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卷有益 当家人相聚的欢乐悄然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熟悉的声音,只剩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你孤独的心灵,你流泪了,你的心在滴血。到哪里去找寻往昔的点点滴滴?寂寞凄凉里,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忆及家中诸多往事,然物是人非,触之不及,情之所至,悲从中来,于是他写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佳作项脊轩志。,话题链接亲情满怀 1教材赏悟 明代作家归有光通过记叙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书斋,叙述了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2名句赏记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谁言寸草心
2、,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 老挝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韩愈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倪瑞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子不知父母恩。 谚语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民歌箜篌谣,3典例赏析 范滂诀母 后汉书范滂传 原文: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范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
3、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译文: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
4、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4时文赏读 情归项脊轩 项脊轩上空的月亮,似乎总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三十一岁的归有光,已不常回项脊轩居住了,也许是怕望见这轮残月,怕看到庭院里的枇杷树,怕忆起那一个个熟悉的亲人,太多的往事淤积在这里,归有光也许感到,这一片光影之中,暗藏着一份不堪触
5、摸的酸楚。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1526年的项脊轩曾经是这番景象吗?墨迹留香,书册涵影,那时写就的项脊轩志,还放在书案上,而物是人,非,这些旧巢的燕子,是否还记得那个阁子里的主人?竹叶声声,也许这就是当年那个意气书生的吟哦;兰桂无语,沁满庭院的芳菲,可否浮动着那个19岁的青年一片折桂蟾宫的心思。月亮,满是忆念的月亮升起来了,落满清辉的桂花树,在风中摇曳出一片多么撩人的图案;书声从俯仰有致的身影后面飘逸下来,清朗的韵律,和着这三五之夜的月光,流泻在寂静无人的巷落,流泻在淡薄朦胧的世界里,那样纯净,那样幽婉,只是月亮并不总是圆满。从项脊轩门墙外面传来的熟悉的足音,
6、即使在鸡犬相闻的午后,隔着幽闭的窗棂,隔着十多年的时光巷道,归有光仍能分辨出来,它们带来的消息,此后也一直敲击着他的心扉。,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先是奶妈来这里诉说母亲依稀仿佛的身影,再是祖母细细的叮咛与殷殷的期盼,声音像是风过门环,又像是雨打屋瓦,瞻顾遗迹,如在昨日。覆盖着项脊轩的雨丝,也覆盖着妻子当年手植的这棵枇杷树。十三年后,已走出故园的归有光,却走不出项脊轩,在那些僻居荒疆的日子里,项脊轩的影子,也许就像这棵年年攀高的枇杷树,茂盛地生长在他的心里。,然自后余多在外,不
7、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红袖添香夜读书,常年枯寂的项脊轩,因为妻子的到来,平添了多少乐趣,单调贫乏的书斋生活,因为妻子的陪伴而有了多少笑语。从枇杷树上滚落的雨珠,一叶叶,一声声,仿佛穿透时空,穿越生死,滴在了归有光的思念里。也许就是在这份思念里,归有光才补写了这最后的篇章。只是完整的项脊轩志缝合不起那份残缺的情,补缀不全那份遗落的爱,但弥漫在项脊轩中的那卷书香,却似乎一直在归有光的心中飘散。项脊轩,梦中的项脊轩啊。,常识链接知人论世 1识作者,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 归有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
8、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项脊轩志。,2知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作者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9、。由于归有光生平涉猎不广,他自己也以“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之书为恨事”,所以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作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属江苏)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书斋也名为“项脊”,以怀宗追远;另一说极言书斋窄小,如项背之间,所以得名。 3解文体 “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
10、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引,“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4拓常识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散文,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模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唐宋派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们的文章大都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气韵流畅,平易近人。其中,以归有光的散
11、文成就最高。,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二、一词多义 1每,副词,每逢,副词,常常,指示代词,每个,动词,回头看,动词,顾及,念及,动词,看望,拜访,3置 4归,动词,放置,动词,设置,动词,舍弃,丢弃,旧指女子出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动词,归还,5得,动词,得到,获得,动词,能够,副词,稍微,略微,副词,渐渐地,三、文言虚词 1以,2而,介词,用,连词,相当于“来”,介词,根据,凭借,介词,按照,介词,由于,代词,你的,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地”,3之,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再说,还有,音节助词,无
12、义,代词,它,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然,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连词,然而,但是,代词,这样,四、古今异义,一丈见方,到处,学习写字,去世的,五、词类活用,两次,名词作状语,从前面,名词作状语,在内外,名词作状语,向西面,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亲手,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名词用作动词,喂,养,名词用作动词,上朝,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 此吾祖太常公宜德间执此以朝_ 妪,先大母婢也_ (2)省略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 _ 日过午已昏_ 使不上漏_ 读书轩中_,语气词“也”表判断,直接表示判断,语气词“也”表判断,(余)又杂
13、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主语),日过午(室内)已昏(省略主语),使(之)不上漏(省略宾语“之”),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于”),(3)介词结构后置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_ _ 其制稍异于前_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_ _ 鸡栖于厅_ _ 室西连于中闺_ _ (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于此”作动词“居”的补语,翻译时,放到动词的前边,“于前”在形容词“异”后作补语,“于庭”作动词“植”的补语,翻译时,放到动词的前边,“于厅”作动词“栖”的补语,翻译时放到动词的,前边,“于中闺”作动词“连”的补语,翻译时放到,动词的前边,“不焚”,即不被焚毁,对点直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
14、一项是 (),解析A项,“栖”应读q;B项,“呱”应读g;D项,“妪”应读y。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B C D 解析明亮的样子;对待;不止一次,每每。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解析B项,妪,老婆婆;C项,制,形式,制式;D项,志,指本句以上的文章。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解析B项的“乳”是名词作动词,其他选项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项,才/起初;B项,你的/连词,表示顺承:C项,大概/危险;D项,从前。 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
15、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项,介词,表示凭借/连词,表示目的,来;B项,副词,已而,不久/副词,已经;C项,介词,在/连词,和;D项,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答案D,7与例句中加点“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例句和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音节助词;D项,代词,它。 答案B,8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日过午/已昏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鸡/栖于厅 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述诸/小妹语然/自后/余多在外 A B C D 解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吾家读书/久不效;述/诸小妹语。 答案A,
16、9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室西连于中闺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其制稍异于前 解析C项为判断句。其他各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10名句默写 (1)_,使不上漏;前辟四窗,_ _,以当南日,日影反照,_。 (2)三五之夜,_,_,风移影动,_。 答案(1)余稍为修葺垣墙周庭室始洞然 (2)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古今对译,【段解】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以“喜”贯穿其中。,【段解】轩中怀旧。写了三件可悲的事:一是叔父、伯父分家,大家庭分崩离析,零落衰败;二是乳母的深情回忆和指点,抒发了对亡母的怀念;三是祖母生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历历在目
17、。,【段解】写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作者稍加点染不仅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对项脊轩的深情。,【段解】补叙对婚后生活的回忆和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小组合作 此处写了项脊轩修葺之前的哪些特点?用意是什么? _ _ 面对破旧的小屋,作者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_ _ 这里是如何写项脊轩的静的? _ _ _,这里是如何写母爱的?“余”和“妪”哭泣的原因各是什么? _ _ 祖母的动作和语言,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_ 三件事都是写“悲”,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 _ “能以足音辨人”一事有什么意味? _ _,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 _ _ 答案本段第一句写其陈旧,第二句写其狭小,第三句
18、写其破漏和局促,第四句写其阴暗。作者欲扬先抑,极力渲染项脊轩的旧、小、漏、暗,暗示了家道的衰败,也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作者对小屋“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弥补了昏暗阴凉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又用“借书满架”弥补了小屋狭小、冷寂的缺陷。这些工作使小屋变得明亮、幽雅。,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项脊轩的静。万籁的有声,突显庭阶的无声;庭阶的无声,得以显现万籁的有声。小鸟来啄食的行为,本是动态,但“人至不去”,则从动态中显示了静境。这一细小的生活现象,把“静”具体化、形象化了,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 通过“老妪”回忆早亡的母
19、亲。“以指叩门扉”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怕惊动孩子的心理,突出母亲的慈爱,写活了母爱。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妪,一则因为“先妣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以手阖门”,轻轻地关上门,这一细节,是祖母为了保持室内安静,让孙儿继续专心读书,殷切期望之情跃然纸上。祖母的自语,体现了祖母对孙儿的期望,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是在客观的记述中寄寓深长的感叹。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只是有
20、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科举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由内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明确,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楚。,“能以足音辨人”是长期“扃牖而居”的缘故,把作者好静、安详、勤学、深思的性格和行为活现纸上;上与首段照应,进一步体现了项脊轩的安静,下与遭火得不焚的奇事一起,表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深厚感情。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
21、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疑难探究 1作者笔下的项脊轩与所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_ _ 答案项脊轩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在课文中,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沉郁的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项脊轩这条明线将人、事、景都串联起来,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来表现的。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此轩。清代散文家梅曾亮评价这篇文章:“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托物寄情的手法。,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特别是对妻子“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
22、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此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此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败。 第三,修葺南阁子,反映了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项脊轩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 此文处处写项脊轩,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项脊轩成了自己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是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2作者对母亲、祖母、妻子的回忆,在感情表达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_ 答案同样是表现怀念亲人的感情,因为被怀念者的身份及当时环境的不同,这种感情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就各不一样。(具体见下表),3. 最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
23、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 _ 答案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抚慰,以及现在妻死室坏给自己的伤痛,于是作者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精神苦闷,表达对死去的亲人的思念,寄托寂寥的身世之感。,这两段文字笔调内敛,语气平静,“以乐景写悲情”,用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尤其是“其后六年”“其后二年”“然自后”一组时间词语,更寄寓了无穷的感慨。文末摇曳生姿,写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写景语结束全篇。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引发读者不尽的凄婉惆怅的共鸣。 用今昔对比来抒
24、发人生感慨是诗文中常用的感情抒发的方法。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写作特点 1叙事、抒情的线索 文中叙事,有两条主线。一是沿叙写项脊轩展开,一是沿叙写故人展开。叙写项脊轩,写其规模,写其方位,写其简陋,重在写其变迁。一是为己进学而修葺,一是因诸父分家而间隔,最后是念妻不修到因病无聊而修。叙写故人,侧写母亲,正写祖母,重写妻子。写妻子问古,写妻子学书,写妻子归宁归来,写妻亡、室坏、自己久卧病,先不修后又修均为妻亡之故;写妻子所种枇杷,人去树成,时时令生者思念不已。,文中抒情,也可见两条主线。一是喜,一是悲。轩明院谧,正宜学问;轩屡遭火险,但均幸存;母亲、祖母、老妪,善良、慈祥。妻子贤惠、通达事理。作者深以为喜。处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菏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化学试题5月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泰兴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十一次网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预测金卷数学试题理(湖南卷)含解析
- 西昌学院《秘书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丹东第十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学期期初模拟训练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宿舍文化节活动流程
- 技能培训经典案例分享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下肢血管溃疡的治疗和护理
- 2025年建筑工程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示例
- 2024年开封大学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危险化学品购销的合同范本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临床实验室应用指南(WST-230-2024)
- 口腔医院市场营销新入职员工培训
- 瑞幸咖啡副店长认证考试题库
- 2024年生鲜配送与城市社区团购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4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
- 有机硅材料在电子封装技术-洞察分析
- 大语言模型基础微课版课件 第7章 提示工程与微调
- 中医治疗协议书范本(2篇)
- 【MOOC】C语言程序设计-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