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3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1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3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2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3讲 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 修 一,第33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栏目导航,1背景 (1)内忧 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激化。,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农民可以高价赎买份地,并承担临时义务。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2、,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5评价 (1)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6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方面使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

3、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1历史背景 (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德川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2)经济: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 (4)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的统治。,考点二日本明治维新,2维新内容 (1)政治: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废藩置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2)经济: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

4、济,并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教生活:倡导“文明开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行西化。 (4)军事:建立近代化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3历史影响 (1)积极作用 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为亚洲近邻国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4改革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

5、,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向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且注重更新改造。 (3)从改革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4)从改革内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变法背景 (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考点三戊戌变法,(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

6、作用。 康梁维新思想 主要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2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3)内容 政治内容: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革旧制;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经济内容: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

7、算。 文教内容: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准许民间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内容:精炼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3结果:失败 (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原因 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 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3)影响: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1)推动政治近代化:提出

8、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2)推动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推动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归纳改革的背景及结局的一般办法,2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

9、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时期,坚持银两和制钱双重本位

10、制,但轻重成色随时随地而变;大量涌入的各种外国银元加剧了币制的混乱;各省也纷纷铸币,“所铸形式既异,成色亦复参差”。于是,在西方货币制度的影响下,清末发生了“金银本位制讨论”和“圆两之争”。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 第一条大清国币单位,定名曰圆。 第二条国币种类如右:银币四种(一圆、五角、二角五分、一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四种(二分、一分、五厘、一厘)。,第三条一元为主币,五角以下为辅币,均以十进。 第八条各种银币,无论何枚,其成色与法定成色相比之公差,不得逾万分之三。 第十二条大清银行为国币兑换机关,凡新旧币交换事务遴派专员经理。 第二十条自本则例奏定之日起,所有各省现铸之大小

11、银铜圆,一律停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币制改革的影响。,解析(1)从材料中“在西方货币制度的影响下”、清政府主导、实行银本位制、币值统一等信息回答“特点”。(2)从币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和货币转型等角度回答。 答案(1)受西方货币制度的影响;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实行银本位制度;规范、统一。 (2)有利于改变晚清币制混乱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货币本位制度的近代转型。,1(2018江西九江一中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

12、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了。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 682人下降到3 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 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1

1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影响。 答案(1)按照“苏联模式”实施调整;高校总数和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私立大学、教会大学退出历史舞台;工科、师范、农林等院校及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等人文社会学科被取消或者严重削弱。 (2)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严重削弱了综合性大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过于专门狭窄,阻断了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可能性,造成了人文精神的流失;加大了大陆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14、料服饰在人类生活中最初只是为了实现遮体、避寒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用衣冠来“昭名分,辨等威”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继承,“衣冠之治”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康有为将断发易服与强族强国联系起来,可谓掀起了清末服饰变革之最强音。革命派对于服饰变革的诉求比维新派彻底得多,激烈得多,并伴随仇满、反满的民族主义和革命主义情绪,他们认为:“凡种族之别,一曰血液,二曰风习。”而风习包括服饰方面,加之结合满清入关时推行血腥的“剔发”“易服”政策,因此反满就先划清汉族和满族之间的文化界限。辛亥革命之后,传统旧服饰所承载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去,新服饰更多体现了民众的个性和自由选择精神。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服装

15、制作原则:“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使服装基本摆脱了等级和伦理制度的干预,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衣冠之治”也逐渐瓦解。 摘编自张晓瑾清末到民国的服饰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变化,(1)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到民国时期服饰功能演变的过程及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派对于服饰变革的诉求比维新派“彻底得多,激烈得多”的原因。 答案(1)过程:古代从遮体避寒到区分尊卑等级;民国时期从承载强烈的政治意识、民族情感到体现民众的个性和自由选择精神;基本摆脱了等级和伦理制度的干预。 趋势:向着国际化、现代化、平民化发展。 (2)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16、日益壮大;由温和的改良到激进的革命。,【典例】(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解析】(1)紧扣材料信息,

17、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2)从改革前后工资制度对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及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等角度归纳。 【规范答题】(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撒切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

18、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

19、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8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夫人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改革取向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理论是货币主义学说;改革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改革成效明显,取得了成功。 (2)影响:改革使英国逐步摆脱经济“滞胀”(回答经济增长较快,通胀率降低亦可);英国经济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推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回答加大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亦可)。,1(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

20、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

21、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来影响、管理现状、城市形象、日常维护等方面概括。(2)第一小问,从官员、百姓两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从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遇到的困难及戊戌变法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得出启示。,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2(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