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保护技术.ppt_第1页
PTN保护技术.ppt_第2页
PTN保护技术.ppt_第3页
PTN保护技术.ppt_第4页
PTN保护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TN保护技术培训目标,完成本课程后,您应该能够:了解MPLS APS保护和FRR保护技术,了解LMSP保护技术,了解以太网LAG保护,了解E1链路保护技术,内容1。多协议标签交换保护技术2。LMSP防护技术3。以太网LAG保护技术4。E1链接保护技术,内容,1。多协议标签交换保护技术2。LMSP防护技术3。以太网LAG保护技术4。E1链接保护技术,内容,1。MPLS保护技术1.1 MPLS APS保护1.2 MPLS FRR保护,MPLS APS概述,APS定义:自动保护切换,自动保护切换保护对象MPLS隧道标准ITU-T G 8031性能指标切换是服务中断小于50毫秒,故障检测,MPLS

2、OAM对单个LSP执行连通性检测,源端发送接收端检测。入口节点周期性地发送OAM连通性检测消息(CV/FFD),该消息在出口节点被周期性地检测到,并且中转节点执行穿透处理。测试周期cv:1 ffd:3.33毫秒、10毫秒、50毫秒、100毫秒、200毫秒、500毫秒等。MPLS APS保护的基本原理,包引擎,APS协议,包引擎,等等。结构、MPLS APS1 1保护、源双传输、接收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前、源双传输、接收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源端双传输、接收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前、源端双传输、接收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后、MPLS APS单向切

3、换、源端双传输、接收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前、MPLS APS APS需要在创建接入点保护之前启用;为了使APS切换时间小于50毫秒,需要将OAM报文类型设置为FFD,发送周期设置为3.33毫秒;在通道两端配置接入点保护组后,应启用接入点协议。接入点的切换状态包括:强制切换、自动切换、手动切换、等待恢复、空闲、目录、1。MPLS保护技术1.1 MPLS APS保护1.2 MPLS FRR保护,快速重路由(FRR),FRR),FRR:快速重路由,这是一种本地保护技术。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链路保护、节点保护、frr支持的保护类型:一对一备份设备备份、frr、plr、ne8、

4、ne1、ne2、MP、ne3、MP、ne4、ne5、ne9、ne6、NE7、“链路保护”保护PLr与NHOP之间的链路。“节点保护”保护与PLR相邻的下游节点(NHOP),并在PLR和NHOP之间反向链接保护节点。101、pwlabel、packet、101、pwlabel、packet、125、293、MP、plr、293、主隧道、旁路隧道、情况:链路保护、plr、ne1、ne2、MP、ne3、主隧道、旁路隧道、恢复模式、PTN受保护隧道之前的节点负责重新优化新隧道建立后,流量将从旁路隧道切换回新隧道。当主隧道恢复时,流量不会切换回原始隧道。请列出PTN支持的MPLS APS保护类型。在PT

5、N网络中,MPLS FRR的保护对象是什么?内容,1。多协议标签交换保护技术2。LMSP防护技术3。以太网LAG保护技术4。E1链路保护技术,LMSP概况,lmsp:线性多段保护,光端口POO41板,STM-1/4保护对象的AD1板,线性复用段保护,CD1板(目前,CD1板只在网络侧,接入ML-PPP时只支持LMSP)标准:ITU-T G.841性能指标:切换时业务中断小于50 ms,LMSP原理,LMSP通过SDH帧复用段的开销K1/K2字节完成切换协议交互。LMSP触发切换到SDH级别的警报。交换请求(4位),请求路径(4位),K1字节,K2字节,交换请求(4位),请求路径(4位),1 1

6、/1:1,MPLS APS 1 1单向交换机,源端双传输,源端双重传输,宿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后,MPLS AP11双向切换,源端双重传输,宿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前。保护隧道,切换后、MPLS APS 1: 1双向切换、源端双向传输、宿端选择性接收、工作隧道、保护隧道,切换前、LMSP还原模式,即切换后,如果主通道恢复正常,将自动回落到主通道的非恢复模式。主通道正常后,不会自动回落到主通道的暂停恢复等待时间。LMSP对外切换。切换锁定、强制切换、手动、练习、清除,请列出PTN支持的LMSP保护类型。内容,1。多协议标签交换保护技术2。LMSP防护技术3。以太

7、网LAG保护技术4。E1链路保护技术,LAG概述,LAG(链路聚合链路聚合):多个以太网端口聚合形成一个逻辑端口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该协议用于动态控制物理端口是否加入聚合组来保护以太网端口,标准的IEEE 802.3ad性能指标可以实现二级保护、LAG保护应用场景,负载分担服务在LAG组的所有成员之间均匀分布。每个LAG小组最多支持16名成员。,LAG保护应用程序方案,在正常情况下,服务仅在保护端口上不传输流量。每个LAG组只能配备两个成员,形成1:1保护模式。、LAG保护模式。静态模式启动LACP协议手动模式不启动LACP协议静态模式和手动模式的区别静态模式可以检测端口错误连接静态

8、模式可以检测端口环回静态模式可以检测单光纤故障,LAG配置注意事项,PTN LAG配置的限制仅支持IEEE802.3MAC仅支持点对点全双工模式。LAG组成员的工作比率应保持一致。两个站应统一配置为手动静态模式。LAG性能指标,问题,LAG保护中静态模式和手动模式的区别是什么?内容,1。多协议标签交换保护技术2。LMSP防护技术3。以太网LAG保护技术4。E1链路保护技术,E1链路保护概述,E1 IMA上的自动柜员机保护,E1上的数据包保护,内容,4。E1链路保护技术4.1Ima保护4.2ML-PPP保护,IMA,Ima:反向复用,用于自动柜员机、自动柜员机信元流、自动柜员机信元流、链路3、链

9、路1、链路2、链路3、IMA的作用,IMA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提高带宽利用率,动态调整带宽,提高可用性,IMA基本概念,IMA发送帧长度,对称模式和非对称模式,最小链路激活数的对称操作和非对称操作,IMA应用场景,节点B和PTN通过E1、Node B、IMA、NodeB直接连接IMA、PTN、SDH、SDH、ATM业务的信道化STM-1、nodeb、ptn、IMA和节点通过E1连接到SDH,然后汇聚到STM-1。 在接入侧PTN实施IMA协议对接,4 .E1链路保护技术4.1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保护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媒体访问控制4.2媒体默认格式是长序列号标题。短序列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