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通风与空调1.ppt_第1页
采暖通风与空调1.ppt_第2页
采暖通风与空调1.ppt_第3页
采暖通风与空调1.ppt_第4页
采暖通风与空调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暖通空调系统,教材: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何天祺等,重庆大学出版社 暖通空调,陆亚俊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空气调节,赵容义等,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章 建筑环境控制与暖通空调,1.1 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建筑环控的基本概念,1、建筑: 由围护结构构成的人类在其中生活与工作场所。 2、围护结构 墙、顶、屋面、门、窗等构筑物,分为外围护结构与内围护结构。 3、建筑环境: 在自然背景基础上,经人为改造、加工构建的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交互作用的一种生存环境,具体指建筑场内冷、暖、湿度、空气洁净度、空气流速、声、光等组成。,4、环境作用 关于人类的健康、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科研进行等 5、对

2、环境的要求: 舒适性:温湿度宜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 工艺性:生产与科学实验, 恒温:标准量具生产 ; 恒湿:纺织; 恒温恒湿:合成纤维生产; 洁净:电子工业、生物工程; 无菌:医药,医疗。,HAVC定义: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保证建筑环境中部分指标要求。,图1-1(a)表示对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进行控制的基本原理图 得热:人体、照明、电器、太阳辐射、室内外温差。 得湿:洗涤、晾衣物、烹饪 热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建筑物提供的热量 冷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排走的热量。 湿负荷:为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湿度,所排走的湿量。 暖通空调任务:向室内提供

3、冷量、热量、加湿或减湿,稀释室内的污染物,保证室内具有适宜的冷热舒适条件和良好的空气品质。 图1-1(a)控制方案介绍:以热湿环境为主要控制对象的系统,图1-1(b)表示对工业建筑室内环境进行控制的基本原理图 特点(与民用建筑比):空间大,人员密度小,不宜对全车间进行全面温、湿度控制(除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或热车间)。 排风系统:为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要求所设立的通风系统。 图1-1(b)控制方案介绍:以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的系统主要控制室内空气品质,,HAVC的发展历程,社会进步与发展:原始古代近代现代(文明) 科技进步与发展:庇护所舒适建筑节能建筑

4、健康建筑可持续(绿色)建筑。,伴随,(1) 原始阶段:洞室、火坑、煽风、天然水利用,(2) 初级阶段:,两位科技奠基人: (美)多面手工程师克勒谋(Cramer) (美)“空调之父” 开利(Carrier),(3)现代暖通空调:,HVAC的意义与作用,综上所述,HVAC正是人与环境这对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历经漫长岁月发展所凝聚而成的一种重要的环境与保障技术。,1.2 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方法,针对矛盾,对环境质量标准、多样性需求,来自外界、内部随机、多变因素的干扰,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即:根据室内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分别应用供暖、通风或空气调节技术来消除各种干扰,进而在建筑内建立并维持一种具有特定使

5、用功能且按需调控的“人造环境”,(1) 供暖(Heating),系统组成: 热源、散热设备、输热管道、调控构件等。 技术职能: 输入热能至空间,补偿其热损失,到达室内温度要求。 系统分类:,按系统紧凑程度:局部供暖、集中供暖,按热媒种类:热水供暖、蒸汽供暖、热风供暖,按介质驱动方式:自然循环、机械循环,按输热配管数目:单管制、双管制,(2) 通风(Ventilation),系统组成: 通风机、进排或送回口、净化装置、风道与调控构件等。,按工作动力: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技术职能: 通风换气、防暑降温、改善室内环境、防止内外环境污染。,系统分类:,按作用范围: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按介质传输方向:送

6、风、排风,按工作性质:一般通风、工业通风、事故通风、消防通风、人防通风,(3) 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系统组成:冷热源、空气输送设备与末端装置、风机、水泵、管道、风口、调控构件等。 技术职能:依靠经过全面处理并且适宜参数与良好品质的空调介质与受控环境空间进行能量、质量的传递与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速度、洁净度和其他参数的按需调控。 系统分类:,按系统紧凑程度:集中式、半集中式、分散式,按介质类型:全空气、空气水、全水、冷剂,按处理空气来源:直流式、混合式、封闭循环式,空调类型:,HVAC的应用深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重要的保

7、证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保证作用。,1.3 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观念的转变,暖通空调用能形态与能源技术,提高常规能源(电、化石燃料)利用效率,节能,多元化用能,替代能源。 发展热电联供与总能系统(TES),区域供冷(暖)。 开发燃料电池、光电池,热泵技术,热回收技术,低能耗供冷技术,贮能(蓄冷)技术。,空调冷、热源设备,机组化、自动化,工质替换,性能提高,效率提高,热泵化(一体化),风冷化,热回收型,蓄冷(热)型,暖通空调设备,机组化、自动化,工质替换,性能提高,效率提高,热泵化(一体化),风冷化,热回收型,蓄冷(热)型,暖通空调新系统、新技术,由传统方式个性化、集约化、节能化、智能化、绿色化。诸如: 热回收、VWV、VAV、VRV、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