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 课件.ppt_第1页
山中避雨 课件.ppt_第2页
山中避雨 课件.ppt_第3页
山中避雨 课件.ppt_第4页
山中避雨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小档案,关于作者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十一月九日,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姊姊,下有一妹二弟,二弟后皆早夭。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璜,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光绪八年,190

2、2年),科举废除后,仕途随之断绝,只得在家设立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丰子恺五岁起,即由父亲启蒙教授。可惜父亲庇荫的日子并不长久,八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疾病故,享年只有四十多岁,只得由母亲茹苦含莘地和姊姊们相依为命。,父亲病逝后,九岁时又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进石门湾溪西小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时成绩为全校第一,母亲为减轻家中生计,鼓励丰子恺投考公费的浙江第一师范。当年报考人多,丰子恺怕考不上,多报名了省立一中和甲种商业两所学校。结果,连中三元。 丰子恺就是在读师范时期,因为两位恩师的带领,培育了丰子恺的艺术心灵和认真苦学的精神,也启发他的文学才华和悲天悯人的胸襟,奠定一生事业、理想的基础。这两

3、位恩师,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李叔同先生,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李叔同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文学、书法与金石,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诸如国文、英文、历史、博物等科目,常是专业科目老师望尘莫及,所以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丰子恺更是如此。,丰子恺的日语是当年向两位曾是日本留学生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先生学习的,所以选择东京为成完成留学深造美梦的地方。 在日本求学期间,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了他一生从事美术的方向。 对丰子恺而言,随笔和漫画是两位一体的:“在得到一个主体以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郁达夫曾批评丰子恺的散文说:“他的散文清幽玄妙

4、,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这是说丰子恺的散文寓深邃道理于眼前事物,细腻贴切,有时意在言外,灵巧高妙,有时连他最擅长的绘画也有不及之处。丰子恺的散文往往偏重描写生活平凡中的点点滴滴,读者可在字里行间察觉出生活的情趣,与生命的源头,体会到生活的美与哲学。,其实古今中外凡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莫不拥有这样的特色,那就是借着敏锐的观察,加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自然能创出凡景语皆情语的作品。而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正是丰子恺将俯拾即得的生活场景,赋予一种新奇的美感,唤起世人对于平日视而不见的事物,给予无穷的关注。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

5、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文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中国漫画之父”。,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请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2、用“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的句式说说你的体会。,字词: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寂寥: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

6、。兴,发出。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离别。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丰子恺:山中避雨,1、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2、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

7、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3、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4、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

8、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准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

9、,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5、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

10、,三家村里有之。 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文章脉络 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第五段:抒发自己的体悟作结。,重难点导析 作

11、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趣味。”这句话如何理解?,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轻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是作者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文章叙事层

12、次清楚,过渡自然,结尾点明主旨。,在西湖山中游玩遇雨,急奔到一个三家村,在一家小茶店避雨,很是扫兴。但作者不这样认为:“山色空蒙雨亦奇”,“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有雅兴拉胡琴。但同行的两个女孩却体会不了这种境界的好处,怨天尤人,苦闷万状。为了安慰两个女孩,“我”从茶博士那里借来胡琴。“我”当过七八年的音乐教师,记得很多曲谱,胡琴也是很早就入了门。于是,我在小店的雨窗下,从容拉了种种曲子,两女孩和着唱,当唱到渔光曲时,三家村的青年们也齐声唱,一时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这使我尝到了从未有过的音乐趣味。我们走的时候,三家村的青年

13、依依惜别,送我们上车。这次经历实证了“乐以教和”这句话。由此,作者想到了要扩大音乐教育效果,一定要使音乐流行起来。胡琴曲是最能在中国民间流行的,所以,他希望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这样,故事的主题有了进一步深化。,文章用词典雅,意境优美。,短短的1100多字,成语有“萍水相逢”、“怨天尤人”、“望洋兴叹”、“趋之如归”;引用诗句、古语如:“山色空蒙雨亦奇”、“乐以教和”;引用琴曲名如:梅花三弄、渔光曲;另外,如“寂寥”、“冗长”、“陶冶”、“依依”等词语的运用,使得文章词采雅丽。再加上西湖山中的一爿小店、茶博士的二胡、雨窗下的琴曲、女孩和青年们的歌声、黄包车构成了一幅清丽的风俗画。读文章,

14、如徜徉于画廊中,湖光山色、烟雨蒙蒙、风土人情,令人赏心悦目,有一种美的享受。,我:扫兴趣味更好尝到从未有过的趣味依依惜别,女孩:怨尤苦闷欢喜和唱,三家村:苦雨荒山青年齐唱 闹得十分温暖,主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探究感受: “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怎样理解?,乐以教和,(避雨荒山,让作者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合作探讨: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进行比较,他想要说明什么?,让音乐走向民间,走向平民,使更多的人得到艺术的熏陶。,乐以教和,说说心曲: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看过类似的故事吗?,好好想想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