜,引起化脓性炎症。 内毒素-小血管或Cap出血、坏死 2. 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 上呼吸道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2-3 脑脊髓膜炎,在脑脊液中迅速繁殖、播散 弥散分布,病理变化 G: 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灰黄脓性渗出物, 病变重区域:沟浅回平。 病变轻区域:渗出物沿血管分布血流中断 炎性渗出物阻塞-不同程度脑室扩张

7、。,M :化脓性炎 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增宽,大量N及F渗出,少量LC、M。 脑实质:脑膜周围实质-轻度水肿,神经元不同程度变性(内毒素),小血管周少量N浸润 重者脉管炎和血栓形成-缺血性变化。,流脑,临床病理联系: 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等 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Kernig征(+) (3)颅神经麻痹:耳聋、视力障碍、面瘫等 (4)脑脊液:压力高,浑浊,含大量脓C, P增多,糖减少,涂片培养(+)。,结局和并发症 1.病死率: 5-10 2.后遗症: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脑动脉炎脑梗死 3.爆发性流脑-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儿童 脑膜病变轻微。

8、临床: DIC 、休克、皮肤大片紫癜, 双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华佛(Waterhouse-Friederichsen)综合征,二、病毒性疾病,传染源:疱疹Virus-单纯疱疹性脑炎 虫媒V-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 肠源性V-脊髓灰质炎等 基本病变特点: 绝对细胞内寄生:对特定的神经元有一定的亲和性。 细胞病变:神经元溶解,小胶质细胞结节,多核巨细胞形成。, 包涵体形成:细胞浆或核,圆形,其周有空晕,(如核内单疱病毒包含体;胞浆狂犬病Negri小体) 炎细胞浸润:以LC、巨噬C、浆C为主,常环绕血管,集聚于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淋巴细胞套/血管套/袖套现象(vascular cuffi

9、ng)。,淋巴细胞套/血管套/袖套现象,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encephalitis B),乙型脑炎病毒,急性传染病,简称乙脑。 夏秋季流行,起病急,死亡率高;后遗症多。 高热、嗜睡、头痛、抽搐等; 儿童 10y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媒介:蚊类 传染源:患者、家畜、家禽 易感性:成人多呈隐性感染, 致病多10岁以下儿童,2-6岁。,传染途径: 带V蚊子叮人 V在血管内皮C及单核巨噬C繁殖 抵抗力强短暂病毒血症,不进入脑组织隐性感染-多见成人 抵抗力弱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NS脑炎 机理:神经C表面的膜抗原 细胞、体液免疫 细胞损害,病理变化: 部位:

10、脑实质-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重; 小脑皮质、延髓及脑桥次之。 G : 表面:脑膜充血,脑水肿-回宽沟窄; 切面:粟粒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界清,M: 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高度扩张,淤血,脑水肿,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灶性炎C (LC,浆C,单核C为主)围绕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或血管血管套,M: 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高度扩张,淤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水肿。 灶性炎C围绕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或血管血管套(LC,浆C,单核C为主),血管套,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病毒于C内增殖C肿胀,尼氏小体消失,核偏位,胞浆内空泡; 重者核浓缩、溶解消失,被增生的少突胶质C包绕卫星现象 小胶质C包围入侵吞噬变性的神经元 噬神

11、经细胞现象,图注:流行性乙型脑炎 神经细胞肿胀变形,胞浆突起消失,Nissl小体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环绕退变的神经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软化灶形成:神经组织局灶性坏死液化染色浅,质地疏松,镂空筛网状软化灶,分布广泛,呈圆形、卵圆形,境界清特征性病变。,筛状软化灶,筛状软化灶,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结节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瘢痕(亚急性、慢性),临床病理联系: 神经元广泛受累 嗜睡、 昏迷; 颅N受损(颅神经麻痹症状); 脑血管扩张淤血,通透性升高 脑水肿, 颅压升高头痛、呕吐甚至脑疝死亡。 脑膜反应性炎症 脑膜刺激症状 (4)脑脊液改变:清晰,蛋白轻度升高,糖

12、和氯化物正常,细胞数增多不明显(淋巴细胞为主) 预后 :痴呆、语言障碍、瘫痪等后遗症,对比总结,第三节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0%为胶质瘤,15%为脑膜瘤, 8%为听神经瘤(神经鞘瘤) 颅内肿瘤共同特点: (1)压迫破坏局部神经-癫痫、瘫痪等 (2)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3)分级:I、II低级别, III、IV-高级别, (4)压迫重要部位致死; (5)很少颅外转移。,(一)胶质瘤,生物学特性 (1)分化高低的预后相对性。 (2)均为浸润性生长。 (3)脑脊液转移。 类型: 星形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细胞)瘤,1.星形胶质细胞瘤 最常见:占30颅内瘤,75胶

13、质瘤 男性女性;30-40岁 好发部位:大脑额叶、颞叶;,病理变化,G:数厘米-巨大肿块,高级别-界清/低级别-不清, 灰白,硬软胶冻样;囊腔。 M:瘤细胞形态多样 WHO分类:I/II/III/IV级 组织学分级标准:瘤细胞的密度,异型性、核分裂,血管增生程度,坏死 IHC:GFAP+,常见组织学类型: (1)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WHO I级 (2)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 纤维型 II级 原浆型 肥胖细胞型 (3)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III级 (4) 胶质母细胞瘤 IV级,毛细胞型(I级):儿童青少年,生长慢,预后好, 细胞梭形,两端伸出毛发状突起;Rosenthal纤维 纤维型(II级):多

14、见,C中度增多,有异形,无核分裂、坏死及血管增生。 原浆型(II级):少见,C小,核类圆性、相对一致,胞突少短。 肥胖型(II级):C大,浆丰富、红染透明,核偏。,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 由中度密度和双极性瘤细胞组成,其细胞两端发出纤细毛发状突起,间变型星形细胞瘤(III级) C密集,核异型明显,核分裂增加, 血管增生,点灶状坏死。 胶质母细胞瘤(IV级) 成人,高度恶性;预后极差。 额叶、颞叶、浸润广,挤压。 多出血坏死。 M: C密集、异型大,瘤巨细胞,出血坏死明显; 血管明显增生。,胶质母细胞瘤,2.少突胶质细胞瘤 WHOII级,占颅内肿瘤的4.39,30-50Y 多见于脑皮质浅层。 G:灰红色,界尚清,出血囊变、钙化多见。 M:C密度中等,圆,形态大小一致,核居中, 核周空晕,弥漫分布-蜂窝状 血管丰富-丛状、出芽状 砂粒体 IHC:CD57 MBP,3、室管膜瘤,多见第四脑室, 儿童青少年 G:界清,球/分叶状,切面灰白,出血、钙化、囊变 M:C大小形态一致,梭形/胡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