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我们地球周围被几千米厚的大气层包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把两个直径约55.9cm的空心铜半球扣在一起,抽出球内空气,然后在两个半球上拴了16匹马向两边拉,结果还是很难拉开。但如果不抽出空气,两个半球轻轻一拉就开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观察:大气压的存在,是什么力量把塑料挂钩压在墙上?,观察:大气压的存在,是什么力量托住了水,观察:大气压的存在,用开水把杯子汤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杯子为什么会牢牢吸在气球上,观察:大气压的存
2、在,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变成这个模样,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向四周的压强,气体朝各方向都能产生压强,.气体受重力作用,向下压强,.气体具有流动性,大气压有多大,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值,用两个塑料挂衣钩的吸盘可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然后测出吸盘的面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值,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压强相等。,标准大气压
3、,根据 ,可以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动手练习,如果将水银换成水,那么水柱的高度是多少?,解:由,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的变化,气压低液体的沸点低,气压高液体的沸点高,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强的大小除了与高度有关外,还与温度、空气湿度有关。 人们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大气压强的变化来预报天气。,大气压的应用,塑料挂衣钩,大气压的应用,离心式水泵,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集思广益,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运用大气压强知识的事例?,课堂练习,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 。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_实验可以测量出大气压的值。,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 )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用吸管吸起敝开瓶中的饮料 C、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D、高压锅煮饭比普通锅煮得快,C,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活动,1、观察并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动民营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探索
- 2025实习培训合同样本
-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高级德语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警察学院《道路与桥梁发展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制图与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YY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中外合资企业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届贵州省百校大联考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学卷B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人文专题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市场营销策划(本)-形考任务一(第一 ~ 四章)-国开(CQ)-参考资料
- 精神病学(中南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劳动教案全册2024
- 2023年《房屋建筑学》考试复习题库大全(含答案)
- 寄生虫科普讲座课件
- 四新技术培训课件
- 《社会保险法解读》课件
- 浙江嘉华晶体纤维有限公司年产300吨超高温陶瓷纤维棉及600吨高温陶瓷纤维棉制品环境影响报告表
- 渗碳渗氮的作用及氮碳共渗和碳氮共渗的区别
- 中国高铁发展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