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课件.ppt_第1页
《技术创新管理》课件.ppt_第2页
《技术创新管理》课件.ppt_第3页
《技术创新管理》课件.ppt_第4页
《技术创新管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mail: ,博 士 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课前思考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你认为技术创新管理应该是什么?,你最希望从本课程学到什么?,技术创新管理思维、艺术与实务。,教学教材,银路,技术创新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VKNarayanan著,程源等译技术战略与创新:竞争优势的源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RobertABurgelman著,陈劲译技术与创新的

2、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教学目标,教学第一层次目标:能让大家都听懂 教学第二层次目标:部分能真正理解 教学第三层次目标:极少数马上行动 教学第四层次目标:使实践不断升华,学习建议防止知行背离,信息技术时代知行背离现象 对如何做,人们似乎知道得很多,但因为惰性而行动很少。(问:如何看待人的积极性与惰性?) 产生知行背离现象原因:高谈阔论者众,真正实干者寡,结果更进一步阻碍了行动。 消极指责:进入为批评而批评的怪圈。 不适当复杂化及使用抽象语言:使人越听越迷糊。(我们自身体会是什么?),学习建议追求知行合一,解决空谈误事对策:不是只停留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上,要将设想付诸行动并使其产

3、生真正效果。 重点关注了解及做好工作。 喜欢使用平直语言及简单概念。(相对概念) 对问题不仅要问“Why such”,而且要问“How do ?”。 建立使决策落实到行动的循环回路(闭环反馈)。 相信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不干是得不到真谛的。,Course Grade,10% will be based on class participation; 20% will be based on a short paper (3,000 words), due mid-term; 70% will be based on final examination , due the last term of

4、 the course.,Class Conduct,课前故事:成功创新的案例,Alexander Bell 与贝尔公司 “1875年3月10日,Alexander Graham Bell打电话给他的助手:Watson先生,请过来一下,我需要你。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通过电话进行的谈话。 在这项发明推出4年后,美国拥有了5万台电话,20年后,发展到了5百万台。 与此同时,Bell组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而排斥力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如采用旧技术的习惯势力、采用新技术怕担风险的心理、担心初次投资过大以及新技术导致产品小批量生产初期价格过高等心理。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技术转移就能顺利进行,反之,技术转移

5、就难以进行。 创新发展律技术转移的真正成功,在于结合本身的发展及市场的需要而有所创新发展,使之更适合环境,更适合科技进步的要求。否则,不算是技术转移在技术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技术转移规律,技术风险律技术转移的风险主要是受让方所承受的风险。从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开始,受让方即为之进行物质和资金条件的准备,直到把合格产品推向市场,其间的风险很多,如技术选择不当的风险、技术消化吸收的风险、市场风险等等。 保密与传播矛盾律所有技术的发明人和持有人为了本身的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地实行技术保密。一些国家为了保持本国的技术优势和国防优势制定了种种法律,限制技术向国外转移。但是,从社会利益来说,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

6、,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项先进技术,让大家共享发明创造之惠。这一对矛盾,通过专利制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技术转移的标的物 专有技术 专利技术 商标(权) 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权(见下页) 版权 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 技术转让:所有权、独家使用权、排他使用权、普通使用权 技术作价入股 合作生产(技术提成),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许可贸易实际上是一种许可方用授权的形式向被许可方转让技术使用权同时也让度一定市场的贸易行为。根据其授权程度大小,许可贸易可分为如下五种形式;(1)独占许可。它是指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被许可方对转让的技术享有独占的使用权,即许可方自己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

7、技术和销售该技术项下的产品。所以这种许可的技术使用费是最高的。 (2)排他许可,又称独家许可;它是指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被许可方和许可方自己都可使用该许可项下的技术和销售该技术项下的产品,但许可方不得再将该项技术转让给第三方。排他许可是仅排除第三方面不排除许可方。,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3)普通许可。它是指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除被许可方允许使用转让的技术和许可方仍保留对该项技术的使用权之外,许可方还有权再向第三方转让该项技术。普通许可是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权限最小的一种授权,其技术使用费也是最低的。 (4)可转让许可,又称分许可。它是指被许可方经许可方允许,在合同规定的地域内,将其被

8、许可所获得的技术使用权全部或部分地转售给第三方。通常只有独占许可或排他许可的被许可方才获得这种可转让许可的授权。 (5)互换许可,又称交叉许可。它是指交易双方或各方以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按各方都同意的条件互惠交换技术的使用权,供对方使用。这种许可多适用于原发明的专利权人与派生发明的专利权人之间。,技术转移的过程,技术转移的效用场,技术转移的过程,技术转移的一般过程,技术转移的线性图式,技术转移的过程,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 1、技术特征与成熟程度 2、技术供给能力和采用能力 3、需求成长速度 4、技术转移环境 5、技术转移动力机制,技术转移障碍,信息障碍 组织障碍:组织的严密性和相对封闭

9、性 特性障碍:信息含量高、不易表示:信息流动性差 人的障碍:缺乏意识、有意保密 能力障碍 技术供方的能力障碍:实验室技术和工业化技术 技术绪方的能力障碍:硬件、技术基础、配套能力 动力障碍 技术供方的动力障碍:专业研究机构缺乏推广技术的积极性、企业障碍 技术需方的动力障碍:企业缺乏竞争压力、激励不足 环境因素诱发的动力障碍:市场不健全、地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政策制定,技术转移策略,技术信息策略 技术信息“粘滞性”产生的原因 技术复杂程度:可由技术扩散得到体现 技术扩散宏观管理的核心: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 技术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粘滞度不同 技术转移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效果的直接显示

10、程度:显示度低,粘滞度高 技术信息的形态:表达型技术,易于流动,粘滞度性低,技术转移策略,技术吸收和创新策略 技术引进前的技术准备 技术引进中的全面学习 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研究、改进、创新 技术营销策略(具体内容见第七章) 技术的商品特性 技术商品的开发策略 技术商品的销售策略 技术商品的价格策略,技术转移策略,技术商品的内涵 1、技术商品的定义 2、技术商品的特性 技术的两重性: 产品特性:自用 商品特性:交换 技术商品形成的条件: 技术生产者自用剩余:不再用、可共用、不用 技术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技术的专业生产者 技术作为商品的特性 实用性、创新性、先进性、垄断性,技术转移策略,2、技术

11、商品的开发策略 技术开发以交换为目的,具有明确的商业目标。 市场定位 经济准则 专业技术商品开发的经济准则:以转让技术为目的的技术开发 技术商品作为技术开发副产品的经济准则:以自用为目的开发技术产生的附带技术 技术开发者不用的技术出让的经济准则 技术拥有者使用的技术出让的经济准则,技术转移策略,3、技术商品的销售策略 技术商品的销售形式 商品形态:技术硬件、技术软件 技术开发阶段:研究开发成果、中间试验成果、产业化成果、市场化成果等等 技术商品的包装:裸技术、成套技术、商业孵化技术 技术商品的销售对象:不同生产者,选择的销售对象不同 专业技术生产者的选择 以自用为目的的技术生产者的选择 非竞争

12、对手:可转让 竞争对手:直接与间接竞争对手,技术转移策略,4、技术商品的价格策略 技术商品价格的内涵:概念、形成基础、特点 P181-183 技术转让目的 取得转让收入:直接目的 扩大市场占有率:间接目的 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间接目的 技术商品定价方法 成本定价法、效益定价法、需求定价法、竞争定价法 技术商品的定价策略 价位策略:见下页图表 组合定价策略:配套组合、牺牲定价、心理定价、寿命期定价,技术转移策略,价位组合表,1、5、9是按质论价;2、3、6是物美价廉; 4、7、8是质次价高,技术商品的价格,一、技术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1、与技术价格有关的特性 技术成果的唯一性 功能与载体的可分割

13、性 转让的多次性 垄断性 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生产的一次性 消费的无损性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时效性 风险性,2、影响技术价格的因素 研发成本 技术性能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垄断和重复转让的可能性 技术的供求状况 开发使用风险及承担方式,技术商品的价格,二、技术商品估价方法 1、成本模型(理论、实用模型) 2、市场模拟模型 3、效益模型,谢 谢!,主讲教师: 王锋正 单 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博 士 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技术创新激励的内涵,激励与激励机制 激励的内涵 激励的类型:激励的内容、激励

14、对象的行为评价 流行的激励理论:管理激励理论、激励机制模型 激励机制 诱导因素集合 行为导向制度 行为幅度制度 行为时空制度 行为同化制度,技术创新激励的内涵,技术创新激励的内涵和必要性 技术创新激励的概念 技术创新激励的类型:对象、来源、手段 技术创新激励的必要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特性 技术创新的过程特性:多角色参与的特性、分工协作的特性、创新投入随时递增的特性 技术创新的收益特性:非独占性、不确定性、长周期性,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要求 对企业和员工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诱导和刺激相结合 满足激励对象的需要 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使机制运行富有效率 低成本下的激励相容,技术

15、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组成 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的民间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的企业激励机制 我国技术创新激励存在的问题 构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对策,企业内部激励与约束,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路径选择 企业利润最大化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有效的产权激励制度 运用市场的力量 健全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出台对技术人员的创新激励政策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机制,产权激励的形式,股权、期权激励的主要优点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的概念 股权激励的模式:股票激励、股份激励 股权激励的选择,产权激励的形式,期权激励 股票期权、股份期权的概念 股票(

16、份)期权激励设计的关键环节 股票(份)期权激励的实施要素分析 股票(份)期权激励的实施要点,产权激励的形式,技术股权激励 技术股权的概念与来源 技术股权的特点 技术股权的激励设计,谢 谢!,主讲教师: 王锋正 单 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博 士 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引言 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 现金流贴现法(DCF法) 敏感性分析 风险分析法 蒙特卡洛模拟法 决策树分析法(DTA法) 企业价值的间接评估法 企业价值的直接评估法,实物期权思维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实物期权的概念与思维,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概

17、念 期权的概念 期权的类型 标的物的类型:金融期权、实物期权 买卖标的物的类型: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期权的特征 投资回报与风险分配的不对称性 能使买方有能力避免坏的结果,而从好的结果中受益 能使卖方产生巨大的损失 不仅承认灵活可变性具有价值,而且认为不确定越大,期权价值也越高。,实物期权的概念与思维,实物期权的特点 非交易性 非独占性 先占性 复合性 实物期权思维 期权是或有决策 能够用来设计和管理战略投资 创造期权为今后的发展占得先机 期权股价与金融市场股价是一致的,实物期权的概念与思维,实物期权的优点和用途:P291-292 几种主要的实物期权 延迟投资期权 增长期权 柔性期权 退出型期权

18、 学习型期权,实物期权思维在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应用,实物期权思维在高新技术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实物期权思维在研发评价中的应用 实物期权思维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实物期权思维在战略层次上的应用,谢 谢!,长虹技术核心能力提高:以电视机技术为例,80 年代中期以来, 长虹彩电在全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1993,11;1994,17.1;1995,22;1996,27;直至1997高达35,取得全面成功。长虹成功的基础之一是电视机技术能力的增长。机芯设计是电视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机芯设计技术能力是电视机技术的高层次体现。因此,这里以机芯发展为主线,来讲述长虹电视机能力的发展。如下所示,长

19、虹电视机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70年代),封闭条件下的自主研制。1974年,长虹厂保军转民。首先确定尝试的民用项目就是电视机。70年代,长虹厂自己研制生产出5个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和4个型号的彩色电视机。这种封闭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不但能力提高慢,而且造成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研制。,第二阶段(80年代),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这一阶段以1979年10月,长虹与松下达成协议,为松下组装5000台14英寸彩电起步。1985年,长虹再度和松下合作,引进第二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蓝图是日本的,但松下和长虹合作完成了安装至投产的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长虹彻底消化了松下的这条生产线。消化吸

20、收之后,就开始仿制生产线。至1988年,长虹已仿制四条生产线。在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生产技术的同时,长虹开始改进机芯,在引进的M11机芯的基础上, 模仿设计了TA机芯。 第三阶段(90年代初),合作设计,在合作中学习。90年代初,长虹作出上马大屏幕彩电的抉择。长虹选择东芝公司做为合作伙伴,派技术人员赶赴东芝研究本部合作设计大屏幕彩电机芯,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就拿出了长虹29英寸大屏幕彩电的设计图纸。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巧妙提问来获取的知识,解决的技术难题不限于NC2和NC3,甚至连29英寸以后的一些技术问题都取得了进展。NC3机芯的开发成功,把长虹人一步带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之上。第四阶段(90年代中

21、),自主设计。1995年,长虹公司采用荷兰飞利浦单片集成电路TDA83618362,研制开发成功TDA机芯,并用于生产大屏幕彩电机芯。这一阶段NC6、CN5、CN7和A6机芯的成功开发,使第三代长虹产品在技术上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一阶段的自主开发是在开放条件下,了解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且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这种自主开发中的学习对自主技术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长虹技术能力逐步提高,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问题: 1、简述长虹电视机技术能力提升的过程。 2、长虹电视机技术能力提升的动力? 3、长虹电视机称霸电视机行业的原因?,华北制药青霉素技术能力发展轨迹,华北制药集团公

22、司从1958年建成投产以来,抗生素一直是华北制药的主要产品,其销售额或产值占华北制药总值的80以上,而青霉素是华北制药抗生素产品中产量最高、历史最悠久的产品。在抗生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青霉素技术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其近40年的技术发展路径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以青霉素技术能力的提高过程为例,来探讨华北制药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过程。青霉素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菌种选育技术,另一个是工艺技术。技术提高的综合体现指标是青霉素发酵单位。根据华北制药青霉素菌种选育、工艺技术与发酵单位的发展状况,其技术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8)主要是消化吸收从前苏联引进的青霉素技

23、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改进和创新。通过引进和学习,以及投产之后在工作中摸索,华北制药基本上掌握了引进的技术。然后,华北制药就走向渐进创新之路。华药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菌种谱系和选育高单位菌种。1963年,华北制药在选育种技术上有所创新,采用乙烯亚胺、紫外线和氮芥子气复合处理,获816S(系N2064)新菌种。除了选育种之外,就是逐步优化原有发酵工艺。经过近10年的时间,华药基本上把引进技术构架的潜力发展到了极至。从1958到1968年,青霉素发酵单位提高了近3倍, 青霉素和抗生素总产量提高了2倍之多。第二阶段(19691976)基本维持已有技术水平,在菌种选育技术和发酵工艺方面均没有明显

24、改进和突破。,第三阶段(19771984)没有明显改进和突破,菌种选育技术和发酵工艺基本维持原有水平。与上一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这个阶段做出了一些努力,尤其是在菌种选育技术方面,因此,菌种选育出现一些恢复性增长。这一时期对科技工作的重新重视,为下一个阶段的腾飞打下了基础。第四阶段(19851990)经过自主创新,菌种选育技术和发酵工艺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力提高显著。菌种技术方面的突破是,主要是高产系列NCPC菌种的选育。与此同时,把微机控制这一高技术引入青霉素工艺,彻底改进了原有生产工艺。基于这些突破,华北制药完全建立了自己的技术构架,青霉素发酵单位打破长期徘徊的局面,

25、连续突破2万、3万、4万大关。由于青霉素技术突破的示范与扩展效应,抗生素生产也取得跳跃式发展。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内,以,依靠自主创新,华北制药完成了技术构架的变异,实现了抗生素技术能力的飞跃。第五阶段(19911997)主要是通过合作创新,对上一个阶段变异得到的构架与模块化知识,进行改进,使青霉素技术全面上台阶。“八五”期间,由华北制药牵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化冶所,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青霉素生产关键新技术研究”。经过这一合作研究,华北制药青霉素遗传育种及发酵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使青霉素发酵发酵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青霉素提取工艺改进和破乳剂国产化项目,实

26、现了破乳剂国产化,降低了生产成本;青霉素结晶新工艺的应用,实现了结晶过程的计算机辅助控制,在提高收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这一阶段,能力提高的机制主要是进化,即技术元素的改进。通过这些元素知识的进化,青霉素发酵单位于1996年突破5万大关,抗生素总产量突破4000吨,华北制药的青霉素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讲教师: 王锋正 单 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Email: ,博 士 副教授,技术创新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技术演化与新产品开发,序言 虽然技术的发展从其最开始的时候表现出一种随机的过程,但从其长期的发展来看,却表现出一定的

27、规律性,即其性能参数与时间的演变表现出S曲线的规律。,问题:试陈述各阶段的特征?,技术预测,1、技术预测的概念和意义 技术预测是指对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发明和技术应用的预计和推测。 预测内容 预测时间:某一具体时间或某一段时间 预测范围:预测实现某项技术的途径或方案 预测性能:对主要技术性能的定量估计 估计发生概率:估计某种技术出现或达到某种技术功能的时间、参数等的概率或概率分布,技术预测,预测对象 技术发展趋势 新产品的性能、结构,新工艺特性 发现和发明的应用范围 技术推广应用范围 技术预测的意义 技术预测是技术决策的前提 技术预测为经济、军事、社会发展所必需,技术预测,2、技术预测涉及的因素

28、 科技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 产业发展及竞争趋势 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和政策因素,技术预测,3、技术预测方法概述 从技术发展规律和技术需求角度分类 探索性预测 目标性预测 反馈性预测 直观性预测 从技术预测的信息来源角度分类 趋势外推法 相关分析法 调查征询法,技术预测,理论解释: 技术特性增长速度与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有关,呈反方向变化。 即研发的边际投资效益是递减的,特别是接近技术极限时,为改进性能所需投资急剧增加。 实际意义: 技术接近极限时,技术跳跃成为可能。这点说明指出了决策者应当充分注视在用技术是否已接近极限。 技术投入效果急剧下降,已接近技术极限。这点说明接近技术极限有某些标志或

29、迹象。,技术替代,技术替代,技术替代 技术替代现象: 右图是轮胎帘子布技术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技术替代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因此会出现新旧技术共存交替的阶段。,技术替代,技术系统发展的预测-包络曲线法 一个技术系统的发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部分是单元技术的渐进性改进;另一部分是技术的跳跃和突变,由建立在新原理上的更新的技术替代原有技术。,技术评价,技术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特点 1、技术评价的目的 目的:为技术选择和技术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技术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前提。 2、技术评价的内容 技术的性质:技术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

30、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技术评价,技术评价的内容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经济效果,近期与远期的 社会效果 风险性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3、技术评价的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半定量法,技术评价,技术方面的评价 先进性评价:评分法、等级法、年代法 可接受性评价:自给能力、对同类技术的改进、预计达产率与时间等 技术继承性与可延续性评价:专利和专有技术的继承性、技术人员的继承性、设备的继承性 经济方面的评价 财务效益评价:单项财务效益,综合财务效益 战略效益评价:市场应变能力、企业信誉、管理水平、技术能力。 社会方面的评价 就业效果 环境效果 基础设施利用效果 技术

31、扩散效果,技术选择,技术选择的层次性 技术选择是一个多层次决策问题。技术选择的决策层次性是由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功能决定的。 技术选择的战略层次决策 技术选择的战略层次决策主要是就技术选择涉及到的企业总体和长远发展问题做出决策。 行业定位:现在所处行业,新行业 市场定位:现在所处市场,新市场 技术定位:产品技术,工艺技术,技术选择,技术选择的战术层次决策 技术的先进性、可接受性、连续性 技术先进性与功能和技术寿命有关。 技术可接受性取决于所选择的技术与企业原有技术的梯度差距和企业的技术能力。 选择的与原有的继承性与选择的和未来的衔接性。 技术供给和配套资源条件:配套技术、资源、体系 市场需求和竞

32、争态势 经济和社会效益 风险:技术风险:技术成熟程度、消化吸收创新能力 市场风险:市场的潜在性、市场开发的率先性,技术选择,技术选择的行业定位 1、行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行业定位选择: 基本选择:保留在原有行业、退出原行业、进入新行业 进入新行业:时机的把握、进入的有利性及风险 退出原行业 保留在原有行业 3、行业定位条件下的技术选择 原行业中的技术选择:巩固扩大原有地位、抵御进入者 面向行业内的竞争:差异化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面向新加入者的竞争 进入新行业的技术选择:关键是打破进入壁垒,技术选择,技术选择的市场定位 1、市场定位的基本要素 市场供求结构:产品的市场位势、用户需求特性、经营能

33、力、竞争者态势 市场竞争结构: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 产品属性:企业得了解优势、企业原有基础、企业开发能力 2、市场定位及技术选择 市场定位选择:面向原有市场、放弃原有市场、进入新市场 面向原市场的技术选择:目标、方向、重点 面向新市场的技术选择:目标、方向、重点,技术选择,技术选择的技术定位 1、技术定位的基本要素 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定位要素,定位选择 渐进性技术与突破性技术:定位要素,定位选择 2、技术定位条件下的技术选择 产品技术选择 工艺技术选择 渐进性技术选择 突破性技术选择,新产品开发、生产与营销,新产品类别,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开发过程:什么是新产品开发过程,是

34、一种观念和操作的模式,通过它把新产品从构想转变为投放市场的产品以及更远的活动。 是管理新产品开发的一张蓝图,勾勒出了实现目标所必要的重要活动。,从构思到上巿,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开发过程,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模型门径管理,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理念,理念:客户需求贯穿产品开发全过程 理念: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选择应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理念:新产品开发需要与企业技术、营销、生产/制造能力的结合 理念:机会需要主动去寻找(OI) 理念:相关人员(stakeholders)应尽早地、并持续地参与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理念:新产品开发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 理念:跨职能团队是新产品开发的有效组织形式(multi

35、functional team, taskforce, skunkworks, a company within the company),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理念,理念:保证所开发的产品是独特的、切实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 理念:产品开发活动有三条主线产品、评价、营销计划,最终归结到产品成功上市 理念:产品的三层次理论核心层、有形层、延伸层,顾客所购买的是完整的产品 理念:技术开发前的产品定义非常重要,产品定义为技术开发指明方向 理念:产品开发需要营销计划的支持 理念:产品上市需要在跟踪与控制下走向成功 理念:应持续不断地改进新产品开发过程(Kaizen, Continuous improvemen

36、t),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理念,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三重流过程 产品流 OpportunityProblem/NeedProduct DefinitionPrototypesOperations Process Product For Use TestingProduct For Market TestingProduct For Marketing 评测流 Opportunity EvaluationConcept TestingFull ScreenComparisons With DefinitionProduct Use TestingMarket TestingLaunch Tracking

37、 营销计划流 Target MarketProduct PositioningEarly Marketing Mix VariablesBrand And PackagingAugmentation ContinuesPositioning Plus Some Mix ItemsFull Marketing PlanRevised Marketing Plan,成功新产品开发的关键,Three inputs to the new products process: the right quality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and at the right co

38、st. These conflict with each other but may have synergies too. Issue: how to optimize these relationships in a new product situation.,新产品的生产,设计在新产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设计对新产品目标的贡献,新产品的生产,产品设计对生产过程成本的影响 产品开发的时间构成:据统计,产品设计时间占产品开发时间的近60%(如图)。因此,为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必须缩短产品设计时间,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影响着产品的创新速度。,新产品的生产,产品成本的决定:一般产品成本的70%以上

39、由设计阶段决定,而这一阶段本身所占用的费用仅为产品成本的6%以下(如图)。,新产品的生产,新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 适应(工程)性要求: 新产品的功能要求:精度、纯度、强度 生产系统要补充或建立新的生产能力 用户对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多样性、特殊性、新颖性、速度 生产系统应具有对产品系列宽度和深度加工的扩展能力 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适应能力与系统自我完善能力 弹性的要求:以满足市场变动的要求,新产品的生产,用户要求: 质量的要求:使用性能、外观质量、可靠性、寿命 生产系统应能从工艺、技术、作业过程等方面控制产品质量 交货期要求:准备周期、制造周期 生产系统应具有按期交货的保证能力 继承性要求:售后

40、、更新后 生产系统应具有继承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新产品的生产,竞争性要求:性能与价格 快速反应能力:较短时间内调整或重建生产能力 价格竞争要求:改善产品性能的能力、低成本生产能力 经济性要求: 节省投资:节省生产系统能力补充、重建、调整投资 节约成本费用:尽可能节约物料、能源、人工、库存、管理等费用,新产品的生产,生产系统对新产品生产的要求 技术限制:现有技术能力、引入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限制。高性能产品可设计出来,却制造不出来的现象。 资源限制:现有资源(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知识储量及可吸收性)的限制 刚性限制:生产系统成刚性的限制。刚性的体现:现有生产系统的硬件要求尽可能使用到寿命期末

41、、大量沉淀投资要求收回、已建成的软件和人员能力具有运行惯性,新产品的生产,新产品生产的决策,蓝字表示决策点,绿字表示决策,新产品的生产,新产品生产的投资决策 主要是设备投资决策 增添新设备:决策依据是设备新投资与新产品生产销售的综合效益评价 导致原有设备的闲置:决策依据是对新产品效益与转换成本的权衡 转换成本的决定因素 转换成本的大小 现有设备的役龄 现有设备的技术状况 现有设备的贬值速度,新产品的生产,转换成本的表现 有形资产提前报废损失 原有产品停滞下降损失 企业产品的自我替代损失 原有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网络的失效 转换成本产生的根源 资产专用性 资产通用性、资产专用性 研究开发、生

42、产制造和实际操作的知识与技能的专用性 供销系统的专用性 管理体系的专用性,新产品的生产,替代差距 含义: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替代,新技术替代旧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能小于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产生替代差距。 替代差距是指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的时间差距和市场差距。,替代的时滞,替代的量差,新产品营销,新产品面临的市场挑战 1、新产品的新市场挑战 用户要求表达不准确 产品难以找到确切的用户 市场需求大小难以估计 市场成长速度难以估计 2、新产品的已有市场挑战 替代本企业的老产品:决策取决于企业对新产品在经济上的有利性与老产品的替代损失之间的权衡及企业创新观念等因素。 替代其他企业的现有产品 市场进入壁垒:产业特性和已有企业的阻止 资源、成本壁垒 技术、标准和法规、制度壁垒 产品营销壁垒,新产品试销的前提使用测试,使用测试需要进行13项决策: What we need to learn(1) Contacting Test Groups (4) Product Usage (3) Product Itself (2)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