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金融课件-金融学精编版ppt-002第二章信用g.ppt_第1页
人大经济金融课件-金融学精编版ppt-002第二章信用g.ppt_第2页
人大经济金融课件-金融学精编版ppt-002第二章信用g.ppt_第3页
人大经济金融课件-金融学精编版ppt-002第二章信用g.ppt_第4页
人大经济金融课件-金融学精编版ppt-002第二章信用g.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第二章 信 用,第一篇 范 畴,(2)2,第二章 目录,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节 高利贷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 第五节 股份公司,(2)3,第二章 信 用,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2)4,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 如果讲的是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借贷”、是“债”,等等。,(2)5,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2.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3.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

2、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2)6,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其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满足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2)7,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3.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2)8,第二章 信 用,第二节 高 利 贷,(2)9,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1. 极高

3、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2)10,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对高利贷的态度,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2)11,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我国的民间借贷,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3.

4、 应取的对策。,(2)12,第二章 信 用,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2)13,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同它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截至2007年,美国债务总额为48.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13.8万亿美元的3.536倍。 联邦储备公报,2002(10)。,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经济”,(2)14,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

5、赤字。 2.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2)15,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 5 部门: 个人部门; 企业部门; 政府部门; 国外部门; 金融部门。,(2)16,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3.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

6、蓄的规律: “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约束”。,(2)17,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1.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资金融入者; 2.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3. 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 4.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2)18,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2)19,第二章第三

7、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3. 资金流量模型:,(2)20,第二章 信 用,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2)21,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态,1. 借贷资本,是指处于借贷关系中的货币资本。 2. 他首先是资本;但与用于生产、流通、服务的实际资本有别:他并不参与实体资本的运作过程,但有收入“利息”。好像货币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增殖的天然属性,就如同树能自己结出果实一样。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3. 在金融学的领域中,对借贷资本的分析,是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考察借贷资本与实际资本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22,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1. 典型的商业信

8、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 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就买卖行为来说,在发生商业信用之际已经完结,就与通常的现款买卖一样;而在此之后,它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 3. 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式。,(2)23,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商业票据,1. 本票与汇票期限不超过1年。 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兑”方才有效; 2. 票据的“无因性(抽象性)”和“不可争辩性”。 3. 商业信用在中国。,(2)24,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1. 由金融机构主

9、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2. 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而商业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则是银行发展过程中首先扩展的主要业务。,(2)25,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3. 票据贴现: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 4. 银行承兑票据: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2)26,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银行券,1. 银行家的票据。 2. “可兑现”。 3. 银行券与纸币的相互转化。,1914年,(2)27,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国家信用,1.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

10、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2. 在国家信用中,中国的统治者对百姓特别是对农耕贷放,是持续几千年的国家理财政策,极具特点。 3. 在现代经济中,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4.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2)28,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消费信用,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3.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2)29,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国际信用的形式,

11、1. 国外商业性借贷。 2. 国外直接投资: 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贷,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总体的一部分。,(2)30,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形式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2)31,第二章 信 用,第五节 股份公司,(2)32,第二章第五节 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 有限责任股份公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其特征: 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 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 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 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股票,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 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2)33,第二章第五节 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与信用,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前提条件: 货币资金的借贷市场极大的拓展,使股票的发行和转让成为可能; 投资而只负有限责任的创意,是“投资”准则与“借贷”准则融合的产物。,(2)34,第二章第五节 股份公司股份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1. 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 资本从私人的变成“社会的”,从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必然分离; 经理人员形成了一个阶层,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 2. 这在社会经济制度发展中的意义无疑极为重大。 马克思曾认为,这 “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2)35,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