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概述.ppt_第1页
上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概述.ppt_第2页
上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概述.ppt_第3页
上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概述.ppt_第4页
上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概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课堂小结:,1)反应原理:,2)装置图:,3)收集方法:,4)检验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向集气瓶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CO3+2HCl=CaCl2+H2O+CO2,5)验满方法:,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 氧 化 碳 的 实 验 室 制 法,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CO2,CO,第一课时,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小故事死狗洞,一、CO2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结论:,(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6-3,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

2、处的蜡烛后熄灭,现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实验6-4,结论:,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CO2 能溶于水;体积11。,CO2+H2O=H2CO3,CO2气体,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干 冰,加压降温,降温,压缩,101kPa -78.5 0C,干冰形成的示意图,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你们知道吗?,干冰的用途,人 工 降 雨,人造舞台云雾,贮 存 食 品,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被当地人称为“死狗洞”。人走进山洞平安无事,而牵进去的狗立即倒地而死亡。你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吗?,解

3、决问题,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地势越低含量越高,且不助燃也不能供给呼吸,浓度大时会使人窒息。,联系实际:,久未开启的地窖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贸然进去有窒息的危险。,1、为什么地窖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2、为防不测,人们在进入地窖前,常做灯火实验,为什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1、不能供给呼吸,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探究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CO2,向小花上喷稀醋酸,向小花上喷水,直接放到二氧化碳中,向二氧

4、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CO2 + 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加热后红色石蕊溶液又变为紫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现在你可以解释这里面的原因了吗? 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是碳酸类饮料,水里面溶解了大量的CO2,那么为什么称为“碳酸饮料”呢,在CO2溶解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是否是CO2?,原理:,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解答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墙壁越来越硬,刚开始放炭火

5、盆时,墙壁反而潮湿。,吸热反应,5、CO2能与碳反应,CO2与碳反应,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供给呼吸,紫色石蕊变红色。,石蕊试液由红色又变成紫色。,CO2 + H2O H2CO3,(3)CO2与水反应,(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CO2+CaCO3 +H2OCa(HCO3)2,沉淀消失,石灰水变澄清。,(3)CO2与Ca(OH)2反应,(4)与炽热的碳反应,(5)与Mg反应,二、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用途,性质,决定,用途,体现,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来灭火,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致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和保

6、存食物,CO2能促进光合作用,可用于温室肥料(气肥),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饮料(碳酸饮料),CO2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化工原料,如制纯碱,尿素,2、消极影响对生活的影响,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根据两幅图,说说什么是 “温室效应” ?它有什么危害? 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预防?,3、CO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定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危害: 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 、气候反常,海

7、洋风暴增多 。 c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防治措施: 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CO2的用途很多,但空气中的CO2是不是越多越好?空气中的CO2含量太多会怎么样?,答:不是越多越好。空气中CO2含量太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2不能供给呼吸,过多对人有害,甚至死亡,但温室中CO2含量过高有利于绿色植物生长。,你,说,我,说,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 碳 酸 _ , (2) 干 冰 _ , (3) 石灰水中 主要成分 _ , (4) 碳酸钙 _ 。,

8、2CO3,CO2,Ca(OH)2,CaCO3,2、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_色石蕊试液,石 蕊试液变 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溶液加热又变成 _色,反应方程式为。,紫,红,CO2+H20 H2CO3,紫,H2CO3 H2O+CO2,巩固练习:,3、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往往形成 一层 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是_, 有关化学方程式是。,CaCO3,CO2+Ca(OH)2=CaCO3+H2O,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 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制干冰、灭火、制化肥、制纯碱,B,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存在的是( ) A集气瓶正放在桌上,瓶中没有颜色 B往集气瓶

9、内倒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变红色 C将烧着的木条伸入瓶口,木条熄灭 D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D,谢谢!,据报道:在短短的两年内,安徽芜湖市大约有五十人死于煤气中毒。,问 题,CO2和CO的性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每个CO2 分子比每个 CO 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可以推测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一氧化碳,2、难溶于水,1、无色无味的气体,3、密度比空气略小,收集方式,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思考,有人采取放盆水的方法来防止煤气中毒, 是否可行?,一、CO的物理性质,1、可燃性(与二氧化碳不同),(1)现象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2)化学方程式,二、CO

10、的化学性质,下层:,中层:,上层:,燃烧的煤炉,2、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仔细观察如图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1)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微观解释:,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析:,CO得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还原剂有还原性,CuO失氧,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剂有氧化性,步骤:,检验纯度,先通CO,再加热,(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防止CO和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作用:尾气处理,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使生成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再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

11、尾气:点燃,防止污染空气,因为CO有毒。,1、 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CO气体?为什么?,答:应 先 熄灭酒精灯,等玻璃管冷却后 再停止通 入CO气体。,这是因为 : 如果先停止通入CO,灼热的铜就会和玻璃管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思考,2、你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源。,3、 毒性,CO有剧毒。这是因为CO吸进肺里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如果吸入较多的CO,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思考1冬天,人们用煤炉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煤气中毒的原理吗?,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1、一种无色气体X和红热的碳反应,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气体X和红色的物质。试推知: X是( ),Y是( ),2、性质与用途径关系密切,例如CO可以冶炼金属是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