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杜甫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必修4).pptx_第1页
【教学设计】《杜甫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必修4).pptx_第2页
【教学设计】《杜甫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必修4).pptx_第3页
【教学设计】《杜甫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必修4).pptx_第4页
【教学设计】《杜甫诗二首》(语文北师大必修4).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畅言教育,本课时编写:曲周县第一中学 张凤云,课文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佳节前后,长江岸边,秋风凛烈地吹着,万木凋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有一位老人,他疾病缠身、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 重阳节,本是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似乎走到了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动荡,老人远离家乡,孤独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贫病交加,面对飘摇社稷,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吟出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登高。,登 高,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

2、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

3、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聆听欣赏,领悟情感,课文研读,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共写了几种景物?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江岸登高图,赏悲秋画面,课文研读,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心寒。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

4、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是诗人 “转徙江湖间”孤独漂泊、老病无依的象征。,赏悲秋画面,课文研读,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了几种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两种:无边落木、滚滚长江。长江落木图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课文研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

5、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邃悠远,营造出天地萧瑟、悲凉、凄清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内心无尽的悲凉,悲叹大自然的秋。,课文研读,品家国之愁,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极言离家之远, “百年”专指暮年已至;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独登台”写诗人孤苦伶仃、形单影只。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更见深沉。,课文研读,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国事艰

6、难,年老多病,欲报效国家,奈何力不从心,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欲借酒浇愁,奈何因病断酒,这无限悲愁,如何消散?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潦倒诗人的心头。 国家战乱,民不聊生,诗人年老多病,颠沛流离,既忧身,又忧民,更忧国。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小结,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年,晚年的诗人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困顿,再加上年老多病,登台赋诗,想岁将百年,生命将尽,而命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对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无异于要了诗人的性命。今诗人头发花白,命将尽而事业无成,不由悲从中来,悲叹个人生活困顿的同时,更加

7、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实为悲叹个人人生之秋。,第二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倾情诵读,涵咏情致,赏旅途夜景,诗中哪些诗句与题目中“夜”相照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途之夜诗人的孤独寂寞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细”“微”“危”“独”“飘”“一”等字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孤单与寂寞。,赏旅途夜景,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具有怎样的

8、特点? 一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 二组:垂野之星、平野、月、江流 第一组:细草在无边的风中飘摇不定,孤立的危樯和一叶孤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萧瑟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奔流不息。 (雄浑阔大),品旅夜愁情,颔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

9、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作者此时处境艰难,落魄失意,就用反话自嘲,而且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品旅夜愁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蕴含了诗人什么感情?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

10、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赏杜诗风格,这首诗体现作者沉郁雄浑风格的代表性诗句是哪句?这句话是不是把作者此时的孤寂心情抛开了?谈谈你的理解。,赏杜诗风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并没有抛开作者的孤寂心情。出句写天地之广大,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对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月涌,更显大江流动,天地虽大,诗人不过是其间的一只沙鸥而已,这境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诗人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的出现就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可见,这两句虽是体现作者沉郁雄浑风格的写景描写,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小结,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旅夜途中,诗人心情可想而知。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 “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 “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走的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