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二)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7汉中高二检测)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569年,土地可以买卖。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其他三项只是表面现象。2战国策秦策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

2、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客观上有利于商品交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c项。3(2016兰州高二检测)“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答案b解析“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b。4公元前

3、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答案b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经营农业。5(2017黄山高二检测)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由题干关

4、键信息不允许私动田界,这体现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本题选a。6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答案a解析主要出发点即主要目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题16分,第8题22分,第9题22分,第10题16分,共76分)7(2016海口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42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

5、命为相国,主持变法。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

6、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背景及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6分)答案(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激烈的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掀起改革浪潮;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出现。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为全面。(2)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确立了小农经济,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了竞争意识,为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典范。(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背景”结合

7、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特点”依据材料中 “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全面深刻)“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法经”(重视立法)“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影响”依据材料中法经的地位和影响、李悝变法的影响综合分析作答。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

8、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二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1)材料一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8分)(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答案(1)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2)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3)使秦的法律严酷

9、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轻罪重罚”和“焚烧诗书”。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

10、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但因懒惰而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材料二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10分)(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4分)(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具备哪些品质?(8分)答案(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君任免官吏,抑制商业的发展

11、。(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大无畏斗争的精神品质。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读懂所给的史料,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材料二体现出诚信、取信于民的做法,综上概括归纳商鞅个人的品质。10(2017安庆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惰怠)也。商君书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

12、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发展的措施。(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影响。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答案(1)措施:重农抑商;招揽移民农垦;废井田,开阡陌。(2)影响:推进秦国的社会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按军功授爵(或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重农抑商,扩大了农耕面积,促进农业发展;协调农战的策略正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