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8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ppt_第1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8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ppt_第2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8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ppt_第3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8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ppt_第4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8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青铜器的铸造,主要采用泥范铸造和失蜡铸造。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泥范为主,并在近代兴起砂型铸造之前的三千多年时间内,泥范分范合铸一直是最主要的铸造成形方法,春秋中期以前几乎是唯一的方法。这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以失蜡铸造为主的情况截然不问,是中国独有的技术道路,,中国古代三大铸造技术,1959年河北兴隆出土。长28.3厘米、宽10.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范由铸铁浇铸而成,能多次重复使用。发明于战国时期,用以生产统一规格的铁器。,铸铁范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范铸技术的研究根据的是古代铸铜遗址的遗物,如:,郑州商城铸铜遗址。 安阳殷

2、墟铸铜遗址。(获得铸型19000余块) 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获得铸型万余块) 侯马东周铸铜遗址。(出土的残破铸型不胜其数),泥范铸造的基本流程,泥范铸造法的一般问题,铸型材料不同于制陶泥科,理论上需具备如下工艺性能: 1一定的湿强度,保证在塑制或翻制泥模、从泥模翻制泥范的过程中,不改变其几何形状; 2良好的可塑性,便于塑制形状复杂、纹饰细腻的泥模,井使得从泥模上翻印的范纹饰清晰;,一、泥料的选取与制备,3、一定的干强度,使泥模、泥型在搬运、焙烧和浇注过程中能承受一定的外力而不损坏; 4较高的耐火度,能承受高于1200的高温而不软化和馈散,使铜液浇注时铸型仍能保持预定形态; 5良好的退让性,

3、使得铸型在液态金属凝固和冷却过程中,能随着金属的收缩而相应收缩,不致使铸件产生裂纹;,6低的发气性,若铸型在浇注过程中发气,气体则进入金属液中使铸件生成气孔,影响铸件质量以至报废; 7高的透气性,使铸型型腔中的气体在浇注过程中能够排出,不致在烧注时混入金属液中,使铸件产生气孔乃至报废。,古代青銅器鋳型()、土焼。土粒子細細、細文様適鋳型。細文様表現理想的土中国黄土。 日本鋳型作数種類土混合、中国黄土理想鋳型作。黄土殷()周代中原大地全体広。中国世界冠青銅器文明隆盛要因。,具体步骤: (一) 泥料选取 研究表明,商周泥型的原料与中国早期陶器的泥料相类似,说明铸型泥料也是就地取材、略加选择的干净泥

4、土。 (二) 泥料加工 1过筛与漂洗 目的是选择泥土的合适粒度、减少含泥量, 以较好地满足铸型的综合性能要求。若粒度太细,耐热性和热稳定性都会变差,强度也会变低;若粒度太粗,“复印性”则会变差,难以刻塑和翻制细如纤毫的泥模并翻制出泥范。,2羼(chn)和 该工艺直接承自制陶工艺。陶器中羼和料的比例高者达30左右,以砂粒为主。 目的: (1)减小烧制过程中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2)减少粘土粘性作用,便于起模; (3)提高泥型的耐火度、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例:侯马东周泥范可能就在过筛和淘洗后的原生土中羼入了一定量的100一260目的细砂。在侯马东周铸铜遗址中发现多处米黄色或白色细砂,当系羼

5、和料及其加工场所。,3练制与陈腐 所谓练制就是搓揉、摔打;所谓陈腐,将泥料在某种特定环境陈放一定时间,目的在于使泥料组成更趋均匀、密度增大,从而提高其强度,使铸型不易变形、分层和开裂,更进一步提高物理性能。,二、铸型设计与制作,铸型设计与制作的目的:通过对青铜器铸件的分析,设计铸件的形态和功用,由此制作铸型,为浇注和最后获得青铜器件作准备。,(一)制模 模是器物的模样,是制作铸型的依据,是实现青铜器件铸造的首道工序。模的塑制过程就是青铜器的设计过程,也是铸型工艺的设计过程。对于形状简单的器物,可用这些器物直接作模。但形状较为复杂的器物,则以泥为模,这是殷墟和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实物所证实了的。

6、泥模的塑制与陶器的制作过程相类似,塑形与雕刻当是制模的两大步骤,甚至在塑形工序中还采用了制陶工艺中的轮制法。,(二)翻制范和芯 范和芯构成了铸型的主体。范形成器物的外表,芯则形成器物的内腔、孔以及某些中空部分。一般来说,浇注后被金属包络的部分称之为芯,而金属外侧的则称之为范,范与范的结合面称为“分型面”。 铸造复杂器物的铸型往往需要多个范和芯的组合。,1、制范和芯 步骤: 在泥模上涂以分型剂以便脱模(例用油烟熏模即为处理法之一); 将练制好的泥料做成形状较为规则的泥块。用泥弓将泥剖成一定厚度的泥片,把泥片贴覆于泥模的相应部位,外面再贴覆泥片以至预定厚度(14130mm);或将泥料制成小块,顺序

7、分层贴压于模上; 修整分形面,做出与另一边范或芯装配的榫卯并撒上分型剂,即可印制下一块范。为了便于组装时辩识,往往在范背上刻划以符号; 待全部泥范制就并略变干硬后,从最后制就的一片范开始倒序起模;,2组合铸型 范与芯组合成铸型。这一工序的要求是范、芯定位准确,相对位置稳定。因之,在翻制泥范时就在分型面上作出了榫卯,以备组合。 铸型组合后,外面通常要捆绑加固,有的还要再糊以泥层。,榫卯的形状,3干燥 泥范或泥芯往往采用阴干,再经焙烧才能组装。组装之后还要再次干燥(同时也是预热)方能浇注。 侯马东周铸铜遗址中,翻制的泥范是放在地窖内阴干的。这样可以避免泥范干操时开裂,并减少变形。通常阴干时的环境温

8、度不宜过高,以控制水分蒸发速度,使之均匀脱水,特别在初始一段时间内更需如此。,三、铜的熔炼 考古表明,至迟在商代早期,已不延用早先那种矿石冶炼后直接铸造的一步法工艺,而将冶炼和铸造分开进行。这种进步的生产方式,免去矿石与燃料的辗转之累,而将矿山附近炼得的金属,直接运至重要都邑铸造成器。可能早在夏代已是如此运作。所谓“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于荆山下。” 当是这种两步法工艺的写照。,古人的炼铜方法及其进展 偶然得铜。除了存采石时偶然得到自然铜之外,古人从篝火的灰烬中,或者在冶玉和烧陶过程中,也可能得到炼铜的启示,或者偶然得到铜。有人认为,中国冶铜术的发生,有可能来自对含铜较高的矿物如孔雀石、硅孔雀石或

9、绿松石的火试。古代鉴别玉质优劣的办法就是火试,“试玉要烧三日满”。孔雀石和硅孔雀石及绿松石,长时间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火试,就有可能还原出金属铜。,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其中,能够适合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种,分成如下四类。 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铜矿石,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斑铜矿(.)、辉铜矿(.)、铜蓝(.)、方黄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黑铜矿(.); 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

10、)、蓝铜矿(.)、硅孔雀石(.)、水胆矾(.)、氯铜矿(.)。,堆烧法 在篝火上将矿石和木柴逐层堆放,在火堆边缘掘坑,炼得的铜液和炼渣流人坑内并分离。 此法在原苏联米努辛斯克附近发现,我国大冶铜绿山的西周矿井井口,发现炊火遗迹中有孔雀石被木柴烧后还原而成的红铜珠,似乎也属堆烧法的痕迹。,坩埚炼铜 辽宁建平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黏土坩埚,内壁已玻璃化,并附有还原型铜渣,可见当时已采用内热式坩埚炼铜。,熔铜坩锅商(公元前16-前11世纪),1953年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高32.7厘米、口径30.5厘米、底3.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熔铜坩锅又称熔铜炉,是熔炼金属铜及其合金的工具。商代有多种规

11、格的熔铜坩埚,本件是其中之一。多种规格能适应不同的烧铸需要。,将军盔应是浇包 早年,曾认为殷代用“将军盔”作为“炼锅” ,在将军盔里配料,在炼炉中加热冶炼。这种方法与后来外加热式坩埚冶炼相同。 事实上,殷墟出土的“将军盔”都是内部受热较外部为烈,不应是冶炼用的坩埚,而是盛放铜液用于浇注的浇包。,竖炉炼铜 中国何时由坩埚炼铜演化为竖炉炼铜,有待考证。但在龙山文化时期已有竖炉炼铜,则是考古发掘的事实。早期的炉子是破炉取铜,每座炉只能用一次,后来发展为完整的连续出铜的竖炉。瑞昌铜岭遗址是所知年代最早的采冶遗址,其中炼渣分布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炼渣多呈黑色薄片形,表面平滑,流动性能良好。经检验,炼渣含铜

12、量仅0.33说明铜、渣分离较好当时炼铜水平已经较高。,风沟(火沟) 因有时在沟中用火烘烤而得名。其作用是通风防潮,防止炉缸冻结。 风口 其作用是进行人工强制供风以提高炉温,强化熔炼。据推测鼓风器采用皮囊 金门 出铜和排渣的通道。,湖北大冶铜绿山 春秋炼铜竖炉的复原图,湖北大冶铜绿山春秋炼铜竖炉各部分几何参数,(二)浇注 浇注是将熔融的铜合金注入铸型型腔的过程。先秦青铜器大多数形状较为复杂,纹饰繁缛,器壁多数较薄,要保证青铜熔液充满整个型腔确非易事。为此,古人往往采用如下措施: 过热绕注 预热铸型 配制充型能力强的合金,1. 过热绕注 铜的熔点为1083,与铅或锡形成比例不等的合金后,熔点相应有

13、不同程度的降低。无论是纯铜还是铜合金,液态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反之则相反。因之,浇注温度要高于熔点。现代铸造工艺将这个温度差称之为过热温度。另外,过热温度越高,铜合金的吸气能力越大,易使铸件生成气孔。因之,过热温度的掌握应恰到好处。,2预热铸型 预热铸型也是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之一。预热铸型使金属液与铸型的温度梯度降低,浇注过程中液态金属温度损失减少,易于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利于充型。,3配制充型力强的合金 这些成分的铜合金往往具有较窄的固液二相区,凝固时金属液的黏度低,流动性好。,大型铜器的浇注 小型铜器当是用大口尊之类的浇包浇注的。 至于大型铜器,诸如司母戊方鼎之类的重器,过去

14、曾认为是用大约40个将军盔化铜,再行浇注的。事实上,这些方法在具体工艺实践中都是行不通的。据最新研究,这些重器的铸造,当是采用多个竖炉共同熔炼,经流槽注于铸型之中,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载铸千钧钟的浇注方式。,天工开物中所载铸千钧钟的浇注方式,典型青铜器件的铸型工艺,甬钟铸型由甬部铸范、泥芯和钟体铸范、泥芯组成,整个铸型分2段、4个层次,使用范、芯共136块,甬部有可能是分铸再铸接成形的。制型过程中,需用模具12种。,伯各卣的铸造工艺,古代常见的别类铸造方法,叠铸法 叠铸法亦称层叠式铸型铸造法,它是把许多相同的或成对的铸型重叠堆装用一个共同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得到几十甚至上百个铸件的铸造方式。这

15、对大量铸造形状相同的器物(标准件)很有用处。 此法始于春秋晚期,战国时用于铸造货币,使叠铸工艺得到长足发展,汉代也用叠铸广泛生产钱币、车马器等。,汉代六角承叠铸复原图,铸接 古代分铸工艺,需要将一些分铸铸件连接起来,“铸接”是最早的连接方法。铸接就是将先铸的铸件与下一铸件的型腔连接,浇注后即将二者连在一起的方法。铸接和补铸有类似之处,铸型设计要考虑连接机构,如嵌铸式铸接,有时可用两种成分的金属铸造。,铸焊、铸铆 铸焊、铸铆是将两个已铸成的部件连在一起。 铸焊 是将熔融的铜合金或铅锡合金浇注于两个或多个部件的结合处,或在欲焊件预先铸出蘑菇状榫卯,在结合的空腔内放入低熔点焊料,加热使焊料熔化,焊料

16、凝固后即将铸件焊成一体。 铸铆 是在被接铸件留有空隙,用铸接合金将铸件以“铆钉”的形式结为一体。,古代青铜器的失蜡铸造法,现代失蜡铸造(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古代失蜡铸造工艺,1、制作蜡模 工艺大致可分为“贴蜡法”、“捏蜡法”、“涮壳法”三 类。,二、蜡模材料,三、 内外范的制作,外范用料,四、失蜡烘焙,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中运用的其他金属工艺,镶嵌与包贴工艺 镶嵌金属的工艺称为“错”,有错铜、错金、错银等。商代青铜器有错红铜的,春秋中期以后错金属工艺渐趋繁荣战国中期达到鼎盛阶段。,错金银工艺的工序 铸造器物,并在准备错金属的部位铸出凹槽; 加工嵌槽,亦称镂金。将铸就的嵌槽加工堑凿,使凹槽的截面

17、呈燕尾状; 镶嵌。将金丝或银丝(片)适当加温,再用捶打或挤压的方式入槽,使其结合妥贴; 磨光。先用错石错磨,使器表“严丝合错”,再用木炭加水打磨,使之光滑平整或更为光亮。,贴金、包金、贴银、包银装饰 工艺较为简单,将金银捶制成薄片,以粘合剂贴附于器表或直接包裹于器外,再压熨贴妥即可。古代粘合剂的种类尚待讨论,或用生漆、桐油,或用金胶油(用熬制的熟桐油加少量胡麻叶、颜料或调和漆制成),古代包贴装饰常有脱落现象。,刻划、蚀刻等工艺,刻划 是在铜制品上刻划线条或下凹的点、面。这应该是在出现了坚硬的铜铁工具之后才能达到,故而春秋晚期出现,战国时盛行。早期刻划纹饰多为点组成,后期多由线、面组成。刻划工艺

18、一开始就以写实手法描绘各种场面,摆脱了神秘、肃穆的早期风格。不少图形线条流畅,刻纹细如毫发,清晰优美。刻划技术也和镶嵌技术结合运用其代表作如成都出土的战国早期青铜器宴乐水陆攻战铜壶。,狩猎纹壶(战国早期),蚀刻装饰 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搞清的装饰技术。部分春秋战国的铜剑的剑从(剑身中脊的两侧部分),铜矛矛身,饰有类似菱形的花纹或火焰纹等,肉眼明显可辨,却不是另一种合金的机械嵌错。如越王勾践剑的菱形花纹,就是由以含有铜、锡、硫、铁、硅等元素的另一种合金蚀刻而成。,越王勾践剑(春秋),鎏金技术 鎏金,古代称为“金涂”、“镀金”、“涂金”、“流金”等,清朝晚期为了区别于电镀,始称“鎏金”。按其工艺特点,也叫火镀金法或汞镀金法。我国鎏金制品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也是世界最早的鎏金艺术品,盛行于西汉,2000年来不断发展,至今沿用,如天安门上的金色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字、毛主席纪念堂的金色大字等。,鎏金工艺的大致步骤,第一步,制金汞齐(俗称杀金或制金泥)先将黄金锤打、剪裁成0.10.3mm的小碎片,按黄金与水银1:68的配比,将黄金在坩埚中加热至600800C,取出迅速投入水银,搅拌使黄金全部溶解,将溶液倒入沸腾清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