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_第1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_第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_第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_第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泌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2,1.肾单位、集合小管、球旁复合 体,输尿管及膀胱的 组织结构,2.肾的血液循环(动静脉)途径、淋巴 循环、尿路循环。,.,3,肾的解剖结构,被膜,实质,皮质,髓质:肾锥体(近直、远直和集合小管),皮质迷路(肾小体和近曲、远曲),髓放线(近直、远直和集合小管),.,4,为肾脏组织的解剖结构名称。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髓质由10余个肾锥体(renal pyramid)组成,肾锥体呈浅红色条纹状。肾锥体的底与皮质相连接,从肾锥体底呈辐射状伸入皮质的条纹称髓放线(medullary ray),位于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称皮质迷路(cortical l

2、abyrinty)-百度,.,5,百度知道,DOCTOR异乡人: 肾脏解剖结构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1、肾皮质:位于表层,占肾脏的外1/3,肾皮质的厚度为1.0cm,皮质内富含血管和皮质肾单位,其中除有肾小球、肾小囊外,还有部分远端肾小管和皮质集合管,皮质间质含量较少,约占13%。2、肾髓质:主要由肾小管组成,在形态上由818个肾锥体组成,呈圆锥状,尖端朝向肾窦,形成肾乳头,底部朝向外侧,与皮质相连,根据其结构特点,髓质可分为内带和外带。皮质和髓质并非截然分开,皮质中有许多条髓质放射状插入皮质,称皮质髓放线;髓放线之间的肾皮质称皮质迷路。部分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称为肾柱 。,.,6,肾纵剖面,.

3、,7,肾,.,8,肾皮质,肾髓质,.,9,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皮质迷路),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髓袢,(肾单位袢),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体),泌尿小管,球旁复合体;血液(动-静)循环,.,10,肾小体结构,血管球,毛细血管袢(有孔),血管系膜,血管系膜细胞 系膜基质,肾小囊,壁层:单扁 肾小囊腔:含滤液 脏层:足细胞(突起、裂孔、 裂孔膜),输入小动脉,输出小动脉,.,11,肾小体,.,12,肾小体,.,13,肾小体,毛细血管袢,.,14,肾小体血管系膜与血管系膜细胞,.,15,血管球毛细血管,.,16,足细胞,.,17,滤过膜(

4、滤过屏障),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有孔内皮 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影响滤过的因素,分子量 电荷,.,18,肾小体血管系膜与血管系膜细胞,.,19,血管球毛细血管,.,20,肾小体滤过膜,.,21,肾小体,.,22,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皮质迷路),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髓袢,(肾单位袢),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体),泌尿小管,球旁复合体,.,23,近端小管 结构 LM 立方、边界不清、强嗜酸、 刷状缘、基底纵纹 EM 微绒毛、顶部小管泡、 溶酶体、微体、质膜内褶、 侧突 功能 重吸收 糖、氨基酸、维生素 水80%、盐 分泌 铵

5、、马尿酸、肌酐、 药物,.,24,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25,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26,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27,近曲小管细胞超微结构,.,28,近曲小管细胞超微结构,.,29,近端小管 结构 LM 立方、边界不清、强嗜酸、 刷状缘、基底纵纹 EM 微绒毛、顶部小管泡、 溶酶体、微体、质膜内褶、 侧突 功能 重吸收 糖、氨基酸、维生素 水80%、盐 分泌 铵、马尿酸、肌酐、 药物,.,30,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皮质迷路),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髓袢,(肾单位袢),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体),泌尿小管,球旁

6、复合体,.,31,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32,细段与远直小管,.,33,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34,细段 管径小、单层扁平上皮 微绒毛短小 水、离子易通过,.,35,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皮质迷路),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髓袢,(肾单位袢),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体),泌尿小管,球旁复合体,.,36,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37,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38,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39,远端小管 结构 LM 立方、色浅、核近腔、 无刷状缘 EM 微绒毛少、质膜内褶 功能 钠-钾汞、重吸收钠排出

7、钾、 重吸收水、 分泌铵,.,40,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皮质迷路),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髓袢,(肾单位袢),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体),泌尿小管,球旁复合体,.,41,集合管 结构 LM 立方上皮 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 柱状上皮 乳头管 EM 紧密连接多、微绒毛少、 线粒体少 功能 吸收水、99%水重吸收 1%终尿(1-2升/天),.,42,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43,远直小管和集合管,.,44,泌尿小管各段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45,集 合 管,.,46,集合管 结构 LM 立方上皮 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 柱状上皮 乳

8、头管 EM 紧密连接多、微绒毛少、 线粒体少 功能 吸收水、99%水重吸收 1%终尿(1-2升/天),.,47,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皮质迷路),血管球 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 直部,直部 曲部,髓袢,(肾单位袢),集合小管(髓放线、肾锥体),泌尿小管,球旁复合体,.,48,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平滑肌,上皮样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远曲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分化, 为钠离子感受器,球外系膜细胞:缝隙连接 ,传递信息,功能:调节机体血压、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组 成,.,49,球旁复合体,.,50,球旁细胞,.,51,致密斑,.,52,球旁复合体,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平滑肌,上皮样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远曲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分化, 为钠离子感受器,球外系膜细胞:缝隙连接 ,传递信息,功能:调节机体血压、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组 成,.,53,肾血液循环,.,54,肾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血流量大 两套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利于滤过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利于重吸收和尿 液浓缩,.,55,肾血管注射,.,56,排尿管道,组成:输尿管、膀胱、尿道,粘膜,变移上皮 固有层,肌层:平滑肌,较厚,分三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