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精品课件.ppt_第1页
《老子》五章精品课件.ppt_第2页
《老子》五章精品课件.ppt_第3页
《老子》五章精品课件.ppt_第4页
《老子》五章精品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五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主张是“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

2、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关于老子,老子 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

3、人称道经。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 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当今解读老子的书籍,清代太清宫,老子墓,鹿邑太清宫玄元殿(悬李鹏书匾“老子故里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道,(如果)能过说出来,它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如果)能够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 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

5、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

6、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理解:,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 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有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

7、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事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的发展),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不会失去。,“无为”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不恃功而骄。,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

8、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自然万物相对的、变动的。 圣人治国应顺其自然,不恃功而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解:本章内容分两层次。 第一层意思: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的例子,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

9、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译文:放弃聪明和智慧,百姓才会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 ,百姓才能回到孝慈。放弃追逐巧利,盗贼就会消失。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与欲望,放弃学问,没有忧愁。,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

10、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理解:在这一章中,老子主张摈弃知识、智慧,摈弃仁义等道德规范。他认为“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译文:世

11、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能战胜强,柔能胜刚,(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者说: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像是反话。,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

12、争,“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

13、: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治国的“柔”性:老子用水做喻,就是告诉我们“圣人”谦卑治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理解: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

14、“无为而治”。,“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正言若反,所谓“正言若反”,就是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反面来表述肯定。,“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大智若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译文: 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

15、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小国寡民”最理想的的社会 无为而治” 治国方略,人们顺天任势,自然无为,不谋于占有,不为于“益生”,无互相攀比的观念,知足知止,不为“人为”的欲望而奔波,没有因贪婪而产生的追求,没有为名利而发生的争夺,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的一种理想的境界。,理解: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这个“国家”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没有欺骗和狡

16、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老子的这种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研读探讨: 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 儒家: 孔子:道德上主张“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孟子:主张“仁

17、政” 道家: 老子:强调“道”,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 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 顺,儒家: 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B、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渊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国 道家: 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侧重天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 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渊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国,儒家论“天

18、道”:,荀子的思想里,也明显吸收了道家思想,如荀子天论篇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儒家思想中超然通达的一面: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儒道互补”看“钗黛合一”,宝钗似乎是一个儒家人物,谨言慎行、积极进取,近乎“圣人”;而黛玉则更像一个道家人物,自然率真、灵动飘逸,婉若“仙子”。前者是主流、正统,因此为“(蘅芜)君”;后者为辅助,因此为“(潇湘)妃(子)”。 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玉所说的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如凹晶馆联诗。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学而优则仕”,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便思退隐,寄情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