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ppt_第1页
《老子》五章.ppt_第2页
《老子》五章.ppt_第3页
《老子》五章.ppt_第4页
《老子》五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五章,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老子是一个足够神秘的人物。,茅山神像,泉州石像,无锡铜像,神秘的出生,他的出生神秘,在道教的许多典籍中,有很多神话般的记载: 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又云:“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传奇的人生,他的生平也足够神奇,有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也有认为老子应该是周太史儋。就连他的著作道德经的产生也众说纷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2、”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后世的影响,老子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

3、),但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整个系列的道家哲学家,都用此书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 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关于老子,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积累老子名言(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天网恢恢,疏而

5、不失。(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积累老子名言(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 13、不出户,知天下。 1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积累老子名言(摘录红字部分并背诵),1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6、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 1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 17、知足之足,常足矣。,学习第一章,1、读诵读一遍。 2、译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你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再联系生活与阅读体验,感悟其精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解释:道:();常:( );名:() 翻译: 理解:“道”,不可言说,“名可名,非常名”更进一步指出就连“道”这个名称也勉强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因为“道”是很难用某个名称来称呼的 ,不可概念化。,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解释:始:();母:( );名:() 翻译: 理解:说道“无”是因为天地初生时,什么东西都没有,说道“有”是因为万物萌芽于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解释:妙:();徼:();玄:() 翻译: 理解:“玄之又玄”强调“道”超越日常生活经验,不能被人们直接接受,也难以用理性思维把握其形而上的性质,“众妙之门

8、”则强调“道”是一切玄妙之理的渊源,一切道理由“道”生发而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用“无”来命名天地的元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可以观察万物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可以观察万物的极限。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它们竟是如此玄妙。玄奥呵,玄奥!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现象的大门。,(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 (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道可道,非

9、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 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第一章 宇宙观“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

10、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背一背,学习第二章,1、读诵读一遍。 2、译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你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再联系生活与阅读体验,感悟其精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第二声),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相倾:( );作:( ):始:( );生(); 有:();夫:( );去:( ) 翻译划横线句子: 理解: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

11、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统一的法则。世间万物,都是 。 体现出来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二层意思: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 ”的观点。此处所讲的“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强作妄为。 “圣人”并非不作为,“生”、“为”、“功成”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要工作,但不能扩张私欲,应该“不有”、“不恃”、“弗居”。,相对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人都知道美

12、好的东西为什么是美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善为什么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所以,有与无相并而生,难与易互相成就,长与短互相对比,高与低互相映衬,音节与旋律互相配和,前与后互相追随。所以,圣者作无形迹之事,传无声的教诲。让万物自行发生而并不创始。任其生长而不占有,做了事情而不倨傲,万物长成后并不占有,正是由于从不占有,所以才永远不失去。,老子强调“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你赞不赞同这种观点?是不是太消极了。,我有三宝,持而有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六十七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十二章,“无为”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

13、、发展。,背一背,当堂检测,1、翻译 (1)道可道,非常道。 (2分) (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2分)2、默写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学习第十九章,1、读诵读一遍。 2、译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你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再联系生活与阅读体验,感悟其精髓。,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

14、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福利会增加百倍。放弃讲仁和义,百姓会回复忠孝仁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失。这三点,仅仅写成文字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让百姓有所依从: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减少私心与欲望,放弃学问,才会没有忧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

15、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绝仁弃义,见素抱朴,绝巧弃利,少私寡欲,社会的祸害,救世的良方,治国主张 -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背一背,学习第七十八章,1、读诵读一遍。 2、译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你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再联系生活与阅读体验,感悟其精髓。,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它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

16、本性。弱者能战胜强者,柔者能胜于刚者。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际实行。因此圣者说:能承受国家耻辱的人,才能做国家的君主;能承受国家祸难的人,才能做天下人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反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的特性: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七十八章,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水表面上不择物而纳不择地而居实则至净至纯容不得污垢。 )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17、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治国的“柔”性:老子用水做喻,就是告诉我们“圣人”谦卑治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正言相反,所谓“正言若反”,就是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反面来表述肯定。,“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背一背,学习第八十章,1、读诵读一遍。 2、译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悟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你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再联系生活与阅读体验,感悟其精髓。,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18、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土要狭小,人民要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而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机会去使用。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使人民甘于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装,安于他们的居所,喜欢他们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各国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最理想的的社会 “无为而治” 治国方略,人们顺天任势,自然无为,不谋于占有,不为于“益生”,无互相攀比的观念,知足知止,不为“人为”的欲望而奔波,没有因贪婪而产生的追求,没有为名利而发生的争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