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与糖生物化学4.ppt_第1页
糖与糖生物化学4.ppt_第2页
糖与糖生物化学4.ppt_第3页
糖与糖生物化学4.ppt_第4页
糖与糖生物化学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合糖复合糖,糖复合物,糖与非糖物质如脂类或蛋白共价结合,分别形成: 糖脂(Glycolipids)、 糖蛋白(Glycoproteins)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等糖复合物。,糖 脂Glycolipids,种类多,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含有十分复杂的脂多糖,其分子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 外层专一性寡糖链中心多糖链脂质 其中,外层部分的组分随菌株而异,可使人体致病。 脂多糖在细胞表面与细胞的各种识别事件相关,如鞘糖脂决定人类血型A、B、O。,脂多糖与人类血型,Human Blood Groups,Carbohydrates attached to glycoproteins and

2、glycolipids on the surface of red blood cells, For one type of blood group one of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present, Each of three structures have in common an oligosaccharide foundation called O antigen.,Fuc : fucose, Gal : galactose, GalNAc = N-acetylgalactosamine GlcNAc = N-acetylglucosamine

3、,Blood Groups,A and B antigen differ by addition of one extra monosaccharide : N-acetylgalactosamine or galactose,Fuc : fucose : Gal : galactose : GalNAc = N-acetylgalactosamine : GlcNAc = N-acetylglucosamine,Blood Groups,Glycosyltransferases catalyse formation of glycosidic bonds, Specific glycosyl

4、transferases add the extra monosaccharide to the O antigen, Individuals inherit gene for one transferase from each parent, Type A transferase adds N-acetlygalactosamine, Type B transferase adds galactos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blood transfusions.,Karl Lansteiner 1930,Blood Groups,糖蛋白(Glycoprote

5、ins),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复合糖,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糖蛋白,由短链寡糖与蛋白质共价连成,连接通过2种不同类型的糖苷键,一种是糖链上的半缩醛羟基与肽链上的Thr, Ser, HyPro, HyLys的-OH形成O-糖苷键;另一种是半缩醛羟基与肽链上的Asn的-NH2形成N-糖苷键。,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蛋白质与糖胺聚糖以共价键连成的大分子复合物,糖胺聚糖链连在核心蛋白上,是具有多聚阴离子的杂多糖,由氨基己糖和己糖醛酸交替排列成线性顺序,不同部位还有硫酸取代基。有三种不同的糖肽键连接,D-Xyl与Ser的-OH形成O-糖肽键、GlcNAc与Asn形成N-糖肽键、GalNA

6、c与Thr或Ser的-OH形成O-糖肽键。,N-linked Oligosaccharide,All N-linked oligosaccharides have a common pentasaccharide core,GlcNAc = N-acetylglucosamine,N-linked Oligosaccharide,All N-linked oligosaccharides have a common pentasaccharide core,N-连接的糖苷键,An asparagine can only accept oligosaccharide if it is part

7、of specific sequence Asn-X-Ser Asn-X-Thr,O-连接的糖苷键,Glycoproteins,Glycosylation takes place in ER and Golgi complex, N-linked glycosylation begins in ER and continues in Golgi, O-linked glycosylation only occurs in the Golgi, N-linked glycoproteins acquire initial sugars in the ER.,Glycoproteins,Golgi

8、 complex involved in glycosylation and sorting, N-linked sugars elaborated 通过补体刺激巨噬细胞的作用;对细胞因子作用, 香菇多糖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增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这种作用可能是香菇多糖直接作用或通过IL-3间接作用机理来实现的。香菇多糖对其它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它促进IL-1的合成和分泌有密切的关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从细菌、真菌、酵母、地衣和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香菇多糖,裂裥多糖,茯苓多糖和云芝糖肽等已进入临床应用。某些多糖还能对抗化学剂的致癌作用。多糖作为抗癌剂的最大优点是毒副作用

9、少,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还可对抗化疗药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有人认为多糖应用于肿瘤治疗将是一个新的迷人的领域。实验证明大多数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不是通过直接的杀细胞或抑细胞作用,而是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来发挥作用。,多糖的抗感染活性,一些多糖通过增强宿主免疫机制抵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袭。香菇多糖可用于治疗结核杆菌感染、对泡状口角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脑炎有显著治疗和预防作用、对阿伯尔氏病毒和十二型腺病毒感染也有效,其抗病毒作用与它诱生IFN和提高NK细胞活性有关、在小鼠实验性寄生虫模型中,香菇多糖通过促进宿主形成肉芽肿杀伤曼森氏线虫卵。,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自1916年从肝脏提得肝

10、素并用作抗凝血剂以来,又发现了藻酸(alginicacid)、昆布多糖、海带多糖等有抗凝血作用。肝素是一种应用已久的天然抗凝血剂,通过抑制凝血蛋白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起作用。昆布多糖从褐藻掌状昆布(laminariadigtata)提得,该多糖的磺酸化衍生物有肝素样作用。藻酸是由1,4-聚-D-甘露 糖醛酸和-古洛糖组成的线状聚合物。具有强的类似肝素的阻凝作用。,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甘蔗茎中的多糖-汁液非蔗糖部分能降低小鼠血糖水平。人参多糖对正常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由-1,6连接的D-吡喃葡萄糖单位(C3位置上有一个 -D-吡喃葡萄糖分支)的多糖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通过促进糖分

11、解代谢酶活性和抑制糖元合成酶活性起作用。,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类肝素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释放 ,使血液中的脂质分解成小分子,对因血脂过多引起的血清混浊有澄清作用,也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硫酸软骨素能增强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使乳麋微粒中甘油三酯分解,从而使血清澄清;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可使血胆固醇降低;茶叶多糖增强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有利于胆固醇的清除;波叶大黄多糖可抑制胰脂肪酶,从而降低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黑木耳、银耳和银耳孢子提得的三种多糖,对肝病恢复,骨髓造血均有促进作用。,糖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新前沿,糖类和血型,血型在输血、组织和器

12、官的移植以及法医鉴定中非常重要。人类的主要血型是ABO型。这种血型是1900年Landsteiner发现的。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抢救作出了重大贡献。Landsteiner获得193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经过许多免疫学家包括Landsteiner和Watkins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1960年Witkins确定了ABO(H)的抗原决定簇是糖类,并测定了有关糖类的结构。,糖链与血型,糖基的变化对血型抗原的影响,H抗原的前体是糖脂或糖蛋白质中糖链非还原末端的二糖(Gal-N-GlcNAc)。由于这两个糖基的连接方式不同,又有1型和2型之分:13连接而成的N-乙酰半乳糖是1型的基础;14连接而成的

13、N-乙酰半乳糖则衍生出2型血型物质。在这两个二糖外侧的半乳糖上再连接有12岩藻糖(Fuc),就产生了H1和H2抗原。在H抗原上进一步接上 N-GalNAc或Gal之后,则H抗原就转变成为A抗原或B抗原,有1型和2型之分。仅一个糖基的差异就改变了血型。,糖链与细胞表面的特征,细胞外表面覆盖着一层糖链-糖被。糖蛋白上多分支N-糖链(分支数可为2-5)象粗大的树枝,O-糖链象细小的树枝;膜糖蛋白的胞外肽链如树干,穿越质膜的肽段和胞内肽段则是树根;糖脂的脂质插入脂双层的外层,其糖链犹如小草。在细胞表面还包裹着一层作为细胞间质组分的蛋白聚糖,一些蛋白聚糖也能整合到质膜中,统称为糖复合物。它们宛如天线,在

14、细胞间传递信息,参与细胞间的粘附,或作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受体,或是作为激素等信息分子的受体起着积极的生物学作用。,糖链与疾病,糖复合物表面糖链结构的改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相伴随。糖链作为自身抗原的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等,有人认为糖尿病也与此有关。 IgG糖链与类风湿病的关系研究得较为透彻。IgG的糖含量略大于3%,糖链的功能却鲜为人知。1981年,Deisenhofer用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确定了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的结构是二天线的复杂型N-糖链。1985年,木幡阳发现类风湿病人IgG糖链中的Gal低于正常人,提出了“糖病理学”的学科新分支糖链失常与疾病关系 。他和Dwek合作

15、确证了这种缺乏Gal的IgG发生了构象变化,被自身作为异物而产生了相应抗体,在血管和关节等部位出现了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从而引发类风湿疾病的发生。,糖链和生命现象,1985年,Feizi等提出了“糖分化抗原”的概念,发育过程中细胞糖蛋白和糖脂所携带的糖类抗原的改变是通过有序地逐个增加或减少糖残基而完成的。人类大约有40-50亿个细胞,组成了许多细胞集团,每个集团的细胞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粘附,细胞和基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集团之间又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调节和控制着高等生物沿着固有的空间轴和时间轴井然有序地发展。在如此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极其巨大的“生物信息”只能由所含信息量比

16、核酸和蛋白质大几个数量级的糖链分子来承担。导致了“糖生物学”的诞生。,糖生物学的崛起,糖生物学(glycobiology)在 1988年被正式提出,牛津大学Dwek教授在当年的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同一年牛津大学研制成功了N-糖链的结构分析仪,并实现了产品的商品化。,糖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前沿,1990年,有3家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1(ELAM-1),后来改名为E-选凝素(E-selectin),能识别白血球表面的四糖Sia-LeX。当组织受到损伤时,白血球和内皮

17、细胞粘附,沿壁滚动而穿过血管壁,进入受损组织杀灭入侵的异物。后来又发现了P-选凝素和L-选凝素,首次阐明了炎症过程有糖类参与。在肺癌和大肠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现了Sia-LeX,癌细胞可能借助类似的机制穿过血管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掀起了开发和生产抗炎和抗肿瘤药物的热潮。以糖命名的药厂应运而生,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王启辉首先应用3种不同的糖基转移酶,酶促合成了Sia-LeX。,糖工程学,随着“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发展,用于糖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把基础研究所得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倍受重视,“糖工程学”的兴起也是极为自然的了。,政府对糖生物学研究的支持I,1

18、989年日本创刊了糖科学与糖工程动态杂志,1991年由科学技术厅、厚生省、农林水产省和通商产业省联合实施“糖工程前沿计划”,总投资百亿日元。该计划包括:糖工程、糖生物学、糖分子生物学、糖细胞生物学。编辑出版了专著糖工程学。 美能源部1986年资助佐治亚大学创建了复合糖类研究中心,建立复合糖类数据库,1990年底已收集了6000个糖结构数据,1992年增加到9200个,1992年底有关的记录增加到22000份,1996年增加到42000份。,政府对糖生物学研究的支持II,欧盟1994-1998年的研究计划中有一项“欧洲糖类研究开发网络”计划,强化欧洲在糖类基础研究以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方面与美国、日本的竞争能力。 糖类作为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