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 第一.ppt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 第一.ppt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 第一.ppt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 第一.ppt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五 第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 纲 视 窗,知识内容,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4)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5)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6)人脑的高级功能,考 纲 视 窗,(7)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8)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9)稳态的生理意义,(1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12)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0)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识内容,要求,热 点 考 向,1.生长素发现过程、思想方法及应 用;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作用、合 成、运输相关原理的证明与应用; 植物激素的综合作用。 2.动物

2、与人体神经调节的基础机理; 兴奋产生与传导的实质与特点及实 验验证分析。 3.动物与人体激素的种类、生理作 用,分泌调节的机制与实验证明。,热 点 考 向,4.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内容、意义与调 节机制;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 关性分析。 5.特异性免疫的内容、机制与功能, 及其在人体健康保障中的作用分析。 6.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恒定的 调节机理与实例分析。 7.上述各原理在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应 用、探究。,一、神经调节 1.反射:在 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 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突触:一

3、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包括突触前膜、 和突触后膜。 4.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 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相对静止,显著活跃,5.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静息 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局 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传递, 膜内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递,兴奋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由前一个神经元的 小泡 经突触前膜释放 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 。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

4、递方向是 的。,双向,递质,突触,抑制,单向,二、 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 通过 运输,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 进行的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2.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 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即 反馈调节。 3.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 、通过 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体液,高效,体液,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通过促 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起作用,垂体分泌促激素调节 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同点: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 较 ,作用时间短暂;体

5、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 慢,作用范围比较 ,作用时间比较长。 2.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 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丘脑,局限,广泛,3.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 节,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 ;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和 。,环节,发育,功能,四、免疫调节 1.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 ,淋巴细胞和 吞噬细胞等 ,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 巴因子等,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 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 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 骨髓发育成B细胞。 3.抗体是机体受抗原

6、刺激,由 细胞(浆细胞)产生 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蛋白。,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胸腺,效应B,4.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抗原处理、呈 递和识别的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及 细胞 形成的阶段;是 细胞、抗体、 发挥免 疫效应的阶段。 5.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 会引起过敏反应和 。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 免疫缺陷病。,效应T,淋巴因子,记忆,自身免疫病,6.过敏反应是指 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抗原 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 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 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

7、明 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7.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引 起的,其病毒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细胞。,已免疫,相同,T,兴奋 传导,反射弧 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分布,感受 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 受 器,神经组织 末梢的 特殊结构,将内外界 刺激的信 息转变为 神经兴奋,既无感 觉又无 效应,主要在 皮肤、感 觉器官、 内脏等处,传入 神经,属于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 感受器传 入神经中枢,既无感 觉又无 效应,主要在 周围神 经系统里,神经 中枢,调节某一 特定生理 功能的 神经元群,对传入的 兴奋进行 分析与综合

8、,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在中枢 神经系 统里,兴奋 传导,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分布,感受 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射弧结构,传出 神经,效应 器,相互 联系,属于运动 神经元,调节某一 特定生理 功能的 神经元群,将兴奋由 神经中枢 传至效应器,对内外 界刺激 发生相 应的活动,可有感觉 但无效应,可有感觉 但无效应,主要在 周围神经 系统里,主要在 肌肉、腺 体等处,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是发生反射活动的基础,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

9、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2)兴奋传导方向与特点的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单向传递 a.是由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c.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要通过组织液。,1.常见激素的本质与功能,化学 本质,激素名称,分泌部位,主要作用,氨基 酸类 衍生 物,甲状腺激素,甲状

10、腺,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化学 本质,激素名称,分泌部位,主要作用,多 肽 或 蛋 白 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 (B细胞),胰岛 (A细胞),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化学 本质,激素名称,分泌部位,主要作用,多 肽 或 蛋 白 质,生长激素,促甲状 腺激素,垂体,垂体,促进生长尤其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影响代谢,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

11、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化学 本质,激素名称,分泌部位,主要作用,下丘脑神经 分泌细胞,多 肽 或 蛋 白 质,下丘脑神经 分泌细胞,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和血压上升,促性腺激素,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在各类激素中,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均为固 醇类;垂体、胰岛、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或 多肽,肾上腺髓质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 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生长发 育),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体温调节时),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血糖调节时)。,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

12、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 响体温;肾上腺素是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 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激激素”之称。,2.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切除法:切除有关内分泌腺,观察动物所产生的各 种变化,得出结论。 (2)移植法:在动物体内移入一种内分泌腺,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3)饲喂法:用含动物激素的饲料喂养小动物,观察其 变化,要注意饲喂的激素是不需消化液消化就能被 动物直接吸收的激素。如可以饲喂甲状腺激素,但 不可饲喂胰岛素。,(4)注射法:通常不能饲喂的激素可通过注射法注入动 物体,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注射胰岛素观察动物体 内血糖的变化,得出结论。 (5)内分泌功能异常

13、患者的临床观察。 (6)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或使用氨基酸的衍生物或固醇类激素口服、 饲喂法,后者还可外敷。 研究或使用肽或蛋白质类激素注射法。 研究激素生理作用时,都要设对照。,3.激素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一种途径是神经系统直接调节激素的分泌,如交感 神经兴奋时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 泌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 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2)反馈调节 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 当这种效应达到一定水平时,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 又反过来控制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 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 馈,若这种

14、反馈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 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调节。,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细胞,作用物质,作用对象,B细胞,特异性抗体,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T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力 的各类淋巴因子,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区 别,联系,比,较,项,目,免疫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寄生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2.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1)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

15、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细胞内溶酶体较多。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地位,若T细胞数量 不足(如胸腺发育不良)或受损(如艾滋病)都将使机体 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或丧失。 (3)特异性免疫中除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外,其余 细胞均可识别,各自功能如下:,3.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 (1)作用机理不同,(2)结果不同:前者是机体进行正常防御的一种功能,引 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通过免疫反应,机体可以 把抗原清除;后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后,由过敏原 刺激机体而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这种反应有损机体 健康。,(3)抗体比较,比较项目,正常体液免 疫中的抗体,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相 同 点,产生

16、细胞,化学本质,作用机理,效应B细胞,免疫球蛋白,抗原与抗体结合,比较项目,正常体液免 疫中的抗体,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 同 点,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血清、组织 液、外分泌液,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沉淀,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的表面,机体非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使细胞释放组织 胺,引发过敏反应,(4)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的比较,(2009山东高考)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

17、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浓度高于膜内,解析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 变为“外负内正”,所以a可以表示正常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同的,均为“外正内负”。,答案C,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2)在神经元间,a.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18、.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2009全国卷)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和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和。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解析(1)由图解可知:外界环境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而下丘脑将神经信号转换

19、成激素信号,通过垂体实现了对性腺分泌活动的调控。故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共同完成的。,(2)下丘脑、垂体、性腺分泌的物质分别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机制类似,即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反馈作用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B(促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即其作用需通过性腺来体现。故验证B的生理作用,不能对实验动物作切除性腺处理。,答案(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反馈 (3)不能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

20、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激素间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图所示:,(2009海南高考)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暴露出来,并传递给,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

21、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解析(1)初次免疫反应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第二次侵入人体后,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2)该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需要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再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具备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能力。 答案(1)第二次免疫反应(2)吞噬抗原T淋巴细胞浆细胞

22、(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二次免疫 (1)基础:记忆细胞。 (2)条件:相同抗原刺激。 (3)过程:,(4)特点:反应速度更快、反应更强。 (5)曲线:,一、选择题 1.(2009温州质检)右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 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

23、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若将药物放于B处,刺激C点,因兴奋不经过药物放置点,所以该实验设置对于实验目的来说无效。 答案:C,2.(2009深圳调研)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认

24、识词义。 答案:B,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 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 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 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答案:B,4.

25、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C,5.(2009济南统考)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 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

26、: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答案:D,解析:由图示可知,正反馈通过自身的调节逐渐偏离静息水平,负反馈通过自身调节能够回归静息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血糖浓度、pH值、体温通过自身调节,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使细胞数逐渐增加,从而逐渐偏离静息水平,为正反馈。 答案:C,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一般需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

27、得 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 调节 C.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 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解析:胰腺包括分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外分泌部和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内分泌部,当胰腺被研磨而使细胞破裂时,其分泌的胰岛素将会被胰蛋白酶催化水解,最终将得不到胰岛素。化学防治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农药等进行的对害虫的防治,而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则是生物防治。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 答案:B,8.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 人体的免

28、疫功能可以清除自身细胞抗原、抗体特 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 效应B细胞(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效应T细胞 具有识别、呈递、杀伤抗原及分泌淋巴因子的作用 抗原不仅可以和相应的抗体结合,也可以和产生该抗体 的细胞结合 A. B. C. D.,解析: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但不能呈递和杀伤抗原。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是其特异性的特点。 答案:A,9.(2009南通模拟)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病毒 性咽喉炎等疾病。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 的抗

29、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 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 彻底清除病原体,解析: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处理并暴露其抗原的是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只能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 答案:D,10.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 生大量的抗体 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存在 C.记

30、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 RNA不同,解析: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抵抗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这也是脊髓灰质炎、乙肝等很多疫苗都需要加强的原因;呈递抗原的是T细胞,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答案:AD,11.一处养鸡场最近被发现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5天里 死了35万多只鸡。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 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 各种

31、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 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解析:T细胞在进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以发挥免疫效应。B物质是病毒蛋白质外壳上的抗原;T细胞成熟于胸腺;A为淋巴因子。 答案:AC,12.(2009淄博检测)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图解 或曲线中,正确的是(双选) (),解析:A中T细胞不能分化出浆细胞;B中垂体对胰岛细胞分泌无调节作用;C中突触小泡应仅存在于突触小体内。 答案:BD,二

32、、非选择题 13.(2009镇江模拟)下图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 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是,结构C是;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物质b是,物质e是。 (2)过程通过的方式是,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3)若将物质e导入其他高等动物细胞中,结果高等动物细胞也能合成相同的物质f,这一现象说明 。 (4)如果C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试简要说明理由。 。 (5)d与e彻底水解后的所得

33、物质差异是 。,解析:由图示可知,A、B、C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的双重功能,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物质e为mRNA。(2)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引起不同蛋白质差异的直接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3)相同的mRNA在不同生物体内翻译的结果相同,体现了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4)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因此垂体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之一。(5)d、e分别是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为五碳糖、磷酸、含氮碱基,DNA和RNA中五碳糖、含氮碱基有差异,其中DNA特有的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RNA特有的是核糖与尿嘧啶。,答案:(1)下丘脑卵巢A促性腺激素mRNA (2)自由扩散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3)不同生物(蛋白质合成方式相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4)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