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_第1页
浅析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_第2页
浅析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_第3页
浅析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_第4页
浅析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一、前言自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历史,有过繁荣也有过衰落。中国电影从一个完全没有体制的、没有艺术目的盲目尝试阶段,到有一定的体制、艺术目的发展阶段,到现在形成了一个有一定的规模的创意文化产业,既受到欧美电影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电影既是世界电影的一部分,同时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小说改编电影不是中国特有的,它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如菲尔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汤姆琼斯,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海明威小说改变的电影永别了,武器,左拉小说改编的电影小酒店等。同样

2、的,在中国电影诞生不久也出现了小说改编的电影,如任彭年导演的取材自聊斋志异崂山道士的清虚梦以及自美国侦探小说焦头烂额火车行动改编的车中盗。此后又有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啼笑姻缘。1933年,根据矛盾同名小说改编的春蚕第一次把新文学作品搬上了银幕,实现了电影与新文学的结合,“开辟了中国的新文艺电影之路”。1新时期,电影事业迅速发展,并开始走向世界。人到中年牧马人子夜阿Q正传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小说改编的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获得了国际性的大奖。自此,中国电影与小说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已是一个毋容置疑的问题了。二、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著名导演张艺谋曾坦言:“我一向认为中国电影离不开中国文学

3、,你仔细看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发展,会发现所有的好电影几乎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我们谈到第五代电影的取材和走向,实际上应是文学作品给了我们第一步,我们可以就文学的母体看他们的走向、他们的发展、他们将来的变化。我们研究中国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2】“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作家群,我喜欢的作家很多,像莫言、刘恒、苏童、王朔这几位我所合作过的作家,我都很喜欢。他们的作品作为我的电影的文学母体,在表现文学走向的同时也引导了电影的走向,所以你要看中国电影的发展

4、或者我个人风格的演变,可以看作家们将来的变化。”【3】张艺谋的这段话是以一个电影人的身份,把电影与小说之间的紧密关系揭示了出来。其实,电影与小说的关系可以从小说改编电影以及电影催红小说这两大现象来阐释。而这两大现象又深刻的揭示了小说与电影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一)概述“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所谓“电影与小说的双向互动发展关系”是指小说与电影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小说的发展为电影的再创造提供素材,推动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电影的发展又推动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发展。电影与小说都是艺术的一种,他们之间具有共同的属性-艺术性。此外电影与小说的源头都来自于生活。共同的属

5、性以及来源使得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构成联系。小说改编电影作为电影发展的一种手段,造就了第四代、第五代电影导演的辉煌。同时也拍出了不少好的电影。如谢晋拍摄的反思文革的三部电影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张艺谋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等。电影成为了小说发展的一个出路和方向。小说的受众面比较窄,而电影属于大众艺术,受众面广。因此把小说当作电影的脚本,改编成电影就成为了一个小说一个很好的出路和方向。也因为受电影艺术的影响,小说的写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叙事追求视觉造型性。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剧本化倾向。如海岩剧本化的小说五星饭店。如果没有小说为电影提供素材,那么电影的发展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状

6、态。同样的,如果没有电影为小说提供另一条受众面更广的出路,小说的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二)小说改编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小说改编电影有两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在二十年代电影的初创时期,就有了由法国的侦探小说保险党十姐妹改编的电影红粉骷髅。此外,还有鸳鸯蝴蝶派作家徐沈亚小说改编的玉梨魂等。到了八九十年代,小说改编电影就更加风行。谢晋、陈凯歌、张艺谋等人不仅拍摄了不少小说改编的电影,更是把小说改编电影当成自己创作的既定路线。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等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由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红高粱到网络同名小说改编的山楂树之恋,由当代知名作家扩展到网络作家,同时也把小说改编

7、电影推向高峰。由此可见,电影随着小说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素材基地。在小说改编电影上,小说是一种文字艺术,而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从小说到电影,也就是由一种单调的艺术转化到另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艺术。而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小说改编电影的原则问题。导演也是读者,他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解读小说文本,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小说文本转化为电影文本。这样的一个转化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这样一种再创造使得小说与电影之间不仅仅是从一种艺术转化到另一种艺术的过程,反而有了改变或者是超越。(三)电影催红小说所谓的“电影催红小说”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电影催红了改编的那部小说;二是电影催红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8、。中国小说数量庞大庞大,良莠不齐,但是好的小说还是有的。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少好的小说都被掩盖住了光辉。小说改编电影这一现象,为小说提供了另一个出路。由于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它带给了视觉、听觉一体的感官享受,相对对小说这种文字艺术而言,电影毋容置疑是一种更为大众化的艺术。而小说改编电影就为小说以另一种更加通俗化、平民化的方式,传播

9、出去。此外,电影本身所带来的商业利润相当大,比起小说一传统的出版方式传播,小说改编电影不仅使小说更广泛地为人所知,同时也为作者本身带来庞大的利润。因此小说改编电影这一现象,可说是小说发展的一大推动力。说到小说,就不免要了解小说的发展是。中国小说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文言小说,起于魏晋时期,一是白话小说,起于五四时期。小说从古代的毫无地位、稗官野史、街谈巷议,到成为独立的文体,到现代小说的流行,小说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地位变迁过程。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几种文学体裁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到目前为止,当诗歌、戏剧面临着发展的问题时,小说正发展的如日中天。近年来,小说的创作数量越来越多,而绝大多

10、数的作家都是小说家,以小说创作登上文坛。虽然戏剧与小说一样都可以改编成电影,但是戏剧改编电影只是在中国电影初创时期比较兴盛,而后来就逐渐淡化了。其中比较成功的是老舍的茶馆。此外也有诗歌与散文改变的电影如根据郭小川同名诗歌改编的一个和八个,柯蓝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黄土地。然而他们改编成电影的数量远远不及小说。随着小说流派的增多,电影技术的发展是小说改编电影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成熟。小说里描绘出来的场景,电影都可以用技术弄出来。也由于电影技术的发展,给人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使得小说的描写更加天马行空,灵异小说、穿越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的种类越来越多。和文学所经历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

11、、改革文学、先锋文学等几个阶段性的思潮想同步,电影也有伤痕电影(如神圣的使命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反思电影(如天云山传奇人生芙蓉镇大红灯笼高高挂)寻根文学(如牧马人黑骏马黄土地边走边唱红高粱)和改革电影(如人到中年秋菊打官司)其中大部分的电影都是有小说改编而成的。三、电影与小说的共性以及差异性电影与小说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并且互相推动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电影与小说之间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一)电影的文学性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电影与小说的共同性-电影的文学性。众所周知,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文学性毋容置疑,而电影的文学性与小说的文学性则具有一致性。电影的文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电

12、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中就包括了很重要的电影剧本。而电影剧本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影的效果。因此小说改编电影选择的多数是名家小说或者是网络当红小说。“没有作家的参与,无疑是电影工作上的一个重大障碍。因为不可能设想,没有广大作家的支援,能够使人民电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迅速增长、提高。”作为文学主体的作家,在电影工作上的重要性,也从另一个反面衬托出电影的文学性。其次电影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一样,具有虚构性、不受时空限制性等特点。【3】电影与小说一样,都是虚构的,他们来源于生活,但又超越了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的和美的概括。无论你置身于小说还是电影中,你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13、,但是也能带给你同样的心灵悸动。小说以叙事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电影也是通过叙事的手法,为我们展示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是,他们一个是用文字来表现,而另一个则通过画面、声音、等来呈现。他们两者之间的表现手法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表现方式而已。再次,电影和小说的功能是一致的。他们都具有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以及娱乐功能。在表现内容上,小说与电影一样具有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思想的变化,小说和电影也跟着发生了变化。2010年由李可网络小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以及由艾米网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热播

14、就体现了这一点。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如何在职场上取得成功是每一个工薪阶层人心中最大的渴望。他们也期待通过升职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正是因为杜拉拉升职记抓住了现代工薪阶层的心理,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渴求,所以才能在上映了13天票房破亿。而山楂树之恋在崇尚“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爱情观下,返朴归真,回到了人类感情最纯的状态,也是对当下这个时代“金钱至上”的一种批判。因此票房也突破了8千万,创了文艺片十年之最。(二)电影的直观性以及小说的含蓄性电影与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他们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差异性。小说是一种文字艺术,具有含蓄性。而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它

15、让人从视觉、听觉上获得立体的感官享受,具有直观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说的含蓄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文字的抽象性。文字是一种抽像性的符号,它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所谓的确定性是指它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含义,所谓的不确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而导致文字的含义在不断的发生。当小说的载体文字有了多种理解时,小说的思想、内容也就变得含蓄了。其次是读者本身在文学修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导致了在读同一文本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阅读同一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的理解。因此总的而言,小说具有含蓄性。电影呈现出来的是直观的画面、声音。那是第一时

16、间就能感受到的,它不需要通过想象本身去营造出场景。因此它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就比小说狭窄了很多。而画面的连接跳动也把故事情节以直观的方式一一呈现,不需要观众在脑海里自我组接。因此与小说相比较电影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刘震云,曾就小说和影视剧的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小说和影视剧谁好谁不好,真的没法比。首先模样长得不一样,要去的地方也不一样,炖法更不一样。好比一块羊肉,放到河南就做成了羊肉烩面,放到陕西就做成了羊肉泡馍。”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这两种艺术虽然能相互转化,但是并不能相互替代,而是既有具有其各自发展的轨迹,就好像是两条不断上升的螺旋线,只是相互交叉着向上发展。结语:总的来说,电影与小说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发展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在电影产业中,电影与小说的关系也是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了解清楚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对于电影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注释:1李少白主编 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32陈墨.新时期中国电影与文学J.当代电影,1995(2):453张艺谋.谈艺录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389.参考文献:影视产业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专著:第十二届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