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之材料探究.pptx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之材料探究.pptx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之材料探究.pptx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之材料探究.pptx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之材料探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复习研讨材料探究,(2010年:8分)7.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宇,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住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

2、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分) 共同特点: 好处: (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4分),2010答案:,7. (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

3、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共8分),(2011年:7分)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

4、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2011答案:,7.(1)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一词1分,共4分。若答“网络技术应用”可给1分) (2)示例:徽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2分,共3分)(共7分),(2012年:5+5=10分)6阅

5、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5分)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0日电 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上升级成“中华杆辕龙舟大赛”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舟运动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龙舞狮、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从今年农历壬辰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3分)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7. 3月22日

6、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60个字左右)(5分),2012答案:,6. (1)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在郑州举行(“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郑州”一点1分,共3分)(2)示例一:删去“上”。示例二:把“以”改成“在”,把 “为”删去或改成“的”。示例三:把“以”改成“由”或“从”,删去“为基础上”。 (2分)(共5分) 7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井绳越来越长,意味着井越来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 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画,因为它构

7、思巧妙,寓意深刻。利用 “家”和“冢”两字“点”的位置不同,把“点”变形为水滴,提醒人们如果不节约用水“家”就会变成“冢”。(从寓意、构思等角度,结合画面内容与节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表明观点,1分;具体阐述,3分;语句通顺,I分。共5分),(2013年:9分)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

8、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2013答案:,6(1)时间的确定习俗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农民进入农忙时节(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2分)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们安排农事、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2分;使用关联词语,1分,共3分),(2014年:4+7=11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9、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_ _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

10、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2)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5分),2014答案:,5今天(现代)的汉字就是今文字早于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古文字(一句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

11、情给分) 6(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2分。若附加其他信息,不超字也可) (2)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2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2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2分)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1分)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2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共7分),关于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材料探究题:,材料探究的特点:

12、通过对一段或几段文字(或者图片、表格)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写出发现、探究的结果。 主要考查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语言概括、组织表达的能力。(这里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运用的能力: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联、仿句等),题型:探究结果的提问,语段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补写句子,仿写句子,修改病句,排句序,拟标题、宣传语,图文转换等。,材料探究的解题指导:,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寻找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 整体把握材料,抓住关键句、特征句,导语 结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归纳概括综合表述的能力) 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对材料中的事实、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疑评价能力。),1、筛选: (就是将长材料读短。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概括材料涉及的话题和观点以确定比较方向。) 2、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