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人教版).pptx_第1页
物质的量说课(人教版).pptx_第2页
物质的量说课(人教版).pptx_第3页
物质的量说课(人教版).pptx_第4页
物质的量说课(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质的量 说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课程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 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 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础,工具性概念,核心地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体会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作用,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1)初步学会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观粒子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

2、计算的能力。,(1)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化学史的引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 的联系及简单计算。,教学难点:深入浅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 能够在本质上理解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 单位“摩尔”的同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微观,无实验,名词晦涩,概念多,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微观想象能力普遍较弱,定量计算质量,1、建立起宏

3、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桥梁,2、建立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新视角,3、应用“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处理具体问题,逐渐深入,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1、创设情境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 认识和体验。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对比归纳法 通过各物理量的对比,单位的类比,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问题探究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 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 体性,教师的主导性。,物质的量,说教

4、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通过自主探究、对比归纳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清除对概念学习的神秘感和乏味感。,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单位是“粒”。 (2)古时候,有一位王子想娶美丽的公主,可是国王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在半个小时内数出十万粒大米做为聘礼,要一粒一粒数吗?请你来帮帮可怜的王子。,【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双筷子 一打铅

5、笔 一箱啤酒,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瓶600 mL的矿泉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我们买水的时候为什么不用“个”作单位呢? 一滴水的体积大约是0.05 mL,质量大约是0.05 g,含有大约1.71021个水分子。如果让10亿人去数一瓶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推进】就像我们把12瓶啤酒看成一个集团作为一箱一样, 多少个微观粒子作为一个集团合适呢?把由微观 粒子组成的这样一个集团称为什么呢?,这些情景

6、问题逐步展开,使学生自然地感觉到微观粒子采用集团来计量可以化繁为简,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和一个新的量词单位,用它来衡量微粒的数目。之后顺势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讲授新课,参考资料:国际计量大会的规定 1971年,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理量单位的提议,并作出决议。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用类比推理

7、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新引进的物理量与所熟悉的物理量长度、质量及其单位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设计意图】通过化学资料的引入及类比推理,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降低心里难度。,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问题推进】一双筷子有两根,一箱啤酒有12瓶,那么 1摩尔规定为多少比较合适呢?,讲授新课,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将质量单位“千克”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进行对比,通过“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引出“摩尔”的标准是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问题推进】那么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是多 少呢?,教师给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让学生

8、自主计算0.012 kg碳中含有多少个碳原子。并顺势告诉学生,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迁移,降低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物理量或数据的出现,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而人为规定的。通过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讲授新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指物质的数量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D、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多少的单位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mol小米

9、( ) 1 mol氧( ) 1 molH2O( ) 1 mol Na+ ( ) 1 mol H2( ) 3、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含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C、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的数量单位 D、摩尔的基准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法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设计意图】通过几道简单的

10、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题目简单明了 选用常见的微粒符号,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讲授新课,【问题探究】 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为NA个。 (1)1 mol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 (2)0.3 mol硫酸分子含有 个硫酸分子; (3)10 mol钠离子含有 个钠离子; (4)6 mol电子含有 个电子; (5)0.5 mol中子含有 个中子。,【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式,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物质的量,说教

11、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共同反馈,自主总结,向学生提出“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等问题,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重点的能力。 教师强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量是联系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数的桥梁,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运算,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好心理铺垫。,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整理笔记,强化理解和记忆。 (2)做练习册上本课时的练习题。 (3)预习课本12-14页。,物质的量,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 = 0.012 kg 12C所含碳原子的数目 6.021023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A,单位为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