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叙事作品,第一节 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第二节 叙述语言第三节 叙述内容第四节 叙述动作,文学作品的类型划分,分法:以语言有韵无韵为标准,分为散文和韵文 分法:西方从亚里斯多德到别林斯基都以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为标准,将文学分为叙事、抒情、戏剧三大类。 分法:根据形象的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方法等特点,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第一节 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第一节 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 传统叙事理论人物、情节、环境侧重内容,具体。 当代叙事学叙述方式、叙述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侧重形式、抽象。,传统叙事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金圣叹
2、的小说、剧本评点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现代叙事学理论 以叙事方式与叙事结构为中心,叙事学理论,研究不同叙事文学所共有的功能、结构并从中寻找叙事活动的共同文化性质,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神话学 结构主义叙事学,奠定叙事学的理论,二、叙事的特征与叙事作品,(一) 叙事的特征 过去的事历史记忆 建构社会文化形态 文学叙事历史虚构 联系社会生活:,(一) 叙事的特征,叙事就是讲故事。故事不仅是记忆和传播文化的活动,同时也是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讲故事”即叙事,构成了一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 什么是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故事的讲述者组织成完整有序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文学
3、叙事基本特征的三个方面:,1、整体独立性:叙事的艺术特质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世界。 2、客观规律性:是以客观事物的发生规律为依据。 3、认识体验性:体现着故事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精神需要,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世界。,(二)叙事作品,1、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这三种基本类型 2、戏剧剧本 3、影视文学又成为比小说更大众化、更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样式 4、网络文学作品,三、叙事层面的构成,1、叙述内容故事是什么 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心的对象。,内容的繁
4、简 顺序的先后 如何讲述的问题就比讲述什么显得更为重要,2、叙述话语怎么讲,3、叙述动作谁来讲,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有“说话的”在场的叙事显然使得故事与接受者之间拉开了距离,而叙述人隐藏幕后的故事则可能造成使读者与故事中情境认同的幻觉效果。,第二节 叙述语言,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 (一)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 故事时间 文本时间 叙述时间,一、叙述时间=故事时间:文本时间 (一)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 故事时间事件顺序内容发展决定 文本时间语言顺序语言长短决定,1、叙述时间: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2、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
5、。 3、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祝福叙述时间分析,A除夕我回到鲁镇。B与祥林嫂相遇。C听说祥林嫂死了。D她第一次守寡后来鲁镇帮工被抢走。E丧夫失子后第二次来鲁四老爷家帮工。F不准参加祝福。G捐门坎后仍不准参加祝福。H解雇。,文本时间:,故事的时间: l,第一次守寡后来鲁镇并被抢回卖掉。2,第二次来鲁镇。3,不准参加祝福。4,捐了门坎仍不准参加祝福。5,解雇。6,我与祥林嫂相遇。7,听说她死在雪地里。 叙述时间: A、B6、C7、D1、E2、F3、G4、H5。,(二)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1、时距叙述的快慢 2、次序故事时间与文本
6、叙述的对照关系 3频率事件反复;叙述的重复,1、时距叙述的快慢,省略:故事时间长,文本时间零无事可叙。 概略:故事时间长,文本时间短事件不很重要。 场景。故事时间基本等于文本时间匀速。 减缓。故事时间短,文本时间长减速。 停顿。故事时间为零,文本时间长故事时间无变化。,2次序。叙述时间中的次序是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所形成的关系。 顺时序:故事时间中的顺序与文本时间中的顺序相一致,称作“顺时序”。 逆时序:文本中叙述的前后顺序与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一致倒叙、插叙。 叙述次序的变换会造成故事情调、节奏等方面的改变。,3频率。频率是叙述时间的另一个
7、方面,是文本中的特定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的重复关系。 事件反复:故事内容的重复,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 叙述的重复:指的是同一个事件在故事中被反复叙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被反复提及会突出其重要性。,二、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的两个方面:叙述者与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 (二)人物内视角 (三)外视角叙述者 (四)第二人称叙述 (五)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叙述者: 绝大多数小说不是由作者出面讲故事,而是由其代言人对你讲话。这个代言人便是小说文本中的叙述者。 叙述视角: 就是叙述者的角度,是作家为读者观察形象体系所指定的距离、角度和视野。它直接体现着叙述的基调、方式和形态。,()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8、在全知视角中,叙述者大部分是第三人称,也有第一人称。但不管是第三人称,还是第一人称,都是全知全能的叙述 者。,(二)人物内视角:叙述人物,它的目的并不是引导读者对叙述者的交代和叙述的内容认同,而是对一定程度上的直接显现场景的内容认同。 1主要人物内视角:叙述者就是故事主角。 2次要人物内视角:叙述者仅是某个事件的参与者 3第三人称内视角:,(三)外视角叙述者人物 外视角是一种客观化的叙述视角。其特征是叙述者并不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出现,而是靠外在的直接独立于主观情意之外的生活场景,人物关系自行显示给读者。 叙述者不在叙述中直抒胸臆,因而作品的文本与读者相距最近。 由于叙述者不再跳出进行分析、评论
9、,就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自己去阅读、去补充,因此读者得到的总比文本中的叙述内容多。,(四)第二人称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叙述视角。 叙述者与接受者并置 传统接受者是隐在的,而此时接受者是显在的。 戏剧叙事,(五)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在传统的叙事作品中,叙述人称一般是不变换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交替变换,故事叙述中在远近粗细时有了更多的自由,因而也就可以叙述得更生动。 (六)非人化视角 是更为晚近的叙述视角,三、叙述标记,(一)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 (二)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叙述标记,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文本标题
10、 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标记就是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在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识。,(一)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有的作品标题很明显地表达了作者想要体现的意图 除此之外,常见的醒目句段有放在故事文本之外的序跋、题记之类,古典小说中多有这类标记 书中的意图标记虽然表达的是作者的意图;但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意图有时并不一定等同于故事中所真正蕴含的意图,(二)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还有一些标记可以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现出来。有些是直接的或外在的标记,如人物绰号、人物描写段落等等 另外有些标记是叙述者并未直接说出,而是间接暗示出
11、的引导标记。这种暗含的标记可以存在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之中。,第三节 叙述内容,第三节 叙述内容,叙述内容=故事 故事: 人物 结构 行动,一、故事,故事往往是总体而言的,事件相对是构成故事的局部的小故事。 事件、情节和情景,(一)事件 1、中心事件推动发展 2、从属事件生动效果 有时一个事件可以同时兼具两种作用 。,(二)情节,情节因果逻辑矛盾冲突命运变化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池莉惊世之作,(三)情景,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故事的高潮往往出现在情景的详细叙述中,二、人物,非心理性叙事情节中心人物=行动元对事件产生推动力 心理性叙事性格中心人物=
12、角色鲜明的特征性,独立的审美价值,1、行动素 2、角色 3、“行动素”和“角色” 的复杂关系 4、人物的几种分类方法 (1)扁平人物 (2)表意人物 (3)圆形人物 (4)典型人物 (5)“性格”人物,三、结构,()表层结构文本结构 (二)深层结构文化结构 (三)文法文法是中国传统叙事理论中的概念 一方面,是故事怎样发展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读者的阅读过程怎样发展的问题。,四、行动,行动是人物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叙述功能研究 (二)叙述逻辑研究,()叙述功能研究,A挑衅B间介C对策H斗争 I胜利K补足欠缺W接受赏赐 叙事(功能)模式: ABC HIK W,六个行
13、动素三对范畴: 一,主体对客体 二,送信者对受信者 三,助手对敌手,叙事模式的类型: 1、契约型 2、任务型 3、离合型,(二)叙述逻辑研究,叙述逻辑是根据人物行动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基本事纲逻辑 2、事纲组合形态,1、基本事纲逻辑,(1)情况的形成,它是引起行动的可能性或必然性; (2)采取行动(如未采取行动则整个事纲不能成立); (3)行动成功(达到目的)或失败。 A3a达到目的 A2a采取行动 A1情况形成 A3b未达到目的 A2b未采取行动,2、事纲组合形态,第一种是连接法(首尾接续法) 第二种是镶嵌法(中间包含式) 第三种是两面法(左右并连式),第一种:连接法
14、(首尾接续法),A1某人萌发抢劫银行的意念 A2采取行动 A3抢劫成功A3又促成一种新情况: B1警方决心破案 B2采取行动 B3缉盗归案 A3= B1,第二种:镶嵌法(中间包含式),是指在一事纲完结之前,插入另一事纲,这在中国传统写作论中称为“横云断岭”法。 A1A2A3 =B1-B2-B3 A2=B1-B2-B3 B3=A3,第三种:两面法(左右并连式),A1A2A3(改善) B1B2B3(恶化) 这种方法在善恶对抗的故事中,一方的成功,同时也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 如果这种原因符合行动自身的逻辑并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就会具有相应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三)符号矩阵研究,符号矩阵是一种由
15、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是法国结构主义者格雷马斯最著名的文学符号学理论,源于对亚里斯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诠释。,聊斋志异鸲鹆的分析,权势 (主人)人反人(王爷) 友谊 金钱 人道非人 鸟,红楼梦宝玉挨打情节分析,X宝玉反X贾政 非X黛玉非反X贾母,第四节 叙述动作,第四节叙述动作(讲述方式),叙述动作的六个参与者: 真实作者隐含的作者叙述者 接受者隐含的读者真实读者,叙述动作,叙述动作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 如果内容是虚构的,以各种方式影响读者的态度和评价。 叙述动作的基本要素:叙述者和接受者。,真实作者 隐含的作者 叙述者 生活真人 第二自我:意识 代言人:声音 不进入作品 隐藏的操纵者 被操纵者 人格: 创作个性: 不同文本不同 复杂、多变 稳定 表现或掩盖 生活中的 鲜明的 操纵者的态度 矛盾体 创作倾向,二、叙述声音(叙述者的声音),显在叙述者直接露面破坏连贯性、瓦解逼真感 隐在叙述者完全隐藏人物表现一切 间接叙述者声音伴随不动声色地叙述,(一)显在叙述者 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二)隐在叙述者 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三)间接叙述者 不直接显现,读者只能间接地感受到叙述者声音的存在。,三、接受者,接受者 隐含的读者 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导论与护理程序
- 酱香酒知识培训课件
- 糖尿病及护理
- 心脏外科护理手术配合
-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 2025年庆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方案策划书
- 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案
- 吸氧喉罩在气管切开中的护理
- 千聊上上传课程能放
- 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 专题09 产业区位与产业发展【知识精研】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 2025年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说明表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2024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历年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50套
- YB-4001.1-2007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中文版)
- 维生素D教学讲解课件
- 诊所备案申请表格(卫健委备案)
- 案例收球器盲板伤人事故
- 《雷锋叔叔_你在哪里》说课稿
- bim毕业设计--精选文档
- 某纺织厂供配电系统设计(DOC2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