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冲击_第1页
现代经济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冲击_第2页
现代经济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冲击_第3页
现代经济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冲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经济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冲击黄文发 sc09002218因为自幼习书法的缘故,从小到大一直受书法艺术的熏陶也一直对书法都情有独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也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说到书法艺术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会不知道,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而且也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书法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中国书法艺术的命运何去何从,确实值得担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国特

2、有的艺术。在汉字萌生的同时也就有了书法艺术,但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首先开创书法艺术先河的是在秦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而汉代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

3、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到了南北朝时的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

4、,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五代十国期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而在两宋三百多年间,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

5、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明代像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书道中兴是在清代,当时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所以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也是帖学与碑学发展的时期。1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6、它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书法艺术是时代文化的自然凝聚,而传统文化又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我觉得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书法艺术;二是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对于前者,首先是汉字。从上面也看到,先有汉字后有书法艺术,而中国书法艺术就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都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汉字经过千变万化的加工而成为书法艺术,它的形象感更大大加强;又因为充分利用了凝结在汉字上面的历史文化淀积,从而使书法形象所有的启发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也大大增强。第二是中国的文学艺术。文学

7、艺术给书法艺术提供的好处有三项:一,给书法创作者以思想的艺术的滋养,提高其知识文化的水平和审美的情趣与能力。二,为书法创作提供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使书法家得到启示,吸取形象,并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三,大量的诗词作品与警语格言往往与书法艺术互为载体,从而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艺术上相得益彰,起到了事倍工半的神奇作用。第三是儒家思想。儒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在如何对待自身上非常强调修身,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切都从“反求诸已”开始,并以“反求诸已”为着力点。这个思想很深刻,也很现实。孔子在艺术批评的标准上首次提出了“雅”的观念, 孔子思想中的“中庸”与书

8、法艺术的中和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对书法艺术影响十分深远。另外书法艺术讲究中和美,这与中庸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儒家认为,中和就是天地万物都在运动中和谐地相处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客观事物协调的秩序,恰恰与书法艺术相吻合2。对于后者,首先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这已经成为传统文化总的宝库中一宗价值巨大的宝藏,是中国历代书法家为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作的巨大奉献。第二是中国书法艺术对于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的强调与提倡。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而创造与想象又总离不开作者的个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色。但是,从理论概括和文化思想的层面来看,传

9、统文化特别是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三者重视不够,比较保守。而书法艺术一再出现巨大的书体变化则打破了这样一种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由于更高的美学追求和深厚的写作功夫而形成的书法艺术,就必然更加自觉、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艺术的个性。所以,书法艺术的个性化实际上也具有必然性。另外,限制很大而又要力求成为姿彩纷呈的精深艺术,这就不得不依靠坚实的基本功夫和活跃的创造想象,才能挥洒自如地写出富有新意和美学价值的书法形象。因此,书法艺术对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的倡扬已成为一种影响相当深远的文化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富有生机活力的精神因素。然而时过境迁,改革开放这二十年

10、以来,中国一直在走市场化经济道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注重功利和享乐,讲究效益和蔑视传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必然会被人们挤出视野之中,而渐渐走向衰微。余秋雨老先生曾经作过一文笔墨祭,讲得就是面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转型,中国书法所依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已经消失的问题。他在文中提到“过于迷恋承袭,过于消磨时间,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究细节,毛笔文化的这些特征,正恰是中国传统文人群体人格的映照,在总体上,它应该淡隐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传统书法艺术文化所涵养出来的那种文人品格和人格构架在现代文化的环境中已经失去了意义,甚至会成为民族生命力

11、和创造性的阻碍。书法艺术在逐渐走向衰微,我也能有切身的体会。自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我都有参加学校的书法协会,但整个协会人数总共也就几十个人,其中也不乏一些进来凑热闹的。中国人数几亿但习书的却只占了一小部分,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和老人,在16岁到50岁之间是个断档,但中小学生和老人的书法热也仅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这样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国家已经将书法纳入教育课程,但是现状依然是可有可无。书法课被其他的主课所取代,根本没有被重视起来,另外现在存在太多的功利性使得许多人练习书法的目的仅仅是把字写好,却无法提高到文化、精神的高度。我想这些也不无和现在科技进步有关,尤其是从电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

12、电脑的问世之后以其强大的的功能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书法的看法,书法无用论也应运而生,因为对方块汉字而言,电脑打字有着整齐、美观、快速等种种优点。有了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等硬笔后,还用毛笔写字就不够明智;有了电脑打字后还用毛笔写字简直不可理喻。书法艺术就在这种意义上摇身一变,与中国几千年汉字的书写传统断裂开来,独立成为一门纯艺术,变得毫无意义。可以说现在书法艺术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像过去那样的重要了,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电脑打字取代了手书习惯。另外传统书法艺术还面临着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外国的文化侵略。现在社会上传出这样一个声音:韩国自从对端午节申遗成功后又要对书法申请世

13、界遗产,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挑战。一旦韩国申遗成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是书法艺术的原创国,对于书法艺术有着千年历史的大国而言,将会使所有的国人蒙羞。但为什么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可以那么轻易就别人拿去申遗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在一次北大书法所副所长王岳川教授被记者采访时他谈到“中国书法现在的国际地位值得关注,中国书法在众多的书法国中被“边缘化”。韩国、日本、新加坡已经质疑当代中国书法的水准和价值。新加坡在1988年就成立了国际书法家协会,中国只是会员国而不是原创国。而韩国人认为,中国书法在十年之后因其对传统整体疏离而逊于韩国。日本人到现在都认为在面对西方时只有日本的现代书法得到西方认

14、同,比如手岛右卿的崩坏,认为中国书法手札在重视展厅的视觉冲击力的担待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3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国际上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理解有限,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整个世界时仍然被遮蔽,国际上的书法作品数量有限,层次低,质量差,严重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国际形象,这也从侧面折射出书法艺术在中国渐渐衰微的事实。同时中国正在遭遇全球化,而全球化的结果是使得外国的文化流入中国,而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不但没有让外国人去了解另一方面也自己在走向流失的境地,这也是相当可怕的。中国书法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处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书法该如何走怎么走,我也提提自己的几点想法:第一:大力倡导书法文化,重新树立书法

15、艺术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情怀,在这个经济突飞的时代,书法教育从小抓起,不要一味地追求艺术性、技术性和形式性,而忽略了文化性、精神性和人格心性的提炼,与此同时不要过分追求书法艺术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书法在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意义、文化意义和全球化意义,让国人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第二:强调中国书法主动输出,确立书法艺术在全球的影响力。目前尽管中国书法会偶尔出现在西方的展览馆里,但必须承认我们的主动推介、宣传、输出很不够,中国书法与世界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被选择的结果,由此导致西按照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标准选择中国艺术,而且往往将中国艺术套上他们的文化政治观念,按照他们的

16、艺术理论的逻辑去解读,致使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仍然被指认为是西方“文化权利”的产物4。现在要做的工作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方式和途径向西方展示中国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西方对学习汉字感兴趣,对用毛笔书写汉字感兴趣,认同和接受东方文化的审美趣味。第三:借助先进科技,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虽然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书法艺术的步伐,但科技力量的介入也可以成为推广书法艺术的重要方式,比如书法作品的网上检索、网上展示等等。在现代世界,由于上述提到的种种原因,书法的实用性固然不多了,但书法艺术性的凸显对人性的关怀却突出了。挥毫泼墨所产生的万千变化会让人意识到自然的神奇。写书法是处在一种很静心的环境中,去书写古典文化诗词警句,饱含一种文化关切和人生况味5。所以,书法在现代科技化生活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重要,只是需要我们重新发现,而不是一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