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课标要求: 1、从中央与地方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初步得到加强 从景帝平叛到汉武帝集权 二、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进一步强化 从藩镇割据到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三、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的新发展 元朝以后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1、汉朝:,趋势,加强,(1)汉高祖: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2、,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原因:汉高祖实行分封制。 对策:分封制易形成地方割据,要消除割据势力。,刘邦大封同 姓王,以为依仗 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 固皇权、稳定天 下,他分封给同 姓诸侯王的土地 面积甚至超过了 中央直辖的土地 面积。结果他死 后不过18年,诸 侯王就发动了叛 乱。,西汉前期形势图,“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而归命
3、天子”。 贾谊治安策,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2、唐朝:,削弱,安史之乱,藩镇 割据,唐玄宗 设藩镇,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十国: 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献计,3、北宋,进一步加强,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1、唐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并延续至五 代十国,为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必须
4、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建立,急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3、赵普的建议,措施:1、兵,杯酒释兵权 中央为禁军、地方为厢军 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驻地方 三衙统兵之权,发兵之权归枢密院,2、权,地方,中央,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州郡直属中央 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的州郡的制度 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中央,地方,3、钱-转运使,地方,兵,杯酒释兵权 中央为禁军、地方为厢军 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驻地方 三衙统兵之权,发兵之权归枢密院,权,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州郡直属中央 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的州郡的制度 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之下设通判,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钱-转运使,兵权入
5、手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将地方权力集 中于中央,冗官,冗兵,冗费,评价: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基本上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B,我叫韩琦,出生于开宝十五年(公元982年)。我爹因有战功,受皇上赐封良田百亩和数座家宅,早已在家颐养天年,享受清福了。但是,他从小就告诫我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考上进士。经过皇帝的殿前面试,我被赐于某中央官职。虽然我知道我将来可能任一郡
6、之长,但还是会受到监督的。我已经拿了3年俸禄,但皇帝还没有下诏通知我到哪里上任。我几个同窗好友的遭遇也跟我一样。,请问: 韩琦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身份获得为官资格的? 他会受到谁的监督?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结合材料内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通判,宋代的官与差遣分开,有官位不一定有差遣,也就是没任务。但朝廷也会支付俸禄给他们,结果造成官员过剩;地方上的监察官很多。结果官员都人浮于事,相互推卸责任,产生冗官。,我有一个远房表哥,因力大而闻名于乡里,前年被招进禁军。去年他家乡遭遇洪水,庄稼颗粒无收。村里饿死过半,不少村民成了绿林大盗。朝廷马上
7、派人下来征兵,走投无路的村民踊跃报名。前几天,表哥遇到一个老乡韩冲,哥俩上酒楼喝了几杯。趁酒兴,韩冲抱怨说,他永远都记不清将领的名字,因为他们换代的速度比他吃饭还快;士兵不是打仗的,而是“跑腿的”,因为他们平时跑步的时间比睡觉的还多,一个郡的营地还没有熟悉,又要开始跑去另外一个郡了;好不容易到了前线为国效力,将军又迟迟不发命令,说什么还要等监军、大帅、枢密使和皇上的批准,军队才能动。唉,想不输都难啊!,根据材料,请思考: 宋代的兵源充足吗?材料当中列举出了哪些途径? 从材料当中归纳出宋代军队的特点。这种军队会产生什么影响?,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期驻扎,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数
8、量庞大,但战斗力极弱;造成冗兵。也有积极作用:强干弱枝,地方无力对抗中央,政局稳定。,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评价,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积极:,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消极:,4、元朝的行省制度,4、元朝:,趋势,完善并发展,(1)措施:,(2)评价:,设行省制度,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
9、有重大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1、汉至宋:,州郡县三级,道、州、县,路、州、县,郡县两极,2、元朝:,3、明清:,省、府、县,省、道、府、县,简述行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2013年山东文综卷)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
10、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分析:B不存在转移C明朝退出的D春秋战国被打破,二、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一)明朝 1.内阁设立的过程:,殿阁 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讨论:明代内阁与西方内阁有何不同?,中西方内阁制的不同:,明朝内阁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统治工具。,西方内阁由选举产生,有独立自主权,对议会负责。,票拟就是起草对大臣奏章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皇帝对审批意见的
11、认 可与否。,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胡惟庸案,胡惟庸,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洪武三年(1370)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六至十三年间任丞相。其间权倾朝野,专权结党。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处胡惟庸等人死罪;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罪追杀其余党,连坐被诛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还乘机废除中书省制度,罢除丞相官职,直接统领六部。,2.废宰相、设内阁的原因:,废宰相根本原因: 废宰相直接原因:,设内阁的原因:,内阁的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
12、力过大 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化。,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内阁首辅是否等同与宰相?,议一议,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宰相制度赋予,参与决策,皇帝及大臣商议,制约皇权,皇帝个人信任,侍从顾问,由皇帝意愿决定,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明朝中央集权表,(二)清朝军机处,1.清朝初期中枢系统,2.军机处设立的时间: 地点: 最初目的:,军机处内景,3.军机处的权力变化:,雍正帝,4.军
13、机处的作用: 特点:,完全听命于皇帝,5.军机处设立的意义:,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构成,雍正年间,皇宫隆宗门,为处理西北军务(准噶尔部叛乱),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酎金夺爵、监察地方,(分权) (集权),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五代十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权),(集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直至被废除,【知识小结】,1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 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14、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A B C D,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实质上反映了 封建专制的加强 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君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 B、 C、 D、,自我测评,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七国之乱,诸侯王国势力膨胀和反叛中央,五代十国混战,地主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力缺失,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自我测评,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相同点,目的,内容,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都用分权来削弱相权,都是用和平方式 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同点,宋太祖,汉武帝,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置刺史加强对 地方的监督,负面影响较少。,严格控制军权,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但在 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庞 大,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3根据本课的内容,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提示:皇权和相权的长期斗争,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自秦至清,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自秦统一到隋唐以前,宰相的权力很大,也比较集中,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隋唐至宋朝,以不同的方式分散宰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工程保养合同
- 建筑行业购销合同
- 充电桩劳务分包施工合同
- 房屋按揭买卖合同
- 实验室装修合同新
- 招投标服务合同
- 中药材采购合同中药采购合同
- 代理销售承包合同
- 公司合同变更协议
- 外包工人协议合同范本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 GA/T 1768-2021移动警务身份认证技术要求
- 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全文解读
- 核磁-波普分析课件
- 日本神话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优质课件
-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 烟花爆竹安全培训课件
- ABC量表为家长评定量表
- 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英语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