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相传中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才从腋下将他产出,此人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像一个小老头一样。因此他被称为老子。,名句积累,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 大直若屈, 祸兮福之所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章,学习目标,1.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 2. 领悟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探究儒道之异同。,课堂检测,(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 五千言,又称 ,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2)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 ,认为 是天地万物的本
2、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 ”,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4)在政治上,老子倡导 “ ”,以“无事取天下”。,道家学派,道德经,老子,道,道,福兮,祸之所伏,无为而治,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
3、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关于老子,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4、,道法自然”)。,(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出关,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第一章:“道”的特性:,(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道”是不可概念化的东西,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5、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有对立面,又都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
6、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无为”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 之性萌生、发展。,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不恃功而骄。,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道德经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 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如何理解“无为”?,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7、。,译文:抛弃聪明和智慧,百姓才会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 ,百姓才能回到孝慈。抛弃追逐巧利,盗贼才会消失。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与欲望,放弃学问,没有忧愁。,为什么老子要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老子处于中世之期,大家都谋于智慧,若是大智还好,可惜人性难移,挂圣贤之名谋一已之利,现仁义之象而行苟且之事(参考胠箧)。这种社会形势下,自然就有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之说。 庄子亦说过,名利是罪恶之源,而耍小聪明谋取名利则是人的劣性所致,名利与小聪明是两大凶器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
8、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在攻坚克强的时候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用水来攻击的话没有什么能代替它了。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能承受住国家的屈辱的人,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能承受住国祸灾的人,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听起来倒像是反话了。,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一切污朽的东西
9、都将在大海中消融,最后还水一个洁净之身。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万物争利的物质世界,唯独水能够利万物而不争,道家认为这正是水的品德。,老子辩证法思想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重视“柔”“弱”一方(七十八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老子这一特点,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老子强调“弱也者,道之用也”“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满齿不存,舌头犹在”等等,都是在要人们注意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败。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保持住自己,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正言若反,意即从反面来表述
10、正面,从否定来表达肯定。 如“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等语中,就是以“愚”“缺”“屈”“拙”“讷”等“反”面的词来表达“大智”“大成”“大直”“大巧”“大辨”等正面的意思。 “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 治国思想: 君主应谦卑而治,好玄哟!,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 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 2、韬光养晦,“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 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11、 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 “小国寡民”最理想的的社会 “无为而治”
12、治国方略,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小国寡民”理想生活的特点:,是老子针对诸侯各国在竞争中普遍采取的广土众民政策而发的。老子认为,这种广土众民政策是一切祸患的根源。 人们顺天任势,自然无为,不谋于占有,不为于“益生”,无互相攀比的观念,知足知止,不为“人为”的欲望而奔波,没有因贪婪而产生的追求,没有为名利而发生的争夺,如果诸侯们安于自身现状,各自实现小国寡民政策,就没有争霸的战争。,为什么提出“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呢?,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
13、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总论,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之私。所以老子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无”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 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的情怀,而不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 他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
14、有功而居功的行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成语: 格言:
15、,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儒道互补: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 中国的思想家往往兼有这两种思想。,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战事,450余次诸侯盟会。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
16、更是名存实亡。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杀人更多。,异: 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使人心向“仁”,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原因,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研读探讨,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孔子:道德上主张“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17、孟子:主张“仁政”,道家,老子:强调“道”,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 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儒家,道家,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渊明),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侧重天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渊明),儒家思想中超然通达的一面:,(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18、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第七十八章),儒道互补在治国上的体现:,汉宣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南怀瑾,讨论,在治国、求知、为人、处世等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去实践“儒道互补”呢?,入世之态,出世之心: “有所为有所不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满社会现实,自身修养,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自然天性,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异同,儒,道,比,加法,减法,不满社会现实,自身修养,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自然天性,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区道路拆除专项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河南省职教高考《语文》核心考点必刷必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梧州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科学仪器行业市场机会与发展动向
- 中班主题教学设计活动方案五篇
- 美国技术转让合同
- 智慧养老的趋势与应用
- 消毒服务合同范文
- 2025年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铜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计划
- 《民航安全检查(安检技能实操)》课件-第一章 民航安全检查员职业道德
- DB34T4826-202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 腰麻课件教学课件
-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预案
- 2024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