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_第1页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_第2页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_第3页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_第4页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儿科学,第八章 传染病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概述,一、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 中医学称之为痄腮。 二、发病情况: 1、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 2、年龄: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婴幼儿少见。,概述,三、发病特点: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因素体虚弱或邪毒炽盛,可见邪陷心肝、毒窜睾腹之变证。 感染本病后可获终生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1222天; 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后9天从唾液腺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本病传染期为腮肿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病因病机,流行性腮腺炎发

2、生原因为感受腮腺炎时邪所致。 在气候变化,腮腺炎流行期间易被传染。 当小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邪乘虚侵入致成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病因病机示意图,风温 少 阳壅阻经脉邪犯少阳 邪毒 (绕耳而行) (热痛腮肿) 常证 热毒壅盛 (热烦渴饮) 由 表 入 里热毒炽盛邪陷心肝 (热昏抽搐)变证 毒蕴肝经毒窜睾腹 (少腹疼痛)(睾丸肿痛),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 (1)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病史。 (2)初病发热。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 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出现肿大。 腮腺管口红肿,或

3、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3)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 (4)血象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继发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 (5)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淀粉酶活性与腮腺肿胀相平行,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 (6)病原学检查: 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补体结合试验:抗S抗体在疾病早期的阳性率为75,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证据,612个月逐渐下降,病后2年达最低水平并持续存在。,临床诊断,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中医名发颐。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 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 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 无传染性;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

4、性粒细胞增高。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艾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可依据病毒分离以鉴别。,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以经络辨证为主,同时辨常证、变证。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凡发热、耳下腮肿,但无神志障碍,无抽搐,无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者为常证,病在少阳经为主; 高热不退、神昏抽搐,或睾丸肿痛、少腹疼痛者为变证,病在少阳、厥阴二经。,辨证论治,2治疗原则: 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 邪犯少阳证治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热毒壅盛证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软坚散结可用宣、通之剂,以去其壅滞,不要过于攻伐。 壅滞得祛,则风散毒

5、解,可达到肿消痛止。 变证邪陷心肝证治以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毒窜睾腹证治以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本病宜采用内服药物与外治法结合治疗,有助于腮肿消退。,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1)常证 邪犯少阳 热毒壅盛,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邪犯少阳 证候: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头痛咽红、纳少;舌红苔薄,脉象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常用牛蒡子、荆芥、桔梗疏风利咽;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板蓝根苦寒,专解温毒; 夏枯草、赤芍疏肝散结;僵蚕祛风,通络散结; 浙贝母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邪犯少阳 辨证分析:本证以轻微发热,耳

6、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 加减:热甚加葛根、黄芩、石膏清热; 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清热利咽; 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胃。,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热毒壅盛 证候:高热不退,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头痛烦躁,口渴欲饮,咀嚼困难,咽红颌肿,便秘尿少;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加减。 常用柴胡、黄芩清利少阳; 黄连、连翘、板蓝根、升麻清热解毒; 牛蒡、马勃、桔梗、玄参、薄荷清热利咽,消肿散结; 陈皮理气,疏通壅滞; 僵蚕解毒通络。,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热毒壅盛 辨证分析:本证以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 咀

7、嚼困难,同时见高热、烦躁、口渴、头痛等全身症状为特征。 本证容易产生变证,须及早辨识。 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腮部肿胀甚者加夏枯草、蒲公英软坚散结; 呕吐加竹茹清胃止呕; 便秘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辨证论治,(2)变证 邪陷心肝 毒窜睾腹,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邪陷心肝 证候: 高热,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神昏嗜睡,项强抽搐,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常用栀子、黄连、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 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丹皮、赤芍清热凉营; 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 钩藤、僵蚕平肝熄风。,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邪

8、陷心肝 辨证分析 本证以高热,耳下腮部肿胀,同时见神昏嗜睡、头痛项强、恶心呕吐、反复抽搐为特征。 加减: 头痛呕吐者加用龙胆草、天竺黄、车前子清肝泻火; 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清热镇惊开窍; 抽搐频作者加服紫雪丹解毒平肝熄风。,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毒窜睾腹 证候: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脘腹疼痛,少腹疼痛,痛时拒按;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龙胆草、栀子清泻肝胆实火;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胆;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散结止痛; 桃仁活血消肿。,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 毒窜睾腹 辨证分析: 本证以腮部肿胀消退后,睾丸肿胀

9、疼痛,或脘腹、少腹疼痛为特征。 加减:睾丸肿大加青皮、莪术理气消肿; 脘腹痛甚伴呕吐者加郁金、竹茹清肝止呕; 少腹痛伴便秘者加大黄、川楝子、枳壳、木香理气通腑。,其他疗法,1中药成药 (1)腮腺炎片:每服46片,1日3次。用于邪犯少阳证。 (2)赛金化毒散:每服0.250.5g,1日2次。用于热毒壅盛证。 (3)安宫牛黄散:每服0.30.6g,1日12次。用于邪陷心肝变证。 2药物外治 (1)如意金黄散:适量,以醋或茶水调,外敷患处,1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已破溃者禁止外用。 (2)玉枢丹:每次0.51.5g,以醋或水调匀,外敷患处,1日2次。用于腮部肿痛。已破溃者禁止外用。 (3)新鲜仙人

10、掌:每次取一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1日2次。用于腮部肿痛。 (4)新鲜败酱草:每次50g,煎汤熏洗患处,1日2次。用于腮部肿痛及毒窜睾腹变证。,其他疗法,3针灸疗法: 针刺:取翳风、颊车、合谷、外关。 高热配曲池、大椎,睾丸肿痛配太冲、血海、三阴交。 用泻法,强刺激,每日1次。用于腮部肿痛及毒窜睾腹之变证。 4激光疗法 用氦氖激光照射少商、合谷、阿是穴。每穴照射510分钟,1日1次,连用35天,用于腮部肿痛。 5灯火燋法 取角孙、阳溪。剪去头发,取一根火柴棒点燃,对准穴位迅速灼灸。 每日1次,连用34日。用于腮部肿痛。,预防与调护,1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易感儿应少去公共场所。 幼儿园及学校等集体单位经常体格检查,有接触史患儿,要进行隔离观察,用板蓝根1530g,煎汤口服,每日1次,连服35天。 未患过本病的儿童,可给予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效果良好。 生后14个月可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 2调护 发病期间隔离治疗,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 患儿的衣被、用具等应煮沸清毒。 居室用食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